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過去多年里農業發展規模化程度不夠,“小農經濟”依舊是主要耕作模式,因種地收益低,不少農村青壯年陸續來到大城市里打拼,種地的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了能夠增加農民的種地積極性,國家推出了多項種地補助,如耕地地力保護補助,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過去多年里農業發展規模化程度不夠,“小農經濟”依舊是主要耕作模式,因種地收益低,不少農村青壯年陸續來到大城市里打拼,種地的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
為了能夠增加農民的種地積極性,國家推出了多項種地補助,如耕地地力保護補助,每年的7-8月份就會下發;東三省、內蒙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助、稻谷補助,各省補助金有所不同。而今年6月,國家還宣布下發200億元一次性農業補助,減輕農民的種地成本。
這些政策的下達,也讓農民近年來的種地積極性增多,投入農業的人多了起來,這也帶動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國家還提出了培養職業農民的計劃,以保證糧食年產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然而,過去的小農耕作方式并非一定科學,其農業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在減少成本的同時,最大化增加生產效率,帶動農業的生產發展。
01、農業用水改革
農業種植中,水資源是必不可少的資源,而我國南方多雨,水資源比較足量,并不需要擔心缺水問題。然而,華北、西北地區降雨量不多,農業用水大,很難依靠河道自有水灌溉,還需要打井才行。
只不過,很多種糧人對水資源并不是太節約,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沒有節水的意識和觀念,這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如河北地區,地下水下沉現象嚴重,預計在不遠的將來,這里或因缺水成為沙漠。
想要避免水資源被浪費,那就要提高水價,以提升居民的節水意識。其實在2002年時,國家就推行水價改革,通過上漲水價讓居民節水,不過因實施不到位,很多地方仍有抽取地下水漫灌的行為。
為此,日前國家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通知》,其中指出要繼續實施水價上漲政策。從2016年以來,各地積極組織節水,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機制,截止去年底實現了對4.3億畝農田的改革工作, 去年一年新增1.3億畝,在蘇浙滬、北京率先實現了改革工作,而在內蒙、山東、遼寧、天津、陜西、青海、甘肅等地改革工作已推進超50%。
不過隨著改革的難度加大,矛盾增多,部分地區整體改革滯后,其獎補資金缺口增多,也沒有建立改革長效機制,為此,官方再次提出了深入推進農業水價改革。
通過水價上漲,可很好利用水資源,并提高其承載能力,而利用價格杠桿也可讓人們有更明確的節水意識。
02、農業水價改革重點
第一:在高效節水灌溉地區、高標準農田、大中型灌排建設區域重點推進水價改革,并建設供水計量體系,以方便依照水量收費。
第二:在控制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基礎上,推動滴灌、管灌、水肥一體化農業節水技術,從而實現技術性節水,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也能真正落實節水工作。
第三:健全節水獎補機制。財政部會對農業水價改革區加大資金補助,對示范區進行精準獎補。而在缺水區域將會展開“一提一補”工作,對定額內提價的主體發放補助,對節水的用戶提供獎補,以帶動農民的主動節水意識。
可見,國家也考慮農民的經濟負擔,在提價節水的基礎上進行補助,可降低農民的實際灌溉成本,也有助于灌溉方式升級。
第四:各地要因地制宜的探索農業水價改革機制,在農民承受的基礎上,適時提高農業用水價格,以讓農民懂得水是一種商品,這樣節水工作才能有效展開。
03、落實改革具體目標
2021年的改革面積為1.2億畝,除了蘇浙滬、北京外,其他27個省市均有新增改革面積,安徽省新增面積最大,為1433.6萬畝。
為了有效推動水價改革,國家也強調落實改革具體目標,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落實責任主體,其負責人要落實新增改革任務,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二、績效評價指標和去年相同,包括田間工程管護、農業用水總量管控、精準補助、節水獎補等,其結果納入省長責任制和水資源管理考核。
三、水利部、財政部、發改委、 農業農村部將重點對口調研督導,對地下水超采區域深入改革,面對突出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加快市縣改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6月發改委回應我國居民用電價格偏低,工商業用電量偏高,接下來要適時提高居民用電價格,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形成居民用電價格機制。
如此一來,接下來我國水、電可能都要進行改革,這一改革也能約束人們節約用水用電,避免資源的浪費,大家咋看?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