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干貨,陪你成長哦。文|楊小米編輯|小博來源:遇見小mi(ID:yujianxiaomi2015)01最近,天一的腳生病了,左腳拇指上長了一個小的凸起,一個多月了,感覺越長越深入皮膚。天一不知道是什么,有點害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2篇職場干貨,陪你成長哦。
文|楊小米 編輯|小博
來源:遇見小mi(ID:yujianxiaomi2015)
01
最近,天一的腳生病了,左腳拇指上長了一個小的凸起,一個多月了,感覺越長越深入皮膚。
天一不知道是什么,有點害怕,自己先在某好醫生平臺網絡問診,拍照給醫生發過去,說了癥狀,醫生說這個是跖疣(zhí yóu),并告訴她,解決辦法有3個:激光、冷凍、藥膏涂抹。
跖疣是發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過皮膚的微小破損自身接種傳染,從而越來越多。天一擔心耽誤工作,不想去醫院做手術,就問如果是藥膏涂抹,能不能痊愈?醫生說這個不能根治,還是手術能確保效果。
目前來看,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去激光或者冷凍。
但她還是想先買藥膏涂抹,一個人沒有去過醫院,怪害怕的。我知道這件事后,告訴她不能拖,很多病都是拖出來,我打算陪她去醫院,她拒絕。
劉先生讀研究生時,也起過跖疣,告訴天一,必須要激光打掉,休息一天就好了,不到100塊錢。
在我們的催促下,她周日(9月8日)去了離公司最近的三甲醫院——瑞金醫院,服務人員說:“皮膚科只能在門診看,而門診周日休息,三甲醫院都這樣。”
天一查了大眾點評,發現人家上面確實注明了時間,周日看不了。
通過電話咨詢,天一了解到,如果看專家診,需要在網上提前預約,并且看完病當天能不能做手術,還不一定。
她在網上預約了專家號,最早要下周四(9月12日)下午3:00-4:00,如果看完病等著做手術的人多,可能還得再來一次,單獨做手術。
天一分析了一下,如果在上海等專家號,2個半天的工作日沒有了。去其他醫院,比較遠,也不熟悉醫院情況,時間少不了。
她就開始思考,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辦法能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更快地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我覺得一個小手術,花2個半天時間不算多。
天一看時間,周五(9月13日)是中秋節,她已經定好了高鐵票,先到北京,然后轉車去霸州(河北一個縣),再回村里。她想是不是,可以直接回家做這個小手術?
02
天一給媽媽打電話,讓她幫著預約霸州醫院的醫生,這樣下高鐵,可以直接從高鐵站打車去醫院。天一媽媽之前也陪朋友去醫院做過手術,當天就可以搞定,讓她不要擔心。
中秋節那天,天一到霸州后,按照計劃,打車飛奔到醫院。天一媽媽已經在網上預約好了,她們是第一個看病的,天一到了就看,沒有等,后面特別多人排隊。
醫生看完說是跖疣,要激光。讓天一媽媽下樓交錢,一共41塊錢,其中20是藥膏錢。
回來后,就在另一個房間做手術,醫生拿著激光設備就要開始弄。天一說,等會兒,咱們是不是得打個麻藥?
醫生說,打麻藥還要再去樓下交一次費,很麻煩的,這個不疼。
天一一臉懵,事實上,還是有點疼的,能承受,大概2-3分鐘就好了。
我問天一,干嘛那么趕?你可以回家后,第二天再去。她說:做完之后,腳一瘸一拐的,需要休息2天,這樣影響我回上海。
天一特別得意,通過一次簡單規劃,她把原來要耽誤兩個半天的事情,縮減到回家順便搞定,省錢省時省心力,特別好。
這也是她的工作風格,她每天都拿出時間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提高效率?其他同事1天完成的工作,天一可以3個小時,其他同事4個小時的工作,天一30分鐘,因為她找到了很多有效的方法,還可以通過規劃,幾項任務同時進行,一遍過。
這種規劃能力值得學習,不過,這么不重視身體的態度,要批評。我們的身體不是突然生病的,只是突然被發現的,很多病真是越拖越嚴重。
如果不是中秋節,哪怕在上海花幾天時間,我也建議天一不要拖,馬上看完。
03
在和天一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害怕去醫院,對醫院有點刻板印象,被網上各種看病貴、看病難的描述誤導。
我說:“咱公司門口的鮮肉月餅,從早晨排到關門,排隊大半天。醫院的情況比這個好得多,只是看病的時候,太著急了,內心焦慮,排隊感受更明顯。”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劉先生去醫院的經歷。
7月初,晚上我下班回家,走路太快,滑倒了,摔得起不來了。當時,還在公司附近,我馬上給天一打電話,她跑過來,扶我起來,我感覺腳動起來不疼,應該沒有崴。
然后,我打車去了家附近的醫院,劉先生去醫院等我,醫生幫著消毒,沒什么大問題,每天洗澡后記得消毒,云南白藥的噴霧就可以。剛摔的前2天,我腿還有點疼,一周后就沒事啦。
我有點慶幸,沒有傷筋動骨,第二天,就要去深圳出差了,萬一崴腳就不美了。
今年我一共去過4次醫院,2次是體檢(項目分2次完成),一次摔了,還有一次,我2個月沒有來大姨媽,確定沒有懷孕,我擔心有什么其他問題。
醫生說不用擔心,檢查結果顯示,生理期快到了,結果沒幾天真的來了。醫生不建議吃藥,建議放松,不要壓力太大。
有段時間,劉先生咳嗽很厲害,喘氣,他擔心得不得了,懷疑是不是有什么病,他去醫院檢查沒什么事,但醫生提醒他,應該減肥了。
劉先生的姥姥和媽媽都有糖尿病,爸爸高血壓,我早就提醒過劉先生,一定不能胖,40歲后,很容易患上這些慢性病。
這次身體的突然變化,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開始鍛煉,沒有節食,4個月瘦了20斤,現在身體素質好了很多,不咳嗽了,上樓也不喘了。
04
我叨叨了這么多我們去醫院的經歷,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發現身體不適,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我們往往對看病有誤解,覺得看病難、看病貴,其實是規劃的問題,現在很多醫院都可以網上預約,你提前預約好,拿出半天到一天時間去看。
還有,我們這幾次去醫院,都沒有花太多錢,劉先生直接從醫保卡里扣的,我忘記帶卡,印象中,花了不到100塊錢。
小病,是給身體發出一個不好的信號,重視了,花的錢、時間都少,真正花錢的是大病。
我婆婆,腿疼了一段時間,一開始她沒當回事,覺得老毛病了,關節炎,后來實在很疼,受不了了,告訴大姐,去按摩了一次,發現更嚴重了,馬上去醫院檢查。結果是,肺癌骨轉移,8個月后,婆婆離開了我們。
我們有過這么痛的經歷,身體有點不舒服,都會去醫院檢查。因為對身體的關注,日常中,就很注意保養。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去醫院,身體感覺到不舒服,檢查一下就放心了。(我今年的體檢報告出來了,改天我寫一篇文章,分享一下體檢方面我學習到的常識。)
注意飲食,控制體重。
30歲后,代謝會下降,與去年比,我重了5斤,現在92斤了。這個體重不高,但我體脂率高,需要減脂。
我觀察一下,肥胖伴隨很多疾病,我們需要控制體重,不需要節食,而是改變飲食結構。
現在,我和劉先生幾乎不吃豬肉,吃牛肉、魚、雞蛋,蔬菜,一些粗糧,加上適量米飯。我們也不會太苛刻,完全按照健身餐要求自己,那樣生活就無趣了。
真正減肥,需要靠科學的飲食,鍛練只是輔助。劉先生真正瘦下來,鍛煉是一部分,飲食是關鍵。
他特別喜歡吃面,現在改吃米飯了,吃半碗,每天還大量喝水,他以前不怎么喝水。
我在健身,有一些教練會說,你肌肉含量太低了,要增肌,事實不是這樣,增肌不是一開始要做的事情,很多胖子肌肉含量并不低,只是脂肪多,要想瘦下來,還是靠吃。
網上有很多營養師的建議,也有很多輕食餐,要想堅持下來,就看看現在的飲食,調整飲食結構,晚飯少吃一點就可以了,這樣容易堅持。
提升你的心肺功能。
這次鍛煉,我堅持下來了,我多次問過自己,為了健康嗎?
我剛過30歲,對于健康的感觸還沒有那么深,我鍛煉的目的就是有充足的精力,更好地去工作。每次出去玩時,折騰很多地方,不累。
這個目的達到了。每次我從健身房出來,我一天精力都特別好。
我請健身教練了,但我還是要說一些理念,健身房那些器械,并不能改善你的心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相當于人體的發動機,好的話,能感受到自己很年輕。
改善心血管功能,方法比較簡單,慢跑,快走和游泳都可以,大原則就是動起來。重視一些微運動,不要一天都不動,比如準備點外賣,改成下樓去吃飯;準備打車,而改乘地鐵;爬樓……這些都可以。
一開始不要那么大強度,開句玩笑,心肺功能不好,還有猝死的風險。就像飲食一樣,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我再辟一條謠言,運動30分鐘后才開始燃燒脂肪,因為這句話,很多人都不運動了,覺得運動沒有效果。
真相是,一般的強度和體重,30分鐘內先消耗糖原,30分鐘左右耗盡,開始消耗脂肪,30分鐘內的運動,直接燃燒掉的脂肪的確是有限的。
但是運動后,一方面脂肪要燃燒來補充本該由糖原提供的能量,另一方面接下來你吃的熱量,會先變成糖原,如果你沒有前面的運動,這些熱量就直接存在你的脂肪賬戶里了。
請記住,每一步都能瘦。
目前,我只運動了2個月而已,就感覺精力充沛了很多,我和劉先生兩個人感慨,以前真傻,運動這么好,竟然都沒有堅持。
身體是1,其他是0,我們天天喊重視健康,真正為它做什么了嗎?并沒有,習慣的改變非常難,改變越微小越容易成功。
所以,我們想要健康,可以從每天少吃點米、多走幾步路開始。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并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