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0年前,一個香港茶藝師以幾元一餅的價格收來了數十噸普洱青餅,30年后,這批青餅的價格是150000元一片,這是中期茶神話——88青。10年前,一家茶企在行情降至冰點時,做出了一批出廠價280一餅的普洱茶,10年光景,已漲到30000元一餅
30年前,一個香港茶藝師以幾元一餅的價格收來了數十噸普洱青餅,30年后,這批青餅的價格是150000元一片,這是中期茶神話——88青。
10年前,一家茶企在行情降至冰點時,做出了一批出廠價280一餅的普洱茶,10年光景,已漲到30000元一餅,這是古樹茶經典——08陳升號老班章。
半年前,香港仕宏拍賣找到一提宋聘號本家制作的號級茶,隨即拍出1380萬港元,再創古董茶拍賣價歷史新高,這是號級茶傳奇——宋聘號始祖。
時不時被爆出的天價普洱茶,除了讓人感嘆一夜暴富之外,也在行情火熱時,引得無數新人爭相購入普洱老茶,并期望日后升值。
然而喧囂過后,絕大部分人都只能收獲一地雞毛,只有做好充足準備的人,才能帶著雞蛋滿載而歸。
存什么樣的茶才能升值?大佬都是怎么選茶的?應幾位茶友的邀請,陸離新開了這次的存茶專題系列,和大家聊聊一條穩健的長期投資方式——普洱老茶。
稀缺昂貴的七子餅
挑選能升值的普洱老茶,首先要選品牌。
這些品牌,在質量把關,原料選取和銷售渠道上,都會下很大的功夫,選擇大品牌,不僅會更加省心,而且還能借助品牌的力量,克服公信力的問題。
如私人定制和玩家監制的名山茶,用料頂尖,品質也非常優秀,但由于缺乏公信力,未來可能難以穩定變現,當然私家茶通常也只在內部消化,這里僅做反例。
其次,選擇品牌的前提,其實是選擇世代,其中號級茶和印級茶數量稀缺,這方面的存茶建議對大多數茶友都幫助不大,這里就不過多贅述。
拋開號級茶和印級茶不談,還有四類不同的路線,可供大家選擇:七子餅老茶,中期品牌茶,高端古樹茶,以及單獨介紹的勐海茶廠與大益集團茶。
第一,計劃經濟年代,普洱茶是一種主要出口到港臺東南亞的大宗廉價茶,節約成本和政策僵化,茶類基本都是八中茶版面+拼配方案,挑選余地相對較少。
而且,由于終端市場和源頭廠家長期缺乏聯系,該時期生產的很多老茶,都沒有注明名稱和日期,很多時候都要借助于大票,一些茶還只能給出大致年份。
除了不好辨別外,上個世紀留存下來的“七子餅”的價格普遍高昂,還存在著倉儲不佳、仿品眾多,因此,目前想批量收藏這一時期的老茶,是有一定難度的。
之前有位茶友偶然喝了一次88青后非常喜歡,從各個渠道收了很多回來,后來經我鑒定后,發現很多都是港倉茶,后期茶,價值上大打折扣。
百家爭鳴的中期茶
第二,普洱茶內地復興以來,傳統四大國營茶廠逐漸衰落,但昌泰、興海、勐庫戎氏等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百家爭鳴,共同樹立起這個行業的品牌公信力。
這些大品牌的中老期明星茶品,在市場上流通穩定,大的價格趨勢也是逐漸升高,雖然目前的入手價會相對較高,但勝在簡單省心,升值穩定。
第三,07年市場“崩盤”后,一些外地茶商攜帶資本悄然入場,到12年左右,云南普洱茶行業已涌現出一批古樹茶品牌,共同撐起了普洱茶的高端市場。
這些小而美的品牌,以專注細分市場、嚴格把控品質和獨特的產品美學,吸引來了不少此前從未接觸過普洱茶的粉絲,產品上也是五花八門,各放異彩。
陸離認識的一個資深大益經銷商,之前在茶博會上喝到了附近展位上的雨林古樹茶,覺得不錯就藏了一些,隨著品牌的崛起,茶的價格也是與日俱增。
花開兩朵的大益茶
第四,陸離想以2004年改制為節點,和茶友們單獨聊聊被市場分成兩個領域的大益茶。
一方面,勐海茶廠改制前的老茶,在市場上可謂是“獨領風騷”,陸離身邊就有一個朋友,02年幾百塊收了幾提01簡體云,一直悉心保管著。
2019年他買新房需要用錢,就把茶拿出來讓我找渠道出手,最后賣了30多萬,早期入手,如今獲得豐厚回報,在老茶圈子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倉頡號事件之前,大益的新茶也是炒得火熱,不僅已經演變出了一個帶有期貨屬性的新茶交易圈子,連帶著一些老茶的價格也被炒的虛高。
但倉頡號的暴雷,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多方抵制天價茶、平臺報價清零、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國家銀保監管委將普洱茶炒作列為資本無序擴張....
其實這也說明,從一開始國家就未放寬過對期貨茶的警視,但大益似乎缺乏政治覺悟和危機意識,對各級部門的多次警告和國家的政策導向都置若罔聞。
年末,吳先生的溘然長逝,讓一款新茶撼動整個茶市的局面,惡化到了無法善終的地步,部分新茶甚至跌破了發行價,這些都向市場釋放了非常危險的信號。
近些年來,大益新茶的的投資屬性被過分地放大了,在缺乏越陳越香的基礎上,搬來股市的成熟玩法,引來資本的盲目關注,都沒有讓新茶健康發展起來。
因此,就目前這個行情來看,大益新茶還需要再觀望一陣。但勐海茶廠改制前的老茶和一眾名山茶,近期價格似乎始終平穩,這讓一些茶友想不明白。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管是20年陳的改制前老茶,還是10年陳的名山古樹茶,其稀缺性和高品質,行業內人人皆知,本就具備良好的抗跌性。
而且,前些年行情向好時,很多人都從存茶中獲取了充足的現金流,因此除了少部分因個人資金放貨外,大多數藏家都選擇繼續陳化,而不是割肉拋貨。
從這一方面看,除了被資本過度攜卷的大益新茶外,其他存茶圈子都已經自成生態,在行情向跌時都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這也是存老茶的好茶之一。
以上,就是普洱茶投資升值專題的第一篇內容,也是陸離認為最重要的核心——挑世代,選品牌。個人學識淺薄,很多內容都是泛泛而然,還望茶友們多多見諒。
下篇文章,我們繼續聊聊,如何通過可量化的品鑒指標,辨別品牌茶中的“魚目”,以及小眾茶中的“珍珠”。
王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