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癌癥可以說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最大的疾病之一,患上癌癥,就意味著患者死亡的風險直線上升。更令人膽寒的是,很多腫瘤細胞還十分狡猾,早期發病時沒有明顯的癥狀,或者其癥狀不具有特異性。比如肝癌,很多患者早期發病時沒有特別的感覺,很容易就被忽略。這也
癌癥可以說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最大的疾病之一,患上癌癥,就意味著患者死亡的風險直線上升。更令人膽寒的是,很多腫瘤細胞還十分狡猾,早期發病時沒有明顯的癥狀,或者其癥狀不具有特異性。
比如肝癌,很多患者早期發病時沒有特別的感覺,很容易就被忽略。這也是很多肝癌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階段的原因。
而且癌癥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一些癌癥的發病因素目前醫學上尚無定論,這也造成了部分癌癥在篩查時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針對癌癥的檢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有一個被很多人稱為“查癌神器”的檢查儀器,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很多醫生卻不建議普通人做這種檢查,這是為什么?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PET-CT,看看它有什么“神奇之處”,又為何很多醫生不推薦普通人做?
一、“查癌神器”PET-CT,優勢在哪?
PET-CT,中文名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檢查,其實就是將PET與CT結合在一起的檢查儀器。PET來檢查功能和代謝等分子信息,CT負責提供精細的病理和剖信息,再把兩者的分析結果通過技術融合,形成影像。
這樣可以更為精確地展現腫瘤的形態、大小、位置、數量等信息,同時還能獲得疾病的生理病理變化。
而且與普通CT不同,PET-CT需要檢查多次,不斷調換部位,才能獲得全身數據,PET-CT只需要檢查一次就能排查全身。其檢查速度更快,不需要太長時間,檢查一次大概需要20到30分鐘就能完成。
其次,PET-CT有其明顯的優勢,它可以在癌癥發生的早期就能通過癌細胞的異常代謝,發現其存在,并可以對其進行標記顯影,精確反應其動態變化,對于癌癥早期的檢查與治療都有其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PET-CT檢查更為精確、迅速,能為我們提供更為詳盡精微的病灶信息,它可以觀察到極其微小的腫瘤,而且能了解到患者的整體狀況。
不過,有很多醫生并不推薦普通患者使用PET-CT檢測病情,大多數醫生在遇到高度疑似癌癥的患者時,才會建議做PET-CT。
二、為什么不推薦普通人做PET-CT?
首先PET-CT雖然好,但是價格昂貴,一般來說一次檢查就要好幾千,甚至有的上萬。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通過普通檢查就可以完成,沒有必要花費更高的價格去做PET-CT檢查。
更為重要的是,在PET-CT前,被檢查者需要注射顯影劑,再通過儀器射線拍攝出人體內的畫面。整個過程不但復雜,而且顯影劑會產生輻射,其射線本身也具有反射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根據《輻射防護劑量學》公布的數據顯示,PET-CT每次全身檢查輻射量約為10~32毫西弗,一般大部分人每人每年可以接受的天然輻射劑量約為1-3毫西弗。也就是說,一次PET-CT全身檢查,相當于我們接受到10年的自然輻射量。
另外在檢查完成后,可能還需要被檢查者在一段時間之后進行回訪復查,每一次檢查都會增加對我們的輻射,多次檢查疊加可能會對人體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害。
因此一般并不建議普通人群做PET-CT。不過,如果我們身體出現了一些較為隱秘或比較惡性的疾病,則建議做PET-CT檢查。
三、哪些疾病建議做PET-CT檢查?
如果您懷疑自己患上了以下幾種疾病,建議采用PET-CT檢查比較合適。
1、惡性腫瘤
PET-CT對于惡性腫瘤的檢查準確度比較高,而且對于癌癥早期,它也能夠檢測出來,其漏診、誤診的風險也比較低。還能夠檢查出腫瘤細胞是否已經轉移,并可以較為準確地找到腫瘤細胞的范圍和大概位置,對于醫生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PET-CT檢查適用于大部分的惡性腫瘤,比如淋巴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不用擔心檢查適配度的問題。
2、心血管疾病
一般的心血管疾病首先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如果檢查提示心肌缺血,則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整個檢查過程相對比較復雜、耗費的時間較長。
特別是冠心病這種心血管疾病,檢查需要穿刺,才能確定心肌缺血的位置。而冠心病患者通過PET-CT檢查,不需要穿刺,即可準確找到心肌缺血的部位,檢測出心肌血流灌注定量,測定冠脈的血流儲備情況,提供冠脈解剖圖像。
醫生可以根據這些檢查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或者采用藥物治療。
3、神經性疾病
很多神經性疾病比較難確診,PET-CT檢查的精確度比較高,采用這種檢查,能減少誤診、漏診的風險。特別是顱神經相關的疾病,如癲癇,用PET-CT檢查能夠查出癲癇病變的大致位置。
四、普通人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查癌”
前面我們提到如果是惡性腫瘤建議做PET-CT檢查,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可能患有癌癥,是不是直接做PET-CT檢查比較合適?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首先如果不是高度懷疑病發的惡性腫瘤,一般建議檢查應該遵循由繁入簡的原則,一步步檢查。畢竟PET-CT檢查是有輻射的,能避免還是要盡量避免。
而且各個體檢項目,有各自針對的檢查方向和優勢,PET-CT檢查并不能代替這些檢查,也不適用于所有的疾病。
比如胃腸疾病采用腸鏡、胃鏡檢查更為合適。如果是胃癌,可以先用胃鏡檢查,再采用病理學檢測,這樣檢查出來的結果較為精確。
對于乳腺、肝膽、胰腺、子宮等實質器官的癌癥,可以先采用B超檢查或腫瘤標志物檢測,如仍無法確定病變,可以再進行CT、增強CT、核磁共振檢查。
最后如果查出不明腫塊或指標異常,可以再采用PET-CT檢查。大部分的情況不需要進行到這一步,就可以基本確定患者的情況。
當然因為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不同,病情各不相同,具體的檢查步驟及檢查方式,還是要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
五、結語
關于癌癥的檢查有很多,想要準確地檢查出自己是否患癌,并不是簡單的檢查就好。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自身的檢查方式。也不建議每個檢查都做,這樣也不是最準確的。
特別提醒,PET-CT并不適合所有人,孕婦和急重癥患者、兒童并不適用。
另外在做檢查PET-CT的20-30分鐘前,可以適當喝些水,然后將膀胱內存蓄的尿液排空,這樣可以使得顯影更加清楚。檢查后建議多喝水將剩余的顯影劑排出體外,減少輻射對我們的傷害。
需要注意,顯影劑具有放射性,能夠向周圍環境輻射。因此在做完檢查后,建議不要和人接觸,遠離孕婦和兒童,以免對其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何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