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為了讓孩子掌握游泳這項基本生存技能,暑期游泳培訓班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選擇。最近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里滿是游泳培訓班的廣告,記者走訪了市區一些游泳培訓班,發現報名情況火爆,收費不低。為此有關“游泳培訓”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學游泳
為了讓孩子掌握游泳這項基本生存技能,暑期游泳培訓班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選擇。最近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里滿是游泳培訓班的廣告,記者走訪了市區一些游泳培訓班,發現報名情況火爆,收費不低。為此有關“游泳培訓”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學游泳應該到培訓班學,有的家長認為自己能教孩子游泳,沒必要花錢去培訓班學。
記者調查
暑期游泳培訓班火爆
據記者調查,桂林本地的游泳館數量不少,在這些游泳館幾乎都能看到很多學游泳的孩子。
7月16日上午9點半,琴潭道上某小區的游泳館門口已排滿了等候進場的成人和孩子,大多數人都是來學游泳的。據了解,當天上午參加游泳培訓班的有50人左右。
市內某游泳培訓機構的黃教練介紹,他們在三個游泳館都開設了培訓班,今年他們一共開設了四期的課程,預計今年暑假的學員超過200名。“主要原因還是溺水事故多,學校和家長都很重視防溺水工作,我們機構今年去了很多學校開了相關公益課,暑期來參加游泳培訓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
黃教練表示,游泳培訓最火的時候是暑假,報名的學員中中小學生占到了95%左右,其中7-10歲的人最多。價格方面,啟蒙班和初學班是11節課,價格在900-1000元;提高班是25節課,價格在2000元左右;還有1對1和1對3-5人的小班,單節課收費更高。
此外,我市一些健身機構也推出了暑期游泳培訓。某健身機構的一名銷售人員介紹,該機構在桂林市的多個分店都有游泳池,均開設有培訓班,預計今年暑假的學員有三四百人,比去年增加25%左右。
該機構游泳培訓初學班的價格在近千元,有12節課。“家長一般會送孩子到十幾個人的大班學習,價格便宜些,也有家長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報名私教親子班。”這名銷售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游泳培訓班的價格相比普通藝、體類培訓班要高一些。近期,桂林市少年宮也發布了2021暑期培訓的價格。記者發現,畫畫、舞蹈、音樂、籃球、乒乓球等藝體類課程12節課從5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
家長觀點
觀點一:學游泳需要專業人士教
市民都女士為6歲的兒子報了游泳培訓班。她說,兒子從小就喜歡玩水,“游泳可以鍛煉身體,有教練照顧也比較安全”。
市民謝女士為10歲的兒子報了900元10節課的游泳培訓班。“每年都會看到有孩子溺水的新聞,心里很難受,如果孩子會游泳,則會安全一些。”她對記者說。
還有一些家長表示,孩子學游泳是必須的,但“幾乎不可能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在我們小時候親自上陣教學游泳。”他們認為,平時上班太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只能報班學習,而且培訓機構教游泳會專業一些。
除了家長給孩子報班學游泳外,也有成年人報班學習。市民曹女士今年31歲,她最近報了一對一學游泳的教練課,學費約4000元。
“學時不固定,但包教會。”曹女士告訴記者,她小時候也隨父母到漓江里學游泳,但到現在都沒學會,這也成了她的一大遺憾。后來她愛上了旅游,但在有江河湖海的地方卻只能泡在水里,不能暢游,于是趁暑期有空閑時間,想先把游泳學會,順便鍛煉身體。
觀點二:不會讓孩子學游泳
暑期游泳培訓火爆,但有不少家長出于安全考慮,表示不會讓孩子學游泳。
在微信“桂林晚報爆料1群”里,就有家長對“游泳”的相關話題展開了討論。
市民劉先生認為:“老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如果孩子不會游泳,就會畏懼下水,沒有接觸水的機會,就不容易溺水。”
和劉先生有類似看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一些家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桂林是不缺水的城市,小孩子安全意識不強,會游泳后可能主動下河“野泳”,但自然界的水域和游泳館不能相提并論,太多未知因素和安全隱患,所以不會考慮讓孩子學游泳。
“不可能每時每刻守在孩子身邊,如果孩子放學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到漓江游泳,萬一出意外,我肯定要瘋了。”市民姜女士說,她從小就教育兒子,“你不會游泳,就別下水游泳”,9歲的兒子也很聽話,從來不會去游泳。
觀點三:學游泳不需要報培訓班
另一些市民則認為,“學游泳不必擠暑期班,自學也可以學游泳”。
周先生的孩子今年11歲,已經可以用蛙泳的姿勢,和父親一起在漓江里暢游了。
周先生說,自己從小在漓江邊長大,小時候是父母帶他來江里學游泳,“現在我帶兒子學游泳,一個多月就學會了,不需要報班”。
7月16日下午,記者在漓江虞山橋段看到,已經有不少人在江中嬉戲,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兒童,有的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游泳。
市民羅先生也和周先生一樣,親自教會了9歲的女兒學游泳,“雖然姿勢不標準,但能夠做到落水不慌張,就行了”。他認為,會游泳不代表可以隨意去“野泳”,而是希望孩子在遇到危險時能自救。
在采訪中,還有的家長表示,游泳作為基本的生存技能,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是有必要學的,但這方面的公益培訓服務明顯不足。“比如學校沒有場地,有的話會考慮到安全問題并不愿意開游泳課。而商業機構的公益課往往最后還是要消費者掏錢,免費的公益教學幾乎沒有。”市民洪先生說。
記者林揚 劉凈伶 實習生陳姿良 文/攝
劉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