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昨天的微信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兩個分析問題的方法,一是如何拆解企業的營業收入,二是學會如何使用結構百分比利潤表并找出企業的利潤的增長點。這倆方法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你會發現小北近期寫的分析文章基本都在使用它們,因此,今天中午小北就要昨天的文章錄成
昨天的微信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兩個分析問題的方法,一是如何拆解企業的營業收入,二是學會如何使用結構百分比利潤表并找出企業的利潤的增長點。
這倆方法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你會發現小北近期寫的分析文章基本都在使用它們,因此,今天中午小北就要昨天的文章錄成了小視頻,把文字內容講了一遍,建議大家一邊看今天的視頻一邊打開昨天的文章,效果更佳~
關于結構百分比分析法,還有一個更好的案例是來伊份這家公司,我在書里使用的是來伊份2019年的數據。本想換成2020年的數據,但是2020年的數據沒有很好地詮釋結構百分比分析法。因此,我們今天就不換數據了,還是使用2019年的年報數據,來學習如何使用結構百分比利潤表分析一家公司。
(下文摘自《透過財報看企業》第四章第244頁)
一、來伊份:收入40億,凈利潤1000萬
2019年,來伊份實現營業收入40.02億元,但是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037.07萬元,如此大的反差叫人不禁好奇來伊份為什么賺不到錢。這個時候結構百分比分析法就能發揮答疑解惑的作用了。
結構百分比分析法用在分析利潤表上,最終就體現為“結構百分比利潤表”。結構百分比利潤表是普通利潤表的變身,是以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為基數,再將利潤表中的每一個科目都除以營業收入,最后再乘以100%后得到的數值。普通利潤表以“元”為單位,結構百分比以“%”為單位。
來伊份結構百分比利潤表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中可以看出,來伊份的營業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是貢獻了營業總成本的主力軍,三者合計占了營業收入的99.29%,幾乎吃掉了來伊份全部的營業收入。來伊份僅剩下的0.71%的營業收入,還得去支付研發費用、財務費用以及其他損失,難免手頭緊張余額不足,并最終導致公司扣非后的凈利潤是負數的情況。
2019年,來伊份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95.9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0.82%;而利潤表上顯示的凈利潤為1037.07萬元。這說明來伊份的凈利潤是有水分的,實際上公司主營業務賺到的凈利潤是虧損的,而這全都是拜前面提到的三大主力軍所賜。
因此,去扒一扒來伊份的營業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究竟是何方神圣,是我們找到來伊份主營業務虧損原因的必做功課。
二、營業成本并不是侵蝕掉收入的“主犯”
2019年來伊份的結構百分比利潤表顯示,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6.15%,讓我們不禁懷疑營業成本太高就是來伊份凈利潤極低的主要原因。但是跟來伊份的同行企業比較后,我們會發現來伊份的營業成本率并不是最高的。
如下圖所示,2019年三只松鼠的營業成本率最高,為72.20%;良品鋪子排第二,為68.13%;來伊份的營業成本率反而是這些公司里面最低的。
既然營業成本不是侵蝕掉來伊份營業收入的主犯,那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當中,誰會是主犯呢?
三、原來銷售費用才是吃掉收入的“主犯”
如下圖所示,從A股5家休閑食品企業銷售費用率的數據看,不管從哪一年看,來伊份的銷售費用率都是5家公司里面最高的,2019年來伊份的銷售費用率達到了32.63%,但是同期洽洽食品的銷售費用率只有13.77%,其他三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也沒有超過25%。
為什么來伊份的銷售費用率這么高?它都把錢花在哪里了?這時候我們就得去查看銷售費用的構成,從年報里找答案了。
從來伊份銷售費用的構成看,如下表所示,來伊份每年都會把至少60%的銷售費用花在工資及社保費和租賃及物業費上,商品促銷費和廣告宣傳費兩者合計占比只有10%左右,遠不如前兩項支出多。
來伊份是一家面向消費者銷售休閑零食的企業,為什么它花在員工和租房子身上的錢,比花在打廣告上的錢,還要多得多呢?難道廣告促銷還不如它的員工和租的房子重要?這個問題就得從來伊份的銷售渠道說起了。
來伊份的銷售收入以線下收入為主。
2019年來伊份實現營業收入40.02億元,其中線上電商收入只有5.1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只有12.88%,而來自線下直營門店的收入達到了76.35%。
來伊份不僅喜歡開店,還喜歡自己開直營店,最愛把店開在人流量大的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區。截至2019年年底,來伊份共有連鎖門店2792家,其中直營門店有2429家,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天津等全國25個省份都有來伊份的門店。這樣做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來購買產品,但同時也會導致人工成本和租賃費、物業費居高不下。
人工成本上漲、房租上漲是線下門店都在面對的問題,來伊份要想降低銷售費用率的話,恐怕就得向三只松鼠學習,增加線上銷售收入了。要不然,銷售費用侵蝕掉公司收入的局面,恐怕一時很難改變。
四、管理費用是吃掉收入的“幫兇”
如下圖所示,來伊份的管理費用率也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大約是洽洽食品的2倍左右,是三只松鼠的5倍左右。來伊份的管理費用率積極配合銷售費用率,在增加公司營業成本、減少凈利潤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伊份的管理費用率這么高,它都把錢花到哪里了呢?這個時候我們又得從財務報表附注里找答案了。
從來伊份管理費用構成的明細看,如下表所示,工資及社保費占來伊份管理費用的65.39%。原來來伊份主要把錢用來給行政管理人員發工資了。畢竟來伊份有兩千多家門店,管理工作多,管理任務重,為了讓管理人員獲得與他們的辛勤勞動所匹配的待遇,相應的工資薪酬也要跟得上才行。
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我們能計算出來伊份的高管人均薪酬和全體員工人均薪酬。如下圖所示:
2019年,來伊份高管人均薪酬46.61萬元,全體員工人均薪酬8.35萬元;
2018年,來伊份高管人均薪酬47.20萬元,全體員工人均薪酬7.94萬元;
2017年,來伊份高管人均薪酬46.96萬元,全體員工人均薪酬6.53萬元;
2016年,來伊份高管人均薪酬33.77萬元,全體員工人均薪酬6.88萬元;
可見來伊份內部員工在工資待遇上的差距并不小。
2019年來伊份員工總數為7937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有671人,約占員工總數的12%;這說明來伊份每100名員工中就有12名管理人員,這12人的工資水平至少是剩下82人的5倍。遺憾的是,這些從公司獲取高報酬的數百名高管,并沒有讓來伊份的業績也能像他們的工資水平一樣遠超平均水平。
分析到這里,來伊份年收入40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卻虧損的原因,我們已經知道了。居高不下且遠超同行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是造成來伊份業績虧損的“主犯”和“幫兇”;營業成本雖然吃掉了公司近一半的收入,但是與同行其它代表性企業相比,來伊份的營業成本率是最低的。
那么,為什么來伊份的銷售費用率會一直都遠超同行呢?這“主犯”霸道橫行的時間也太久了些。其實這跟它們的銷售渠道有關系。銷售渠道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其中線下又可分為直營、加盟和經銷。
三只松鼠90%的業務都在線上,線下擴張緩慢;
良品鋪子線上線下業務各占一半,其中線下以加盟為主并在快速擴張;
鹽津鋪子的主要業務在線上,線下占比較少但是也在擴張;
洽洽食品的主要業務在線下,以經銷為主;
來伊份至少80%的業務在線下,門店以直營為主。
過多的線上業務會導致公司的平臺推廣費用很高,三只松鼠對此體會最深刻;過多的線下業務則會讓公司的人工成本、租賃及物業費居高不下,對此,來伊份最有發言權。
對來伊份虧損原因的分析,再次印證了那句話——報表上的數據是企業經營情況的反映。銷售費用率是企業銷售渠道的反映,這話沒毛病。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