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其實,很多人都遇到過被勸繳納國家養老保險,一些覺得不劃算,一些人覺得負擔重,有些人甚至擔心未來還知不知道能領到錢呢?其實,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非常劃算,年輕人盡量要趁年輕將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那我們看一下職工養老保
其實,很多人都遇到過被勸繳納國家養老保險,一些覺得不劃算,一些人覺得負擔重,有些人甚至擔心未來還知不知道能領到錢呢?其實,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非常劃算,年輕人盡量要趁年輕將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那我們看一下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后,能領取多少錢?
養老保險繳費的金額
養老保險,分為單位職工繳費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兩大類情況。
單位職工繳費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承擔社會保險費,勞動者承擔本人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單位繳費基數的16%。對于單位的勞動者來說,由于職工本來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而且個人賬戶是可以繼承的,個人不存在虧本的可能。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是參保人自己承擔全部的社會保險費,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國家還會給予照顧,一般是20%的比例,對于就業困難人員還可以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最長三年。距離就不足5年,首次申請的話可以享受到退休。
多數人參加養老保險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假設3000元的繳費基數按照20%比例計算,每月需要繳納600元,一年7200元。按照這一錢數計算,15年也就11萬元左右。
不過最低繳費基數是年年上漲的,一般每年都有8%~10%的增長速度,不趁早繳費未來繳費負擔會更重。未來繳費重是不是養老金高呢?不一定。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目前,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叫做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個別人員會有過渡性養老金。不過,不是通過參保繳費產生的,也就不討論了。
①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由于基礎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而我們社保繳費也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比如最低繳費基數就是按照6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晚幾年繳費,最低繳費基數提高的情況下,也根本體現不出養老金提升。所以,越早繳費越劃算。
繳費指數,等于當年所有實際繳費月份的繳費基數之和÷當年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每月繳費基數是3000元,繳費了6個月,社會平均工資是6萬元,那么當年的繳費指數只有0.3。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之和等于平均繳費指數。
基礎養老金簡單點說就是按照60%基數繳費,12個月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15年就就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的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年輕人及早繳滿15年以后,等退休社會平均工資能夠達到2萬元。每月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就達到2400元。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里的余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記入的。3000元基數每月進入個人賬戶240元,一年2880元。如果沒有利息,退休每月可以領取21元左右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可是,養老金個人賬戶每年也會計算記賬利息。
2016年以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非常高一直在7%~8%以上。這可比我們自己投資理財要好得多。
假設我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也能跟工資增長率一樣,未來退休個人賬戶里的錢能夠變4倍。連繳費產生個人養老金都能達到84元,15年的話可以達到1260元。
兩項養老金,合計3360元,一年待遇4萬元以上。
這并不是結束,僅僅是剛剛開始。
退休后,我們的養老金每年都會根據工資增長和物價增長情況進行調整。對于養老金水平較低的人群一般增長速度上會有照顧。繳費15年的人群是養老金待遇最低人群,增長都能超出平均增長速度一大截。
退休養老金增長一般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大家尤其要注意掛鉤調整有跟繳費年限掛鉤,多數地區如果我們繳費年限不足一年要按一年計算,這種情況下繳費15年零一個月更劃算。一般70歲以后還會有傾斜增加部分,上海市是對女性60歲以上、男性65歲以上就有傾斜增加。
養老金年年增長,會一直供養到我們去世為止,這是一種非常安心的保障。
去世以后,實際上國家還會發放喪葬費、撫恤金、個人賬戶余額以及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等待遇。一般喪葬費、撫恤金至少也有三五萬元,而且很多地區都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
如果按照我們活到80歲計算,一般各種待遇都能達到上百萬了。這還僅僅是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的結果,如果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待遇還越高。
年輕人還要了解的是,如果我們養老保險繳費了15年以后失去了勞動能力,不用到達60歲或者50歲,男同志50周歲、女同志45周歲就可以辦理失去勞動能力退休(病退)。如果不到相應年齡,一樣可以辦理退職或者領取病殘津貼待遇。所以,參加養老保險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保障,年輕人一定要切記參加。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