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年的5月份,我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空氣炸鍋。當時沒趕上促銷活動,花了三百多元——有活動的時候能再省個二三十塊錢▼前兩天,我又買了一臺空氣炸鍋。這一次是“斥巨資”,花了3000元才搬回家的。很多人曾經問我,便宜的空氣炸鍋和貴的到底差在哪呢?曾經
去年的5月份,我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空氣炸鍋。當時沒趕上促銷活動,花了三百多元——有活動的時候能再省個二三十塊錢▼
前兩天,我又買了一臺空氣炸鍋。這一次是“斥巨資”,花了3000元才搬回家的。
很多人曾經問我,便宜的空氣炸鍋和貴的到底差在哪呢?曾經我不敢回答,如今我兩種鍋都親自用過,發現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鍋的容量不同,售價自然也不同。我原來那口鍋的容量是5L,剛買的新鍋容量是7L。
我對空氣炸鍋的容量選擇的建議是:買大的,越大越好!
空氣炸鍋它是一口鍋,但又和常見的電鍋不一樣。比如電飯煲,說是3L容量,燜出3L米飯,就足夠四五個人吃了。
使用空氣炸鍋時,往往是平鋪,不能像米飯一樣疊放在一起。比如炸雞翅,只能在鍋底鋪一層雞翅而已。這就導致空氣炸鍋的容量并沒有它標注的那么夸張,以前我用5L的鍋,勉強夠做兩個人的飯。
現在新買的這款空氣炸鍋,容量真的很大,整雞放進去都毫無壓力,如果家里有朋友來做客的話,容量大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此外,相同容量的鍋,建議選擇高度更低(直徑更大)的。這樣,才能鋪得下更多食物。
空氣炸鍋的功率,決定了它的加熱速度。以前我總是覺得,功率小點也無所謂,反正這東西是提前預熱。
買了新鍋才發現,功率對使用體驗的影響是巨大的:我的舊鍋功率是1100W,新鍋功率是1700W。
功率變大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做飯速度更快了。原本炸雞翅需要20分鐘,換了新鍋以后只需要10分鐘就足夠了。
我去年買空氣炸鍋的時候就發現了,不同的操作方式,對價格的影響非常大。我花300元買的那口鍋,是按鍵操作;如果換成旋鈕操作,就能再省下幾十元。
今年花3000元買的這口鍋,直接就是4.3寸大屏幕(而且是彩色的)操作,分辨率還巨高!
旋鈕到按鍵再到屏幕,操作方式的升級,帶給我們的是不僅是使用中的便利性,而且溫度更能精確到每一度。傳統的旋鈕操作,需要我們自行設定溫度和時間。換成按鍵,就有一些預設菜單了,可以一鍵設定溫度和時間。
如今的屏幕控制,里面的預設菜單就更多了。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圖案顯示。這樣即使是家里的老人,也能輕松操作。
此外,這口鍋的“預設菜單”不僅僅是一鍵設定時間和溫度這么簡單。點擊后,出現的是菜譜——菜譜中,分步驟列舉了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原材料、佐料等等)。按照菜譜,哪怕是小白也能輕松做出美食。
對我這種有選擇困難癥的人來說,可以不用再為每天吃什么發愁了,打開智能菜譜,找到自己喜歡的菜式,對照著準備食材就好了。
還沒完喲~菜譜是可以鏈接wifi實時更新的,網絡上的最新菜品,都可以實時查看到。
說兩個小細節:我去年買那口空氣炸鍋的時候,也做了許多功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留一個可視窗口——所以你看,這口舊鍋的鍋蓋是透明的。
有可視窗口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時刻觀察里面食物的狀態。至少對于我來說,通過觀察,避免了好幾次把食物炸糊的尷尬。
新鍋不僅有可視窗口,還對可視窗口就行了升級,啞光玻璃的設計,既過濾了炸鍋工作時的強光,也能更好的讓我們觀察食物的狀態。
每次用空氣炸鍋,最怕的事情就是家里的孩子過來搗亂。空氣炸鍋工作時溫度特別高,萬一摸到鍋蓋,必然會被燙傷。
新鍋就沒有這方面煩惱了,它的外殼都是雙層防燙設計。無論里面的溫度有多高,從外面摸起來都是溫溫的。
這是一件只可意會的事情:不同空氣炸鍋做出來的食物,味道差別也會很大。
影響食物口感的因素有哪些?風扇葉片的數量?立體加熱?瀝油籃?都有關系,但真正對食物口感影響最深刻的東西,是無法從參數中表現出來的。
還拿前面的雞翅為例:3000元的鍋,做出來的雞翅表面金黃,而且沒有烤糊的地方。口感又軟又嫩,咬一口還能爆汁。
300元的鍋,也能把雞翅烤熟。但是雞翅表面會有一部分被烤糊了(如果不烤糊,其它地方就烤不熟),吃上去口感發柴、發硬。
對食物口感的影響,不是單獨提升某一種參數就能做到的。真正好的空氣炸鍋,不僅要好的參數,還需要好的搭配和好的設計。
這口3000元的空氣炸鍋,刷新了我對空氣炸鍋的認知,不僅足夠智能,在細節的把控上真的非常貼心——曾經我以為“健康食物”必然會犧牲一部分口感。而現在我知道了,原來世界上真有這種兼顧健康與美味的“神器”!我家同款鍋的鏈接放在下面了,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
丁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