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費收到西柚醫生每天推送的最新醫學健康、養生信息、保健知識。感謝您的關注與轉發!藥物治療藥物雖不能治愈頸椎病,但可緩解其癥狀。消炎鎮痛類藥物可用于頸型頸椎病引起的頸肩背部疼痛、神經根型頸椎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費收到西柚醫生每天推送的最新醫學健康、養生信息、保健知識。感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藥物治療
藥物雖不能治愈頸椎病,但可緩解其癥狀。
消炎鎮痛類藥物 可用于頸型頸椎病引起的頸肩背部疼痛、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頸部疼痛、上肢放射痛、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等。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可用于頸椎病患者急性疼痛時的短期治療)、吲哚美辛等。
營養神經類藥物 可恢復神經損傷,常應用于神經根型、交感型以及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損傷者。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谷維素等。
活血化瘀類藥物 活血化瘀類藥物在頸椎病的治療中主要起輔助作用。常用藥物:頸復康顆粒、復方丹參片、活血止痛膠囊、云南白藥膠囊等。
改善腦部供血、治療頭暈類藥物 擴張血管、改善腦部供血,從而起到治療眩暈的目的,多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治療。該類藥物有鹽酸氟桂利嗪、尼莫地平、曲克蘆丁、丹參、銀杏達莫注射液等。
涂抹、外敷類藥物 常用藥物:雙氯芬酸鈉乳膏、青鵬軟膏、傷濕止痛膏、云南白藥膏等。
佩戴頸托
頸托有制動和保護頸椎的作用,可減少對神經的刺激,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有利于組織水腫消退和療效鞏固。
頸托對不同人群的作用 對輕度頸椎病患者而言,佩戴頸托可固定頸椎,緩解因不良體位而造成的頸椎疼痛。另外,佩戴頸托有牽引功能,對于慢性或較輕的頸椎病、頸部肌肉或韌帶勞損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對于頸部外傷患者(含頸椎術后患者)前期臥床治療,不必早期使用頸托,但如起床活動,則必須應用頸托。頸部軟組織受傷患者一般最少須佩戴頸托1周,接近第1周末可間斷使用。醫務人員要指導患者“收下巴”,做輕柔的旋轉活動,避免屈與伸。去除頸托時要循序漸進,傷后2周,只在開車或坐車、劇烈活動、疲勞或強迫動作較難保持頸部姿勢時佩戴。
建議頸椎手術患者佩戴頸托3個月,直到門診復查后才可考慮是否摘除。
頸托佩戴注意事項 ①戴好頸托后,應使頸椎呈中立位固定,系結不宜過緊或過松。②治療中應持續佩戴頸托,起床后使用,睡覺時取下。③在使用頸托期間可配合其他治療。④佩戴頸托須有一個適應過程。⑤在使用頸托的過程中,若患者癥狀加重,應盡快到醫院復診。
頸椎牽引
牽引是用特制的牽弓滯和裝置,對人體的某部位進行牽拉練習。牽引的目的是增大椎體間隙和椎間孔,解除神經根的壓迫和椎動脈的扭曲,緩解肌肉痙攣,使凸出的椎間盤復位。是否行牽引,應評定患者是否有牽引適應證。牽引應適度,若牽引過度,輕者引起頸部軟組織損傷;重者導致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的牽拉刺激,使頸椎病加重,嚴重者可出現截癱。
對頸椎病患者建議白天牽引,晚上停用。患者癥狀嚴重,已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除了吃飯及大小便外,最好24 h連續牽引;對于癥狀不嚴重、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患者,建議利用上班休息時間間斷牽引,2~3次/d,0.5~1 h/次。由于神經根的水腫消退約需>2周,一般要堅持2~3周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手術治療
臨床上只有<10%的頸椎病患者須手術。
建議手術治療者 若通過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明確的脊髓、神經根嚴重壓迫等手術指征,就須手術治療。手術首要目的是解除神經壓迫,直接或者間接擴大椎管容積,預防脊髓損害進一步惡化并改善神經功能。
不建議手術治療者 ①未接受非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后癥狀改善明顯的患者。②年紀較大,難以耐受頸椎病手術的患者。③脊髓、神經壓迫,已造成截癱的患者(手術治療意義不大)。④頸椎病患者,伴有心、腦、肝、肺、腎等臟器嚴重疾病。⑤嚴重糖尿病患者。⑥頸椎病患者伴有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來源:岳劍寧 小大夫漫畫
作者: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 李維新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