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傳言,從前粵北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釀酒師,他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姑娘,很不幸,姑娘在十八歲時染上了麻風病。當時這種病是“不治之癥”,按照當地愚昧的迷信說法,若要治斷根,只能“賣風”(賣掉麻風病)。說是賣掉,其實是找個冤大頭結婚,把麻風病傳染給他,從
傳言,從前粵北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釀酒師,他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姑娘,很不幸,姑娘在十八歲時染上了麻風病。當時這種病是“不治之癥”,按照當地愚昧的迷信說法,若要治斷根,只能“賣風”(賣掉麻風病)。
說是賣掉,其實是找個冤大頭結婚,把麻風病傳染給他,從而自己獲救。釀酒師父親就這么一個寶貝女兒,平時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他為了救女兒,在苦心張羅下,終于找到了一個,毫不知情的外地人做了新郎。
新婚之夜,新娘一襲紅衣,披著紅蓋頭,坐在床頭,看著窗戶上碩大的“囍”字,善良的她,千愁萬緒,她不忍心傷害那青年。于是,她跑到父親的酒缸處,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
這一醉就是好幾天,說來也奇怪,等她醒來時,身上的麻風病霍然痊愈了,莫非這缸酒大有名堂?探頭一看,啊!缸里竟有一條意外淹死的大毒蛇。
這是廣東民間盛傳的一個真實故事,之后還被編成戲劇《麻風女》搬上了舞臺。
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上就有記載,蛇類全身可入藥,蛇毒更有“天賜良藥”之美稱。后來,人們開創了蛇酒,發展至今,廣東的“三蛇酒”,廣西的“五蛇酒”,湖南的“龜蛇酒”等,被人們稱為“酒中珍品”,馳名海內外,深受人們青睞。
當然,人們用蛇泡酒的方式也層出不窮,民間傳言,蛇越毒越好,活蛇灌酒比死蛇好,一些跟風的人,爭先嘗試,而諸多“蛇酒傷人”事件告訴我們,這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蛇泡酒中“復活”的蛇頻繁傷人
劉女士是黑龍江哈爾濱雙城人,她聽聞蛇泡酒是治風濕的“神藥”,于是找來一條活的蝮蛇,浸入高度白酒中,一邊浸泡一邊飲用。
轉眼3個月過去了,酒缸也快見底了,她在添酒時,用筷子翻動了幾下這條蝮蛇,沒想到蛇居然活了,還“眼疾手快”地咬傷了她的右手。
所幸送醫及時,劉女士才幸免于難。不禁感慨,泡在高度白酒里三個月,這蛇居然沒有憋死、餓死和醉死?這也太奇幻了吧……
沒想到,還有更生猛的。
同樣是黑龍江,一個男子聽聞蛇酒治療雜癥有奇效,他看著兒子滿臉的痤瘡,憐惜之余,果斷找來3條毒蛇,泡入高度白酒中治病。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覺得不能再等了,準備開酒試試功效,他在家人的期待下,打開了瓶口,沒想到一條毒蛇突然竄出來,咬中了湊近看稀奇的愛人手臂。
還好,及時送醫,對癥下藥,注射抗銀環蛇毒血清后,才保住了性命。這比劉女士家的蛇酒還奇幻,整整一年過去了,蛇還沒有死。
上邊兩位黑龍江人士都是幸運的,下邊這位廣西大哥就沒這么幸運了。
廣西這位大哥是地道的農民,他意外捕捉到一條“過山峰”(眼鏡王蛇),他把蛇清洗殺菌后,泡在了米酒壇子里。
一年后,他嘴饞了,想嘗嘗鮮,正打開酒壇準備舀酒時,沒想到蛇突然從壇口竄出來,一口咬中他的脖子,眼鏡王蛇是最恐怖的毒蛇之一,這一口讓這位大哥,還沒送到醫院,就不治身亡了。
人們不禁在想,泡3個月沒死是僥幸,泡一年還不死,難道蛇真的“成精”了嗎?還是蛇在報復人類?有人不服,為了求證,還親自做過蛇泡酒的實驗。
蛇泡酒實驗
這場實驗需要泡4瓶蛇酒,兩瓶用52度白酒,兩瓶用38度白酒,各一瓶裝滿,一瓶留三分之一空間。
然后在每瓶中分別裝入3種蛇,即:一條赤鏈蛇、一條蝮蛇、一條銀環蛇,毒性依次為:無毒、一般、劇毒。
實驗開始,工作人員先把蛇放入酒缸中,倒52度白酒時,缸中的三條蛇都在拼命掙扎,尤其是劇毒的銀環蛇,不斷地豎起脖子,使勁地往瓶口竄,恨不得咬工作人員一口。
倒38度白酒時,有毒的蝮蛇和銀環蛇都在往瓶口竄,而無毒的赤鏈蛇,象征性掙扎后,就張嘴“喝酒冒泡”了。大概3分鐘左右,蝮蛇也張嘴冒泡,5分鐘時,銀環蛇也“繳械投降”。
接下來是靜置24小時后再觀察。
通過觀察,灌滿的兩瓶,先打開52度白酒的,做好防護后,把三條蛇都夾出來,此時的蛇盤成一團,已經僵硬了,蛇眼睛已經“白內障”化,放在籠子里又觀察了兩天,它們確實是死了。
而打開38度白酒那瓶,赤鏈蛇和蝮蛇死了,銀環蛇還沒有死。
還有留有空隙的兩瓶,觀察發現,毒性越強的蛇越聰明,生命力也越強,這不,銀環蛇已經把腦袋冒出酒面了,它沒準在呼吸。為了安全起見,暫時沒打開,把銀環蛇的腦袋搖晃下去后,三天過后打開,這些蛇也全部死了。
這些蛇為什么會死了呢?
當時,實驗人員求助了華中農業大學生物科學的相關教授,教授論證后解釋道,在高濃度的酒精環境下,受到刺激(威脅)的蛇,會持續亢奮,這會造成蛇吸入大量酒精,出現中毒反應。
蛇可以通過嘴巴和泄殖腔吸入酒精,當吸入的酒精越來越多時,蛇就會脫水而亡,即便蛇冒出酒面呼吸續命,也會因為吸入蒸發上來的酒精而加速脫水,加上氧氣不足,也會加快死亡。
不過,中毒和脫水的時間長短,取決于白酒的濃度和純度,死亡的時間,也取決于是否有氧氣。
既然蛇泡酒中的蛇,在幾天之內就會死亡,那為什么會“復活”?
據專家介紹:蛇控制大多數行為動作的中樞神經并不在腦中,而是在脊椎等身體部位上,當毒蛇遇到威脅時,它會主動攻擊解除威脅,當它意識到進入缺氧、缺水等惡劣環境時,它的身體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隨后進入休眠“假死”的狀態。(很多動物在極度危險時,都會用假死作為自我保護的狀態)
這種“假死”狀態和它們的冬眠狀態相似,此時,它們會把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每分鐘進行5~30次的心跳,只為自己能爭取到環境變好的時候。
而蛇一般在11~12月進入冬眠,要來年3~4月才蘇醒,這么長的時間內,不吃不喝,足以證明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不高。據統計,一條3公斤的眼鏡王蛇,一年只需進食兩次,就能滿足能量消耗。也有研究說,一條“假死”狀態的蛇,可能會維持幾年的生命。
當然了,如果蛇長期處于惡劣環境中,假死就會變成真死了,(好比冬眠的蛇,氣溫驟降時,它們也被會凍死一樣)要想在酒缸中活下去,就必須要有氧氣,這時,泡酒的人提供了“幫助”。
一般來說,泡蛇的酒均為高濃度的純正散裝白酒,如果不是買到雜酒、勾兌酒、混合酒等假酒的話,蛇很難存活。上邊為兒子治痤瘡的男子,就買到了以次充好的勾兌酒,酒精揮發快,給蛇有機可趁了。
同時,家用的酒瓶做不到完全密封,就會進入部分空氣,也不可能保持滿瓶狀態,酒精在不斷揮發稀釋,這讓蛇又有了呼吸生存的空間。
上邊的劉女士邊泡邊喝,讓蛇有了氧氣呼吸,而被咬死的廣西大哥,事后才發現,他的瓶口一直有一個缺口通空氣,導致蛇一直活了一年。
所以,濃度不達標的白酒,加上未密封好的酒壇,以及有呼吸的空間,當蛇感應到惡劣環境解除時,它們就會迅速地復活過來。這種條件看起來很苛刻,但在很多泡蛇酒愛好人士來說,往往會被忽略。
“復活”的蛇攻擊人類,真的在報復人類嗎?
蛇的腦仁很小,只相當于人類的腦干,古生物學家對生物的演化歷程進行研究后,將人類的大腦分為爬行動物腦(腦干)、情緒腦(腦髓質)、理性腦(大腦皮層),只有理性腦才擁有高超的思維能力。
而蛇頭腦簡單,它的很多條件反射的動作,都不需要經過大腦就可以完成,它主要靠眼睛與鼻子之間的頰窩來感應獵物的大小,靠脊椎神經來快速分辨地面震感和環境變化。
蛇又是高度近視眼,作為變溫動物,它具備超強的熱感應能力,當環境溫度突然變化,或遇到威脅時,它所做的動作,都是身體應激下的條件反射,就好比有人要打我們頭,我們第一反應是用手去護著。
因此,蛇看不清人,也記不住人,不存在報復人類一說。
有人喝了蛇泡酒后為何會中毒?
密封不嚴會導致酒精揮發,降低防腐的同時,還容易氧化浸泡物體,比如蛇會腐爛,變成“蛇尸酒”。
其次,蛇本身攜帶有大量寄生蟲、病菌和少量糞便,如果浸泡之前消毒殺菌不徹底,后期保存不當時,也會滋生大量微生物,屆時,一壇蛇酒將變成“蛇尸體腐爛液”。
比如在2014年時,昆明的李先生喝了浸泡10年的蛇酒后中毒,南昌的謝先生喝了22年的蛇泡酒后差點失明,無獨有偶,都是因為保存不當,導致蛇酒變質了。
怎樣才能降低毒蛇泡酒的毒性?
毒蛇有毒,人吃了蛇泡酒后不會中毒嗎?其實,沒關系,我們可以選擇泡蒸熟后的蛇,或者去除蛇頭的蛇。
蛇毒是一種活性蛋白酶,它在高溫狀態下,在較強的氧化作用下,或者在較高濃度的有機溶劑下,都會被分解掉,從而失去毒性,變為無毒物質。
因此,蒸熟的蛇沒有毒,去除蛇頭的蛇沒有毒,即便是活蛇浸泡于高濃度的白酒中,也會被酒精凝固,從而失去毒性。
值得注意一點,去除蛇頭時千萬要小心,斷頭蛇上也有神經,當它感應到驟變的溫度和震動時,會做出防御動作咬人。科研人員也做過測試,斬斷的蛇頭在1小時后仍有攻擊能力。
其實,蛇毒是需要傷口進入血液傳播才能發揮功效的,只要我們的口腔和消化道沒有傷口,即便吃了少量蛇毒也不礙事,我們自身的蛋白酶也能破解掉蛇毒。
再者,浸泡的蛇酒,最好每隔3天就振搖1次,尤其是看見蛇頭冒出酒面的,更要把它搖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蛇藥酒有很多講究,搭配不同種類和劑量的藥材時,發揮的功效不一樣,不懂的人最好別碰。
而研究證明,蛇泡酒就是一灘“蛇尸水”,只是一種“心理安慰酒”,其它用處還有待斟酌。
再說,蛇是一種危險的保護動物,萬一抓到“牢底坐穿”的蛇,就得不償失了。看來,生病了去醫院,是最妥善的。
部分參考文獻:
1、警惕 | 可怕!泡了三個月的“蛇酒”竟然“復活”咬傷人...廣州衛健委 2019-08-16
2、歐陽軍.良藥美酒——趣談蛇酒的藥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06,(09):57-60.
李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