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1月已經過去三分之一,大多數地區的生豬價格延續了10月上行的趨勢,近幾日隨著供需博弈加劇,今日豬價觸頂后開始小降。導致生豬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后期能否延續上漲的態勢?本文將進行具體分析。供需博弈加劇,生豬價格觸頂小降隨著東北地區雨雪天氣
11月已經過去三分之一,大多數地區的生豬價格延續了10月上行的趨勢,近幾日隨著供需博弈加劇,今日豬價觸頂后開始小降。導致生豬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哪些?后期能否延續上漲的態勢?本文將進行具體分析。
供需博弈加劇,生豬價格觸頂小降
隨著東北地區雨雪天氣的減弱,豬源的流通開始加強,局部地區屠宰企業有意壓價收購,但受散戶抗價惜售情緒較重影響,壓價阻力較大。截至11月10日,全國生豬出欄均價為17.44元/公斤,較昨日下降0.06元,環比上漲63%,同比下跌41.5%,較年初下跌52.8%。目前豬價最低的省份是東北的黑龍江,為15.74元/公斤,最高的省份是浙江省,為19.22元。
多地提前囤貨,助推11月豬價繼續上漲
從今年1月份開始,直至國慶節之前,國內生豬價格除了6月底出現過一次短暫反彈外,其余時間基本都處在持續下跌之中,業界對后市普遍持看空態度,這也導致養殖端出欄積極性較高,生豬交易體重跟隨豬價下跌持續下降,至10月份,全國生豬交易均重已經下降至122公斤左右,市場肥豬供應偏緊。
進入10月份后,隨著冷空氣提前到來,且豬價跌至年內新低,低價豬肉刺激消費,終端需求出現明顯好轉。我國南北多地家庭提前集中腌臘、灌香腸,肥白條銷售速度加快,市場對大體重生豬供不應求,屠宰企業對肥豬的收購意向提升。據統計,截至11月第一周,國內生豬交易體重已上升至123.5公斤左右。
由于市場對肥豬需求旺盛,在加速大豬價格上漲的同時,也對標豬價格形成支撐。但隨著豬價的上漲,加之部分屠宰企業開始投放凍品豬肉,鮮品豬肉的走貨速度明顯放緩,同時,由于養殖端有明顯壓欄增重意向,屠宰企業收豬較為困難,訂單開始縮減,開工率也有所下降。
進入11月份后,隨著局部地區疫情加重和過度解讀儲備必須生活品,部分消費者受消息面影響擔憂后市供給,開始提前囤貨,屠宰企業開工率再度上升,據統計,截至11月10日,國內生豬重點屠宰企業的開工率為29.35%,環比下跌1.22%,同比上漲10%。但由于養殖端增重意向提升和各地大雪天氣的影響,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加,只能通過提價保量,這也支撐了近期生豬價格震蕩上漲。
產能持續釋放,豬周期拐點尚未到來
從供應層面來看,11月份由于規模豬場出欄計劃量縮減,在疊加中小散戶繼續壓欄增重,因此,整體上生豬供應偏緊,所以豬價難以出現大跌的局面。但由于目前生豬存欄量已達43764萬頭,并且部分養殖場從10月份就開始壓欄增重,因此,預計12月之后市場生豬供應或將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冬季是非瘟、腹瀉、藍耳病、口蹄疫等疾病的高發期,也不排除養殖場戶提前出欄。
另外,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的數據,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最高點出現在今年的6月份,從生豬生長周期推斷,2022年4月份,是生豬出欄量最大的月份,而且4月份左右是傳統消費淡季,也應該是豬價的低點所在。同時,隨著近期豬價的持續反彈,上游去產能速度有所放緩,因此,即使過了明年4月份,生豬供應依舊比較寬松。
從需求層面來看,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天氣、習俗、節日增多,對豬肉的需求也相對增多,因此,對豬價有一定提振作用。但在往年,立冬過后才是腌臘、灌香腸等消費的旺季,而今年部分地區已提前完成,也就是說,對需求進行了提前透支,這將導致12月份的需求或將不及預期。進入1月份后,是春節前集中備貨階段,在正常年份,下游屠宰企業的開工率將會提升70%左右,但由于今年疫情防控局勢依然嚴峻,預計今年的春節前的需求較往年或將有所收窄,這對豬價形成利空。
綜上所述,預計11月中下旬生豬價格將在目前價位左右震蕩整理,12月至2022年1月,在生豬產能釋放加速而消費不及預期的情況下,生豬均價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春節過后生豬價格或將繼續下跌,且有加速的可能。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何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