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養豬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首先是豬價的漲跌,因為,這個直接和養豬戶的利潤掛鉤,事關養豬戶的盈虧問題。同時,環保問題,也是讓養豬戶操心的問題,因為,環保不達標,就有被強拆的風險。2021年7月9日星期五廣東南雄、汕尾、山東和江西先后對環保不達標的
養豬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首先是豬價的漲跌,因為,這個直接和養豬戶的利潤掛鉤,事關養豬戶的盈虧問題。同時,環保問題,也是讓養豬戶操心的問題,因為,環保不達標,就有被強拆的風險。
2021年7月9日星期五廣東南雄、汕尾、山東和江西先后對環保不達標的豬圈進行了強制拆除,引起了全國關注,也讓大家擔心出現前兩年豬價暴漲的情況,因此,豬價目前來說,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畢竟豬價關系到菜籃子工程,也關系到大家的錢袋子。
不過,環保問題對于中小養豬戶來說,從農業農村部的答復中,我們得到好消息,那就是養殖規模在5000頭以下的養豬場,不用辦理環評審批手續,對于中小養豬戶來說,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豬舍被強拆的事情發生。
據農業農村部7月7日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453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9453號答復》)文件,對生豬養殖來說,就帶來非常利好的消息,進一步促進生豬養殖健康發展。
一、2020年投入17億,支持養豬場改造升級
由于去年前年豬肉出現了暴漲,生豬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豬肉價格也遠遠地超出了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承受能力,為了平息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過高的問題,增加生豬的供應,據《9453號答復》文件,2019—2020年,我國共安排了預算內資金17億元,用于養豬場的改擴建和設備設施的改造升級工作,據《9453號答復》文件的數據,共對全國1500多個種豬場改擴建進行補助。為了能盡快的促進生豬市場,恢復正常的市場供應,相關部門還對具備一定規模的養豬場進行了一定金額的養殖補貼,從而促進生豬生產的快速恢復。
1、對養豬場和養豬設備設施給予補貼
按照《9453號答復》文件內容,補貼不僅僅限于擴建豬場和補貼規模養豬戶,還對生豬養殖大縣的優良品種豬種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鼓勵大家進行生豬品種改良。對于養豬場購置的自動飼喂設備進行一定金額的補貼,對于環境控制和疫病防控設施進行相應金額的補貼,對于廢棄物處理的設備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這樣就降低了養豬戶的養殖成本,降低養豬戶購置設備和對養豬場設備設施升級帶來的資金壓力,從而更好的促進養豬戶進行設備設施的升級換代,減輕勞動強度,實現養豬現代化,從而實現養豬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2、對生豬保險進行補貼
2019年,銀保監會將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納入保險范圍,作為政策性保險,并將育肥豬和能繁母豬的保險理賠額度提高,從而降低養豬戶的養殖風險,增強養豬戶的抗風險能力。對于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的保險,從保險和理賠層面開通綠色通道,促進生豬保險的全面發展,做好生豬保險的理賠工作,讓養豬戶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根據《9453號答復》,對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的保險,在農戶和養豬場參保后,我國相關部門將給予一定額度的保費補貼,減少養豬戶的保險投入資金。從而從多方面的促進生豬產業的穩定發展和恢復工作。
二、簡化養豬場建設手續,5000頭以內養豬場無需環評審批
1、投入4.5億進行種豬育種創新和資源保護
我國是生豬養殖大國和消費大國,但是,我國的種豬大部分都依賴進口,說明我國的種豬質量不高,種豬培育技術落后,和西方等發達國家的育種技術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解決我國種豬的育種創新能力和我國獨有的豬種保護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先后投資了4.5億元,對全國61個種豬的育種進行了各種不同的實驗和創新,力爭培育屬于我國特有的生豬品種,解決種豬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
據豬價網報道,由于進口種豬具有繁殖性能高,仔豬生產速度快,養殖成本低的特點,因此,我國97%種豬依賴進口。據不完全統計,2020來了我國共引入種豬30639頭,創歷史新高。2020年我國進口的種豬主要來源于加拿大、美國、法國和丹麥,其中加拿大進口種豬占我國種公豬總量的40%,美國占30%,法國占15%,丹麥占10%,而國內的種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對我國生豬發展是很不利的,也增加了我國生豬養殖的成本。
2、養豬場手續簡化
2019年自然資源部下發了《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生豬養殖用地按照農業用地管理處理,所以,就減少了正常養殖需要辦理的很多手續,不需要辦理建設用地等相關審批手續,直接由養豬場負責人和鄉(鎮)政府以及村集體協商一致,簽訂用地協議就可以了,簡化了建設等相關的復雜審批程序和手續,這樣既方便了養豬戶建設,也體現了對養豬產業的發展和支持,還提高了辦事效率。
同樣,對于占用林地辦理養豬場的,也按照簡化程序進行處理,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從而快速的促進生豬產業發展。
3、5000頭以內養豬場,不用辦理環評手續
為了能快速促進生豬生產,讓生豬市場恢復到正常年水平,我國相關部門給予了很大支持。環評是養豬企業審批很難的一道程序,由于生豬糞便排放量大,對環境的污染影響大,而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環境處理的話,實際上對養豬戶是很不利的,尤其對于年出欄5000頭以下的中小散戶來說,環保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可能因為環保的問題,阻礙養豬產業的發展,從而導致生豬生產恢復放慢,對于降低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不利。
為此,生態環境部出臺了政策,對養豬環評進行“放管服”改革,對于來年出欄量在5000頭以下的中小養豬企業和個人,只需要在網上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辦理環評審批手續,對于年出欄生豬在5000頭以上的養豬企業,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這樣,簡化了環評審批手續,快速的促進生豬生產,滿足市場對生豬和肉價的供應,降低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更好的服務養豬戶和消費者。據統計,2020年我國共為48238個養豬企業辦理了簡化環比手續,從而促進生豬生產的快速恢復。
三、以龍頭養豬企業為核心,帶動養豬戶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的促進生豬發展,從而達到穩定豬價和肉價的目的,農業農村部采取了引導龍頭豬企加大投入,形成較大規模,對于到一定規模的生豬生產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鼓勵規模企業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綜合企業集團。
目前,我國規模化養豬企業對生豬養殖的恢復,對豬價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過政策支持,目前我國出現了牧原股份、溫氏集團、正大集團、寶迪、新希望、正邦、中糧、雛鷹、揚翔、佳和農牧等規模化大企業養豬集團,對生豬生產的快速恢復,對豬價和肉價的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據農業農村部農牧獸醫局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省級龍頭企業出欄生豬超過1.2億頭,訂單生產出欄量超過2.8億頭,對生豬市場的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由龍頭企業領頭,地方企業和個人參與組建的產業聯合體達到7000多個,輻射農戶達到1700多萬戶,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生豬產業的快速生產和恢復,首先是受到生豬價格較高和肉價暴漲的影響,同時,我國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也是生豬能提前恢復正常產能的重要因素,而生豬產能生產的正常恢復,對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恢復到正常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進了豬價和肉價的穩定,從而更好的穩定我國居民的消費,促進菜籃子工程的良性發展。
張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