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很多朋友膝蓋疼,做了核磁檢查,卻未見異常,奇怪嗎?上、下樓梯,扛重物的時候出現膝蓋疼痛,到醫(yī)院做了核磁卻沒有發(fā)現問題,這是啥情況?是因為膝蓋沒問題嗎?還是說檢查沒有做出來呢?咱們來好好嘮嘮這個事兒!其實在臨床上出現這種情況的人群是非常多的
有很多朋友膝蓋疼,做了核磁檢查,卻未見異常,奇怪嗎?
上、下樓梯,扛重物的時候出現膝蓋疼痛,到醫(yī)院做了核磁卻沒有發(fā)現問題,這是啥情況?是因為膝蓋沒問題嗎?還是說檢查沒有做出來呢?咱們來好好嘮嘮這個事兒!
其實在臨床上出現這種情況的人群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一些平時喜歡運動或者是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比較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膝關節(jié)明明有疼痛,但是到醫(yī)院做了檢查卻沒有發(fā)現太大的問題,于是有一些人就會埋怨醫(yī)生沒有發(fā)現問題,或者說是檢查白做了,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醫(yī)生給大家來好好解釋一下。
核磁檢查不是萬能的,早期的問題,它可能看不出來!
對于膝關節(jié)的問題,核磁檢查準確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有一種情況它也無能為力,那就是患者關節(jié)的問題是處于早期,比如患者的關節(jié)軟骨發(fā)生了磨損,導致患者出現了癥狀,但由于軟骨磨損的程度還不是那么重,在核磁上還沒有達到能顯現影像學改變的程度,那么就無法看出來。另外比如患者的肌腱已經發(fā)生了磨損,但由于磨損的范圍不夠的磨損的程度不夠重,雖然導致患者已經出現了癥狀,但是在核磁上也無法顯示出來。
那么這些核磁無法明顯顯示出來的問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
當然不是了,醫(yī)生對一個疾病做出診斷,不能夠單純的依靠輔助檢查,一定要首先了解患者的癥狀,更是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根據患者的描述來進行相關部位的查體,要試圖誘發(fā)患者的癥狀,這樣才能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之后再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來進行明確診斷。
這里面談到查體,可能很多患者還不是特別的明確,謝醫(yī)生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會徹底明白了。
病例:患者反復運動以后,出現上下樓梯的疼痛,自訴走平路的時候并沒有太特殊的情況,平時喜愛運動,沒有外傷史,也沒有慢性疾病史,沒有不良嗜好。
●了解癥狀、病史后,謝醫(yī)生會高度懷疑患者存在著髕骨軟骨軟化(軟骨磨損),也就是膝蓋后方的軟骨有了輕微的磨損,在上下樓梯的時候會增加髕骨以及后方股骨關節(jié)的壓力導致患者出現疼痛,但是走平路的時候因為不會增加這個關節(jié)的壓力,所以沒有癥狀,而且結合患者平時喜愛運動的運動史,強的運動也會容易導致髕骨軟骨的磨損。
那么大家可能知道只有核磁才能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著髕骨軟骨的磨損,但是謝醫(yī)生就根據患者的描述直接進行核磁檢查嗎?NO!
個人的習慣還是要給予患者進行一個系列的套餐查體,要通過髕骨研磨的實驗,判斷是否存在著髕骨軟骨磨損(這個實驗非常的簡單易行,只需要用一只手墊在想要檢查的膝關節(jié)下方,另一只手自上向下做研磨的動作,有軟骨磨損的患者,即使磨損的程度比較輕,也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有時檢查者手底下會有骨摩擦感)。
要通過積液誘發(fā)實驗,判斷是否存在少量積液,通過浮髕實驗來判斷是否存在著大量積液,要通過抽屜試驗判斷是否存在交叉韌帶的損損傷。
要通過麥氏征來判斷是否半月板存在問題,等等還有很多。
通過這些特殊的查體,會一步一步的排除,是否存在著相應的問題,最終確定別的結構都沒有問題,只有髕骨研磨實驗陽性時那么就高度可疑,髕骨軟骨發(fā)生了磨損。
然后再進行核磁檢查,最終目的是為了要互相印證,也就是說患者的癥狀,醫(yī)生的查體以及輔助檢查,三位一體,互相印證,才能做出一個比較精準的診斷,能更好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如果患者的軟骨磨損沒有特別的嚴重,在核磁影像上不會有特殊的表現,那么根據患者的癥狀以及醫(yī)生的查體和多年的經驗,也是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診斷的,而且患者已經有了癥狀,我們不能放任不管,不可能因為核磁檢查沒有陽性的表現,就不給予患者治療,是吧?
但是為什么還要進行核磁檢查呢?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要更加準確的明確患者的診斷,畢竟現在是屬于循證醫(yī)學、精準治療的時代,一切診斷最好要有證據,沒有證據,如果治療當中發(fā)生了問題,醫(yī)生是要承擔責任的。
明白了以上的問題以后,我們再來談一談上、下樓梯疼痛,負重時疼痛,但檢查結果是陰性時高度可疑是哪幾種問題,應該怎么辦?
早期的髕骨軟骨軟化可能性最大!
在臨床上出現這樣的癥狀,最大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髕骨軟骨軟化,其實不是軟骨變軟了,而是軟骨發(fā)生了磨損,骨頭與骨頭之間的壓力變大了,骨頭與骨頭之間活動時不再像以前有光滑的軟骨那么潤滑,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由于早期的時候磨損特別的輕,或者癥狀雖然存在,但是在核磁影像上很難表現出來,做研磨實驗的時候,患者會表現出明顯的疼痛(具體如何做前面已經介紹了),此時可以嘗試進行對癥治療,這也是幫助患者治療的一部分。
●休息,減少增加髕骨壓力的動作,比如盤腿、長時間的翹二郎腿、長時間的蹲著、反復上、下樓梯,這些都不要做,尤其是爬山更是一定要注意。
●口服氨糖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有效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之后繼續(xù)服用,如果無效可以放棄口服。
●如果上下樓梯癥狀比較明顯,影響了生活質量,那么可以嘗試外用一周左右的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膏,幫助控制炎癥,減輕疼痛,如果疼痛不是特別明顯,僅僅是困擾的程度,那么不建議用鎮(zhèn)痛藥治療。
髕腱炎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文章的前面,謝醫(yī)生已經說到了,那上下樓梯沉重時疼痛的情況往往見于喜愛運動和需要重體力勞動的人群,因為在做這些運動和工作的時候,膝關節(jié)承受的壓力比較大,位于膝關節(jié)前方的髕腱也容易在反復的使用當中受到過度的牽拉,尤其是在髕腱與脛骨連接的地方,會出現一些小的撕裂,在撕裂的愈合當中會有炎癥的反應,患者就會出現疼痛。
這種情況如果是早期患者會存在明顯的癥狀,但是核磁顯現卻不是特別的明顯,通過醫(yī)生的查體,可以判斷患者的問題所在,尤其是在患者抵抗醫(yī)生的阻力進行伸膝關節(jié)的時候,因為做深膝關節(jié)的時候,股四頭肌力量會沿著髕骨向下傳達到髕腱,止于脛骨,這個過程中,如果醫(yī)生施加阻力,患者存在髕腱炎,會因為抗阻運動出現疼痛。
如何應對呢:
●休息,減少對于病變的刺激很重要,這些與運動相關的疾病往往休息是治療的基礎,如果不能休息,這邊治療那邊繼續(xù)過度使用,就是在做無用功。
●預知需要反復上下樓梯的時候或者是準備負重勞動的時候佩戴髕骨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增加髕腱的穩(wěn)定性,減輕髕腱在使用當中承受的拉力,幫助患者減輕癥狀。平時休息的時候不要戴。
●可以嘗試外用非甾體抗炎藥膏來幫助控制炎癥,減輕疼痛,可以嘗試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在使用藥膏的時候記住涂抹,每天一定要大于6次,每次涂抹時間盡量要達到2~3分鐘,要使藥物滲透入皮膚以后,再停止擦拭。很多時候這個藥物是可以起到很好作用的,但是很多有問題的患者每天想起來抹一次,抹的細節(jié)也不夠,涂抹的時間也不夠長之后就埋怨藥物不好使,其實是用法沒不對。
●如果困擾比較明顯,疼痛也比較明顯的話,可以嘗試進行沖擊波治療,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減輕癥狀。這個治療在各大醫(yī)院的運動醫(yī)學科、疼痛科、康復科以及理療科,可以找到。
髕前脂肪墊炎也有可能導致這種情況
髕前脂肪墊,大家就可以把它理解為存在于我們膝關節(jié)內的一個由結締組織構成的墊子,它可以很好的填充我們的膝關節(jié),可以有一定分泌滑液的作用。但是它也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比如在反復的跑跳或者是劇烈的運動以后,很有可能出現無菌性的炎癥,導致患者出現膝關節(jié)前方的疼痛,尤其是在關節(jié)需要承重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早期的髕前脂肪墊炎水腫不是特別的明顯,炎性反應也不是特別的重,雖然給患者會帶來困擾,但是在核磁檢查上是很難露出蛛絲馬跡的。
懷疑髕前脂肪墊炎的朋友可以做一個棚架實驗,來幫助自己判斷是否存在這問題,這個實驗主要分兩步,第1步我們伸直膝關節(jié),盡量放松的狀態(tài)下按壓我們的膝關節(jié)前方,如果出現疼痛高度可疑,存在髕腱炎或者是髕腱脂肪墊炎。
第2步我們緊繃膝關節(jié),把整個髕腱和股四頭肌緊繃起來之后,在按壓同樣的位置,如果疼痛消失了,說明問題在于髕前脂肪墊,而髕腱是沒有問題的。原因是髕腱緊繃起來就像是搭了一個棚架,阻擋了我們向下的力量去刺激髕前脂肪墊,所以疼痛就減輕了,側面證明了髕前脂肪墊存在著問題。
如果核磁檢測沒有發(fā)現異常,如何應對呢:休息,外用藥物,佩戴髕骨帶以及使用超級波治療都是可以的,治療起來和髕腱炎是有相通之處的。就不一一贅述了。
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患者存在癥狀,檢查卻沒有發(fā)現問題。
其實任何事情可能都摻雜著人為的因素,這是很正常的。
比如一個膝關節(jié)明顯上、下樓梯疼痛,負重疼痛和患者在就診的過程當中沒有遇到專業(yè)的運動醫(yī)學科醫(yī)生或者是骨關節(jié)科醫(yī)生,而是遇到了創(chuàng)傷科的醫(yī)生,那么對于這些慢性損傷的理解可能就不是那么的透,就有可能做不出相應的診斷,這也不失為是一種可能,術業(yè)有專攻,人體這么復雜,想要做多面手,目前的醫(yī)學發(fā)展越來越細致的情況下,很難。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核磁檢查其實是有一些非常細微的改變的,但是由于閱讀核磁片子的人沒有發(fā)現這些細節(jié),那么也自然就無法發(fā)現問題,這種客觀可能性我們不能排除。
總結
既然膝蓋已經出現了癥狀,那么就很有可能存在著問題,但是有些問題可能是處于早期,即使做了核磁的檢查,也可能由于損傷過小而無法在核磁影像上表現出來,那么此時就要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醫(yī)生的查體進行初步的判斷,可以給予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也是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對癥治療以后患者的癥狀明顯減輕了,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再糾結于核磁上是否有表現。
而且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核磁上有表現了,是不是會更鬧心呢?那說明關節(jié)的問題已經嚴重到在影像學上有表現了。
有癥狀而相應的檢查沒表現,可能是我們的身體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告訴我們要注意科學合理的使用關節(jié)了,不要再過度的使用它了,否則問題可能就真的要越來越嚴重了,您覺得呢?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想說謝醫(yī)生,您為什么不提ct的事呢?因為ct檢查在膝關節(jié)的常見疾病來說效果沒有核磁那么好,ct對于骨折和骨腫瘤的判斷相應來講是比較好的。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復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膝關節(jié)疼痛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fā)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423頭條知識節(jié)##健康科普排位賽##知識改變生話#@頭條圈子@生命召集令@今日頭條青云計劃@頭條健康@頭條辟謠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