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投資,你一定會想到世界頂級富豪股神巴菲特。他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神奇地將100美元變成了720億美元。然而,在咱們中國,也有位非常牛的投資家。他用15年的時間,從0打造出一家坐擁5000億的基金公司。如今,已躋身亞洲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
說起投資,你一定會想到世界頂級富豪股神巴菲特。他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神奇地將100美元變成了720億美元。
然而,在咱們中國,也有位非常牛的投資家。
他用15年的時間,從0打造出一家坐擁5000億的基金公司。如今,已躋身亞洲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他投資的企業。更是個個如雷貫耳:騰訊、京東、百度、攜程、格力、 美團、中通、藍月亮……
他就是有著“中國巴菲特”之稱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
名如其人,富豪張磊的出身,說起來非常普通。
1972年,張磊出生在河南駐馬店的一個普通家庭。
小時候成績不好,差點連中學都沒考上。到了高中,他才突然發奮學習,最終以駐馬店文科狀元的身份,被中國人大國際金融專業錄取。
后來,張磊的人生就開掛了,先是到耶魯讀書,接觸到投資。學成回國后,創立了高瓴資本,堅持“重倉中國”,最終實現了從0到5000億的蛻變。
變富最好的方法,就是向成功者學習經驗。
在張磊的新書《價值》中,他曾說自己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與時間做朋友」。
“價值投資的一招一式,都在于如何理解時間。”——張磊
搞投資的不聊資產、收益,怎么說起來“時間”了?
今天,心眼兒就把書中有關“理解時間”的精華內容,歸納總結分享給你。
理解了「時間創造價值」,不但能讓你快速積累出財富,還能讓你在變富的過程中,獲取內心的寧靜。
01 理解時間的跨度
2009 年年底,張磊和劉強東在一個行業論壇上碰到了,當時張磊是聽眾,劉強東是演講人。兩個人都畢業于人民大學,有一層校友關系。會后,張磊主動找到劉強東,問他需不需要融資。
劉強東說,公司肯定是需要錢的,但他不喜歡跟風險投資機構談。
為什么呢?
原來之前接觸的投資人,幾乎每個人上來都會問:
解釋了半天,對方也不明白劉強東說的機會是什么,白白浪費時間。
可這一次不同。
張磊問劉強東:你需要多少錢?
劉強東算了算:大概5000到7500萬美元。
張磊回答說:我要么一分錢不投,要么就給你3個億。
最終,這筆高達3 億美元的投資,給高瓴帶來了幾十億美元的回報,成為了整個基金史上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京東建物流需要錢,眾所周知,為什么只有張磊抓住了機會?
這真不是見到校友,腦子一熱,就砸出了大價錢。
實際上,在見到劉強東之前,張磊已經對電商領域,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早在2008 年,張磊就找了幾家大型傳統企業,想說服他們分拆出電商業務,交給高瓴來投資,結果得到的答復都是no。
這次遇到京東,可以說是兩人一拍即合,才有了這個“要么不投,要么就投 3 億美元”的故事。
所以說,張磊的成功,主要源于他能站在時間跨度上審視問題。
投資公司如此,個人成事,道理也一樣。
比如說,部門有塊“硬骨頭”,人人都覺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時,領導單獨找到你,想要你負責:“就當幫我一個忙。”
你會不會直接拒絕?
或者,礙于面子答應了,心里也帶著抵觸,最后照樣干不好。
實際上,一個工作的價值,不在于“難易”,更不是“幫誰的忙”,而是由公司的發展需要,你個人的職業階段決定的。
如果這活是公司需要的,能幫你“上一個臺階”,即使再難,都應該全力以赴,把它拿下。
而如果這就是個垃圾活,對于公司來說,有與沒有一個樣,你自己也很難從中學到東西,積累下經驗,那就算誰求你幫忙,也最好不要浪費時間精力。
02 時間的護城河
“每一個投資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加深護城河的,才是資產。否則,就是費用。”——張磊
投資京東,除了看好電商發展,張磊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京東的“物流護城河”。
張磊曾看過一個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采訪。
貝佐斯說,成立亞馬遜這么多年來,最大的遺憾是,亞馬遜成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有了像 UPS 這樣的物流巨頭了,所以他再想做供應鏈,搞物流基礎設施整合,都沒機會。
再看2009年的京東,在中國根本沒有UPS這樣的對手。
所以,張磊才有底氣說:“我必須要投3 億美元,因為這個事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看不出來效果。而這些,才是你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
在正確的事情上投入足夠多的時間,能幫你事半功倍地走向成功。
比如說,這兩年,總會傳來企業撤資、裁員的消息。
那些被迫失業的員工,大都是缺乏護城河,很容易被替代的人。
要想不被時代拋棄,想在社會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找到能長期發展、不斷加深的護城河。然后,投入足夠的時間,去完善。
舉個例子吧。
假如你面前有兩件事,一個是簡單的操作性工作,但工作量很大;另一個則是要進行復雜分析,與公司上下游部門充分溝通,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務。
你會選擇做哪個?
很明顯,在“有時間護城河”的事情上下功夫,對你最有利。
簡單操作的工作,很容易被模仿與替代,而需要復雜分析的工作,更能鍛煉你的能力,還容易給老板留下了好印象,也更有可能得到青睞與重用。
03 時間的檢驗
有人說,你說的這些,不就是找到一件對的事,然后堅持做嘛。
其實不然。
事情的對錯,不僅僅存在于開始,而是一個不斷檢驗,糾正的過程。
正所謂: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如果你看準了一個企業,投資了5年、10年,一直“堅信當初的選擇”,對其不管不問。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和時間做朋友”,但實際上,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這種堅持,毫無意義。
就像肖洛霍夫在《靜靜的頓河》中寫到的:“我們只有一條戰術,就是在草原上流竄,不過要常常回頭看看。”
所以,你還要給自己建立一套反饋機制。
比如說,你想用3個月的時間,減重10斤。方法是每天早上跑步半小時。
那你就最好準備個體重秤,每天在固定時間稱一下,然后根據與前一天對比,來調整未來的運動計劃,甚至飲食。
而,如果你一直不關注體重變化,就一直一條道跑到底。
能不能堅持下來且不說,還很有可能遇到平臺期,不管你怎么鍛煉,體重就是不降。
等到最后才發現,已經白白浪費了大把的時間與精力了。
所以,下次當你想投入時間做一件事時,一定要設立檢驗機制。
通過不斷復盤,不斷檢驗時間帶來的結果,你才會在高速動態的變化中,實時地判斷自己還是不是時間的朋友,從而避免走彎路、做無用功,也就能更快速地抵達成功。
04 寫在最后
不管是投資,還是做其他事,那些成功的人,大都因為站在“大跨度”的時間軸上,研究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同時,不基于一時的話題炒作、不陷于市場的情緒變化,設置了及時的檢驗機制,才得以逆風起飛,迎來人生巔峰。
我們這一生需要做的,就是要接近榜樣。
不斷從他們身上汲取那些成功的經驗與智慧,再融入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中,最終應用到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上,在“事上煉”,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當你有價值了,錢與人都會來找你!
新的一年已經到了,何不趕緊行動起來,享受時間給自己帶來的紅利呢?
我是幫你職場簡單點,離錢近一點的職心眼兒。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里繼續聊~
高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