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車以后雙車對比】最近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級事件,在我們的公眾號推文中,只要有上汽大眾ID.3的文章,評論區就會清一水的cue比亞迪海豚,兩者雖然在價格上有明顯差距,但仔細對比來看,它們倆又像是天生宿敵。今天咱不妨大大方方的把這兩款車
【有車以后 雙車對比】最近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級事件,在我們的公眾號推文中,只要有上汽大眾ID.3的文章,評論區就會清一水的cue比亞迪海豚,兩者雖然在價格上有明顯差距,但仔細對比來看,它們倆又像是天生宿敵。
今天咱不妨大大方方的把這兩款車放到一塊來PK一番,看看大眾ID.3到底是不是智商稅,海豚究竟能否以低價反殺。
設計:很萌很精致
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先來看看這兩款車的顏值。國產大眾ID.3基本延續海外車型特征,看上去十分呆萌。
ID.3定位為緊湊型車,從側面來看它的車身短小精悍,與高爾夫有幾分相似。不過,不要因為它個子小就小瞧它的空間,得益于短前后懸的特征,該車軸距為2765mm,與定位緊湊型SUV的ID.4完全一致,后排空間比較寬敞,整車塞下四個人也毫無壓力。
另外,ID.3外觀最吸引我的還有它20英寸的大輪轂,畢竟在這個級別的小車上很難遇到這么大的輪轂,可以算是整車外觀的點睛之筆。
來到比亞迪海豚這邊,車如其名,小巧的外觀,讓人直呼這車好可愛,好萌。不過相比于ID.3的圓潤到底,海豚在造型輪廓上還是要規矩些,整體看上去也是方方正正的。
比亞迪海豚定位為兩廂車,2700mm的軸距秒殺同級一眾選手,與ID.3的2765mm也沒有拉開差距。
說一些想吐槽的點,首先車尾沒有后雨刷難免會讓人不習慣,輪轂雖然設計在線,但除頂配騎士版外,其它版本均標配16英寸輪轂,整體氣勢與ID.3相比不夠霸氣。
總的來說,ID.3和海豚在外觀方面都是以精品小車形象示人,給人可愛,Q萌的感覺。將年輕人的購車心理及偏好拿捏的很到位。
ID.3的內飾以簡約前衛為主基調,尤其是在純白色內飾的裝點下,小資氛圍直接給你拉到頂格。10英寸中控大屏和MOS 3.0智慧車聯系統是目前大眾品牌的主流配置之一,其內置了導航、多媒體等功能,不過不支持OTA升級。
海豚內飾采用仿生學的設計思路,整體造型元素直扣海洋系列的主題。不過與它簡潔的外觀相比,內飾風格上難免有些出入。就好比MINI裝上了雙聯屏,高爾夫配上了復古圓形指針儀表,怎么看都有些割裂感。
不過值得稱贊的是,它的中控屏幕依舊延續了比亞迪家族式設計,即使最低配車型也擁有10.1英寸中控屏幕,可實現導航,藍牙電話、在線音樂等功能,還可以進行OTA升級。
動力/續航
除了長得俊俏之外,ID.3的駕駛感受同樣值得稱贊。它采用了同級別中比較罕見的后置電機+后輪驅動布局,電動機最大功率125kW,峰值扭矩310N·m,賬面數據比大眾1.4T發動機還要出色。續航方面,ID.3全系NEDC續航里程為430km。
海豚在動力方面搭載了最大功率為70kW,峰值扭矩180N·m的永磁同步電機。其中高性能版的最大功率為130kW,最大扭矩為290N·m。續航方面,根據版本不同,海豚擁有301km、401km和405km續航可選。
兩款車的賬面續航數據其實放到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當中,表現并不算出色。但考慮到它們主打年輕市場,以及放到年輕人代步通勤的使用場景來看,這個續航也是足夠用了。ID.3得益于后置電機+后輪驅動布局優勢,擁有不錯的駕駛質感。而海豚的特點在于采用自家可靠性和性能兼顧的刀片電池,這也是它快速在市場中得到認可的籌碼。
誰最值得買?
其實十幾萬的價格買一臺空間不算很大,續航不算高的小車,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大眾ID.3擁有不錯的背書,德系品質,大眾MEB平臺產物,在歐洲純電動車市場中銷量名列前茅。從產品本身來看,ID.3整體設計符合大眾審美,續航水平也能滿足日常家用。同時它還配有ID.Light光語系統、HUD抬頭顯示功能,科技感營造上也不差。至于大家說它貴?個人認為它是符合ID.系列的定價規律的,相比于某些豪華品牌的“油改電”車型,它的定價其實相當良心了。
上市首月訂單突破5000臺,使用比亞迪全新e平臺3.0、全新扁平logo標識以及足以讓年輕消費者動心的顏值,比亞迪海豚一經上市,就具有爆款車的潛質。而9.39-12.18萬元的價格,也注定它在精品小車市場中將用性價比取勝。我們用售價17.3888萬元的ID.3 2021款 Pro 極智版和售價12.18萬元的海豚 2021款401km 騎士版進行對比,兩款車在續航、配置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差距,而它們售價之間相差了5萬多塊錢,不是筆小的數目。
回到開頭所提出的兩個問題,大眾ID.3到底是不是智商稅?海豚究竟能否以低價反殺?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性價比從來都不是精品小車的唯一衡量指標。大眾ID.3是大眾海外市場原汁原味的技術引進,德系品質背書,擁有相對豐富的科技配置以及不錯的駕駛質感,17.3888萬元的價格當然也包含了品牌和身世的溢價,并不是沒有合理之處。
相比大眾ID.3,海豚確實更有性價比,設計在線,品牌的口碑也比較扎實,但相比同門定位相近的車型,它又何嘗不是增加了一些溢價?
這兩款車本質上就是同一類的車型,矛盾的根源在于各自品牌的段位不同。這一反映到評論區里,支持比亞迪海豚的網友可能會覺得買大眾ID.3的都是人傻錢多;喜歡大眾ID.3的網友也沒準會感覺比亞迪海豚土里土氣。
如果將視線放寬一點,比亞迪海豚和同門的元Pro相比也并不“性價比”,大眾ID.3和已經停產的寶馬i3比也完全堪稱性價比神器。所以這輛款車都是基于自家品牌實際情況的產物,瞄準的是同一類車型的兩種用戶罷了。
金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