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20年來,中國抑郁癥發病率上升8-10倍,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占2.5%。盡管抑郁癥已經成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但大多數人對其認知不足,我國抑郁癥就醫率不足10%。中國人的傳統性格比較隱忍,習慣把事情壓抑在內心。同時也是愛面子、
近20年來,中國抑郁癥發病率上升8-10倍,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占2.5%。盡管抑郁癥已經成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但大多數人對其認知不足,我國抑郁癥就醫率不足10%。
中國人的傳統性格比較隱忍,習慣把事情壓抑在內心。同時也是愛面子、家丑不可外揚的心理在作祟,患者常常把抑郁癥看做是丟臉的事情,不愿意去看心理醫生。有病恥感是大多數病人與家屬的共同反應,而這正是醫生們所擔憂的。
造成抑郁癥就診率低的原因還有,一是由于對精神衛生知識的缺乏,對抑郁癥的癥狀不能清楚地認識,或是患者不認為自己有病而拒絕就醫;二是因抑郁引發的軀體方面的不適而掩蓋了抑郁癥狀,延誤了治療。據了解,在中國,僅有5%的抑郁癥患者接受過治療,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診治,病情惡化。
事實上,70%的人群一生之中至少有過一次抑郁,“很郁悶!”是人們情緒欠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如果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在壓抑狀態下,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眾多的失眠、心慌煩躁、慢性疼痛、長期疲勞感、情緒不良、高興不起來或對任何事情不感興趣等表現,都可能是抑郁癥導致的癥狀表現。抑郁癥也許就存在于我們的親人、同事或是我們自己身上,更為嚴峻的是--絕大多數人對這一威脅視而不見。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抑郁”如同其它任何病癥一樣:愈是逃避,愈為泛濫;唯有正視自己,方能治愈。
抑郁癥要盡早識別
留意抑郁癥的三低、三無、三自由
據了解,抑郁癥的主要表現可以歸納為三低、三無和三自。
三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動作減少(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是抑郁癥的三大主要癥狀;
三無:無用、無助、無望,無用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自我評價過低,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
三自:自責、自罪、自殺,自殺是最嚴重的后果。
情緒低落超兩周需及時就診
遇到人生變故、挫折等問題,出現情緒低落十分正常。但長時間情緒無法得到抒發、緩解,就要尋求專業的幫助。此外,家人也要及時發現,不要認為“只是鬧情緒而已”,超過兩周依然情緒低落,甚至生活都難以自理,就要及時帶患者就醫。青少年是抑郁癥的多發人群,家長需要格外關注孩子的變化。
堅持規范治療八成患者可治愈
一些抑郁癥患者不愿意吃藥,認為吃藥之后人的狀態會更不好,也怕藥物有副作用;而另一些患者卻是擅自服藥。本來應該吃兩到三片的藥,但患者不按醫生處方的劑量。自己隨意地減量或加量。再有就是有人誤認為服用抗抑郁的藥以后,該在數天內馬上能看到療效。但是,抗精神的所有用藥不像其他見效快的藥物,都至少需要服用一到兩周后才能起效。患者自我感覺已經好轉了,也不能擅自停藥。
此外,還有一些患者認為抑郁癥可以自愈,其實抑郁癥患者不經治療癥狀難以自行緩解,還會逐漸加重惡化。
現在使用藥物治療結合物理儀器治療、心理治療、康復指導等綜合方法效果非常好,通過科學規范治療,8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所以患者一定要盡早識別、及時就醫,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系統和規范的治療。
高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