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前,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運動”,很多女性下腹部都遺留有那么一個一兩公分的小口子,一看就是那個年代的烙印。如果幸運一點,您可能還有機會選擇:那個年代的女性,都“自覺自愿”地響應國家號召,現在這個年代的女性,在注重人權的同時錯誤地夸大避孕措施
從前,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運動”,很多女性下腹部都遺留有那么一個一兩公分的小口子,一看就是那個年代的烙印。
如果幸運一點,您可能還有機會選擇:
那個年代的女性,都“自覺自愿”地響應國家號召,現在這個年代的女性,在注重人權的同時錯誤地夸大避孕措施的副作用,寧愿避孕失敗選擇危害更大的人工流產術,也不愿選擇適合的避孕方法。
我們的文章古今中外的避孕方法,真是五花八門,講述了各種避孕方法的優缺點,今天我們講講在中國女性中使用較為普遍的宮內節育器(IUD),俗稱“環”。
IUD為什么能避孕?
含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比如左炔諾孕酮IUD(曼月樂)還有抑制排卵的作用。
IUD的種類
惰性宮內節育器(第一代IUD):就是最早使用的“圓環”,這種環由金屬、塑料或者尼龍制成,目前大部分被淘汰。
活性宮內節育器(第二代IUD):含有金屬、激素、藥物及磁性等活性物質。
帶銅IUD
藥物緩釋IUD
曼月樂環為含孕激素的T型環,還有含鋅、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吲哚美辛)及抗纖溶藥物等的環。
放置IUD流程
一、提前咨詢醫生
1、排除上環禁忌癥
如果您有以下情況不可以上環:
妊娠或可疑妊娠;
生殖器官炎癥(如陰道炎、急慢性盆腔炎、宮頸急性炎癥、宮頸重度糜爛、性傳播疾病等);
月經頻發、月經過多(曼月樂除外)或近3個月內有月經失調、不規則陰道出血;
人工流產出血多,懷疑有妊娠組織殘留或感染可能;
中期妊娠引產、分娩或剖宮產胎盤娩出后,子宮收縮不良有出血或潛在感染可能;
生殖器官畸形如子宮縱隔,雙子宮等;
宮頸口過松(固定式IUD除外)、重度狹窄、重度陳舊性宮頸裂傷或子宮脫垂(Ⅱ度以上);
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衰、心瓣膜疾病、中重度貧血、血液病及各種疾病的急性期;
宮腔<5.5cm或>9.0cm(除外足月分娩后、大月份引產后或放置含銅無支架IUD);
有銅過敏史。
如果您有以下情況要謹慎選擇:
有異位妊娠或葡萄胎病史者;
嚴重痛經者;
中度貧血,HGB<90g/L者(曼月樂及含吲哚美辛IUD除外);
生殖器官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
注意:如果您既往沒有做過婦科體檢,應完善相關檢查比如宮頸刮片。
2、選擇適合您的宮內節育器
如果您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選擇曼月樂環;
如果您月經量多可以選擇含吲哚美辛IUD;
如果您宮頸口松弛或者既往有環脫落病史,可以選擇固定式IUD(吉妮);
如果您一切正常,可以選擇任何種類的環。
3、選擇合適的時間
一般的環在月經干凈3-7天放置,此次月經后應沒有性生活;
含孕激素的IUD在月經第3日放置;
人工流產后可立即放置;
自然分娩后42天惡露干凈,會陰傷口愈合好,子宮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可以放置;
剖宮產后半年放置;
自然流產來過1次正常月經后放置;
藥物流產來過2次正常月經后放置;
性交后5日內放置作為緊急避孕方法。
二、完善各項檢查
需要上環前1周內完成
通過血常規檢查明確有無貧血、感染,如果有嚴重貧血,或者處于急性感染期,不適合上環;
術前五項檢查是確定有無傳染性疾病,如果您有傳染性疾病,需要到專科醫院上環。
婦科檢查是為了明確有無生殖器官炎癥,如有陰道炎、急性盆腔炎等,需要治療后才能放置。
注意:如果您上普通的環,最好月經干凈后立即來醫院檢查,如果出現分泌物異常,治療2-3天后,就不會耽誤您本月上環。如果您上曼月樂環,應在月經前進行分泌物檢查。
有些女性,還需要:
三、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以上檢查均無異常,排除手術禁忌證后,才簽署手術同意書。
您需要了解上環的常見副作用:不規則陰道出血(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者少量點滴出血),一般情況,3-6個月可恢復正常。
還要了解上環的并發癥:節育器異位、嵌頓或斷裂、下移或脫落、帶器妊娠。
四、預約手術日期
手術當日及術后注意事項
手術當日,您需要:
體溫≥37.5°C,需要暫緩手術。
手術后注意事項 :
復查時,您需要:
告知醫生有無腹痛、腰痛及月經情況(周期、經期、經量及不規則出血)等;
行婦科檢查看尾絲的長度(如果您上的是帶尾絲的環),子宮及雙側輸卵管卵巢有無異常;
行血常規檢查排除貧血;
第一次復查需要做B超檢查或者X光檢查確定環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在盆腔內。
上環以后,如過您出現下列情況,應隨時就診:
月經延長;
停經(有帶器妊娠的可能);
持續多量出血或月經異常;
急性腹痛或其他盆腔感染癥狀;
IUD脫出(您在上環后前三個月內,來月經或者大便后,一定要注意環有沒有脫落)
白帶增多并有異味。
關于IUD(環)的知識了解這么多就夠了,如果您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選擇上環避孕,選擇什么樣的環合適,請咨詢專業醫生!
劉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