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鐵塔貓在一些小國的海軍中,幾乎不可能擁有航空母艦。這是因為航空母艦工程量極為龐大、造價也隨著電子設備水漲船高。這還不算,艦載機及配套作戰艦艇也是一筆可能占據了全年軍費大部分的支出,還極可能使得地緣政治向著于己不利的方向發展。相反,兩棲
作者:鐵塔貓
在一些小國的海軍中,幾乎不可能擁有航空母艦。這是因為航空母艦工程量極為龐大、造價也隨著電子設備水漲船高。這還不算,艦載機及配套作戰艦艇也是一筆可能占據了全年軍費大部分的支出,還極可能使得地緣政治向著于己不利的方向發展。相反,兩棲攻擊艦技術含量不高、造價不高,周邊國家及地區對其敏感度也不高。
部署F-35B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那么,有沒有可能將兩棲攻擊艦改裝成航母呢?意大利和土耳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意大利率先將「加富爾」號航母投入現役,而西班牙、澳大利亞及土耳其緊跟其后,相繼下水了「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堪培拉」兩型戰略投送艦和「阿納托利亞」號兩棲攻擊艦。
這四國都同樣地宣布:一旦必要,兩棲攻擊艦模將能隨時切換成航母。言下之意,這四艘兩棲攻擊/戰略投送艦擁有和航母相似的結構,也具備著塢艙和額外的人員住艙。
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異同點
兩棲攻擊艦脫胎于直升機母艦,本來是用于兩棲登陸作戰的大型進攻性艦艇。美國率先在1947年提出了「垂直包圍」登陸作戰理念,啟動了將二戰護航航母改裝的過程:在拆除了彈射器和一些其它設備后,護航航母「塞蒂斯灣」號成了一艘徹頭徹尾的直升機母艦。在戰時,將由直升機攜帶艦上的陸戰隊員向對岸突擊。
準航母的標準形態
可見,現代兩棲攻擊艦還是雛形時,就出現了全通式起降甲板,且以起降直升機為主。美國在改裝、建造了「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之后,在第二代「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中加入了塢艙,可以視為現代專業兩棲攻擊艦的開山之作;可是,塔拉瓦級仍然保留著全通式起降甲板。迄今為止,所有的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的劃分標準,仍然是是否具備全通式起降甲板。
兩棲攻擊艦同樣擁有不小的全通甲板
航母在誕生之初攜帶的就是固定翼艦載戰斗機,同樣具有全通式起降甲板。航母的噸位也是越造越大,普遍達到了5萬噸以上。而目前的兩棲攻擊艦,其滿載排水量大部分在5萬噸以下。自媒體一般將兩棲攻擊艦稱為「準航母」,可是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仍然有不少。
美軍兩棲攻擊艦艦隊
最顯著的不同是其二者的任務定位。與現代航母不同,現代兩棲攻擊艦主打「立體突擊」,通俗地說只是兩棲攻擊艦攜帶步兵和各式裝備,與岸上的敵人「掐架」,實際上仍然以登陸作戰為主;航母則「決戰大洋」,是兩國海軍在遠洋作戰時相互「掐架」的主要裝備平臺,實際上則以反艦打擊為主。
其次,航母在誕生后不久因為艦載機越造越大,英美等國的航母便開始安裝各式彈射器以供艦載機起飛。發展至今,航母已經必須具備彈射器或者其它助飛設施了,斜角甲板的引入也讓航母的甲板面積日益擴大。單從飛行甲板形狀上看,呈多邊幾何形的是航母,而近似于矩形的一般是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能否改裝為航母?
兩棲攻擊艦若要改裝成準航母,起碼要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有一定的助飛設施或者有一定的跑道長度,有一定的抗尾焰條件。如果要將其徹頭徹尾地升級成為航母,那還必須將標志性的塢艙、額外的人員食宿設施去掉,從而不具備一切登陸功能。
被廣泛稱為準航母的一般是搭載有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兩棲攻擊艦。雖然名義上是「垂直起降戰斗機」,但是無論是前蘇聯的雅克-38還是英國的「海鷂」、美國的F-35B,均需要一定的跑道滑跑起飛。垂直起降戰斗機一般的起降過程,實質上是「滑跑起飛—垂直降落」。
美軍兩棲攻擊艦
舉個例子,如果AV-8B/海鷂采用了垂直起飛方式,并假設攜帶1360kg重的航彈,那么作戰半徑將會銳減至90km,這基本不具備實戰意義。
由于發動機推力不足,在垂直起飛時只能攜帶1023kg的燃油,短距起飛則能攜帶滿油箱狀態的2295kg燃油、外帶2具455升油箱,還能將剩余的外掛掛點掛滿航彈。
海鷂降落時向下噴射氣流
顯然,有助飛設施或者一定的跑道長度是必須的。美軍在使用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的時候,F-35B起飛時必須調整發動機尾噴口為短距起飛模式,并從跑道末端開始滑跑加速至跑道前端;英軍「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同樣搭載的是F-35B,起飛時也必須令其通過滑躍甲板起飛。
F-35B滑跑起飛
抗尾焰條件一方面是起飛滑跑時后方豎起的尾焰導流板,另一方面則是甲板抗燒蝕涂層。尾焰導流板可以讓艦載機尾焰導向別處,從而不灼傷甚至是吹飛機尾方向的設備、人員。沒有尾焰導流板,起飛前飛機尾部必須清空;而甲板具備了抗燒蝕涂層,才能減輕降落時發動機噴射高溫氣體對甲板的損傷。
小國圓了航母夢
航母這種進攻性武器必須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作配套,不光是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建造能力,還得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如果在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之間作選擇,顯然是兩棲攻擊艦相對實惠。而航母又不想落下,于是一眾小國相繼搞出了「戰略投送艦」和兩棲攻擊艦性質的準航母。
西班牙、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堪培拉”兩型戰略投送艦和“阿納托利亞”號兩棲攻擊艦上,我們看見了未來小國海軍“準航母”的發展方向。
這樣的情況下,以民用船標準建造一艘2萬噸-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再在這艘兩棲攻擊艦上部署8-16架垂直起降戰斗機,充當準航母用用還是可以撐撐小國的門面的。
兩棲攻擊艦說到底其技術含量、造價到底較航母低,搞出可以部署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兩棲攻擊艦又能兼顧航母威懾能力和兩棲突擊作戰能力,豈不美哉?而為了能在這種大型軍艦上部署垂直起降戰斗機,只需要在艦上增加一個滑躍起飛甲板和抗燒蝕涂層。
胡安?卡洛斯號戰略投送艦
這年頭,能造得起航母的國家不多了。這涉及到國家綜合國力、地緣政治方方面面:綜合國力沒有強到一定程度,無論是軍費還是工業體系都不支持,更何況還需要考慮到群狼環繞般的地緣政治。富強如美國,也會讓兩棲攻擊艦攜帶F-35B充當準航母。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