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買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準備退保,才發現交了幾年錢,只能退很少一點。如果不是退保,普通人很少關注現金價值這個概念。那么現金價值還有哪些其他作用?在挑選保險時,現金價值是重點考慮的因素嗎?今天深藍君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問
很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買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準備退保,才發現交了幾年錢,只能退很少一點。
如果不是退保,普通人很少關注 現金價值 這個概念。那么現金價值還有哪些其他作用?
在挑選保險時,現金價值是重點考慮的因素嗎?今天深藍君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問題。
主要內容如下:
一、三分鐘,輕松讀懂現金價值!
1、為什么退保,只退現金價值?
明明自己沒出險,又交了那么多錢,退保時保險公司不僅不給利息,還只退一點現金價值,合理嗎?
深藍君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只要過了猶豫期,退保只退現金價值,是完全合理的。
因為不論是否出險,保險公司已經真實支付如下兩種成本:
所以退保不要以為保險公司占了便宜,實際上保險公司也很委屈的。
在《我交的保費,保險公司都花到哪里了?》一文中,深藍君介紹了保費構成原理。
其實國外很多重疾險前兩年現金價值都為 0,退保一分錢也拿不到,國內公司已經很照顧盲目投保的用戶了。
因此大家投保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因為沖動買錯了保險而蒙受損失。
2、什么是現金價值,哪里來?
通常情況下,只有長期保險才有現金價值。
保險公司將終身要交的保費,均攤到了 20-30 年繳費,且每年保費相同(即均衡保費)。
如此一來,前期我們交的保費,在扣除保障成本、運營成本等費用后還有剩余,這部分被保險公司存起來,就形成了 現金價值。
終身重疾險、定期重疾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年金險等,這些長期型保險都會產生現金價值。
而一年期保險,比如意外險,由于采用自然費率,每年交的保費主要用來支付保障成本,沒有儲蓄功能,也就不會產生現金價值。
下面深藍君將會分析不同類型的長期險現金價值的差異,看看現金價值是否是選擇一款保險的關鍵。
二、消費型重疾,現金價值重要嗎?
首先看下消費型重疾險,這類保險比較實惠,相同預算可以獲得更高保額,深藍君過去測評過很多了,自己也買了不少。
那么,現金價值的多少,是選擇一款消費型重疾險的關鍵嗎?
情況 1:消費型重疾險——保到 70 歲
先看保到 70 歲的情況,深藍君選取了 3 款熱銷的消費型重疾險,進行對比分析:
以 30 歲女性,重疾 50 萬,交 30 年保到 70 歲為例,這幾個產品每年繳費相差不大,都是 3000 元上下。
三款熱銷產品現金價值走勢基本相同,具體見下圖:
可以看到,三款產品現金價值都在交完保費后( 60 歲左右)達到最大,隨后 現金價值在 70 歲下降至 0 。
這也是大多數保定期的消費型重疾險共同的趨勢,同理還有定期壽險。
因此深藍君建議:如果想買保到 60 歲或 70 歲的消費型重疾、定期壽險,不用考慮現金價值。
很多人擔心,買消費型重疾保到 70 歲,提前身故怎么辦?這種情況是可以賠付現金價值的。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還是那句話,買保到 60 歲、保 70 歲的重疾險,個人認為不用關心現金價值。
情況 2:消費型重疾——保終身
很多人都以為消費型重疾無法保終身,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目前市面絕大多數消費型重疾,都是可以保終身的。
我們以 30 歲女,重疾 50 萬,交 30 年,保終身為例,來對比一下 3 款消費型重疾的現金價值。
可以看到:
康惠保、康樂 e 生,保終身與保到70歲趨勢相同,都是現金價值在 80 歲左右達到最高點,在 106 歲又下降為 0。
而達爾文 1 號就比較特殊,尤其是 60 歲之后,現金價值持續提升,在 105 歲時趨近保額。
活到 105 歲似乎有點不現實,我們以活到 80 歲來看:
可以看到,在保費相當的前提下,達爾文 1 號在 80 歲時現金價值明顯更高一些。
假設 80 歲身故,達爾文 1 號能獲得 28 萬的現金價值賠付,另外兩款都是 18 萬左右。
因此如果你想選擇保終身的消費型重疾險,達爾文 1 號是值得考慮的。
具體選擇哪款產品,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深藍君能做的就是把各種情況分析出來,大家自己決定。
三、儲蓄型重疾,現金價值重要么?
表面都是重疾險,實際上產品差異是很大的,除了消費型重疾險,我們再看一下儲蓄型重疾險。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儲蓄型重疾險,都含有 身故責任:
不僅罹患重疾可以賠付保額,身故也能賠保額。
例如:國壽福、平安福、太平福祿康瑞、弘康哆啦 A 保等,都是儲蓄型重疾險。
深藍君對比了多款終身重疾的現金價值,為了簡單說明問題,我們選取其中 3 款產品為代表:
我們以 30 歲男性,交 20 年,保終身為例,考慮到作為消費型重疾:達爾文 1 號的現金價值比較有優勢,因此也將該產品加入對比。
可以看到,終身重疾險的現金價值持續上漲,最后趨近保額,這是和消費型重疾的本質區別。
對于偏愛儲蓄的國人而言,儲蓄型重疾在后期現金價值明顯高于消費型重疾,這也是絕大多數終身重疾險的普遍特征。
如果七八十歲還沒出險又急需用錢,可以選擇退保拿回現金價值,自由使用。
某些代理人所說的:有病賠錢,沒病到七八十歲返本,很多就是指退保,而一旦退保保障就沒了。
如上圖中,終身重疾險,現金價值趨勢比較相同,那么保障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可以看到,這幾款終身重疾險,雖然現金價值相似,但保障、保費都差異非常大。
因此,如果大家預算比較充足,想選擇一款終身重疾險,個人建議重點關注保障,現金價值也并不是要重點考慮的。
另外,關于達爾文 1 號,雖然在消費型重疾中現金價值比較突出,但相對于終身重疾險增長速度會稍微慢一些。例如:
在 80 歲時,幾款終身重疾險的現金價值基本在 40 萬以上,而達爾文 1 號約 28 萬。
但達爾文 1 號的價格,保費都不到國壽福的 40%,因此綜合來看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四、選擇理財險,現金價值很關鍵?
相比保障類的保險,年金險則是一種儲蓄性質非常強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保障功能。
而現金價值對于一款年金險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年金險的復雜性,還需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
在《 2019 開門紅年金險對比分析》一文中,深藍君就詳細的對比了各種年金險的差異。
點擊我頭像,在主頁私信回復:年金險,就可以看到詳細的文章。
說實在的,即便我這種“保險老手”,拿到一款年金險也要仔細演算很久,才能明白產品到底怎么樣。
對于普通人消費者來講,理財型保險(年金險、教育金、養老保險)等,我覺得設計得過于復雜了。
除此之外,保險是用來解決我們問題的工具,目的不同,選擇產品完全不同。
正因為目的不同,挑選的產品側重點、產品形態完全是不同的,所以也不能只盯著現金價值看。
總之,年金險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保險產品,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一文讀懂年金險》這篇文章。
五、現金價值,還有什么作用?
1、保單貸款
保單貸款是投保人的權力,相比其他貸款方式,保單貸款的優勢在于:不查征信和流水、還款方式靈活、年化利率低等。
而保單貸款之所有如此便利,并不是保險公司有多慷慨,而是這筆錢本來就是我們的,只是以不退保為前提,暫時取出來周轉而已。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保單貸款的內容,可以看看《真沒想到,保險還能這樣用?》這篇文章。
2、減額交清
如果我們不想繼續繳費,退保損失又拿不回多少錢時,這份保單就可以考慮減額交清。
減額交清,就是將現金價值用來一次性抵扣保費,以后不用再交費了。這時候雖保障還在,但保額會相應減少。
更多關于減額交清的內容,可以看看《如何退保最劃算,保險退保有哪些技巧?》這篇文章。
3、墊交保費
當我們忘記繳費時,有的產品如果設置了自動墊交,保險公司就會用現金價值去墊交保費。
后期我們只需補交保費和利息即可,這也保證了不會因某些意外導致保障中斷。
六、寫在最后
今天主要和大家科普了現金價值的作用,不同類型的保險,現金價值的意義和作用差異很大。
保險是一個復雜的金融工具,普通人要想弄清楚每個細節很困難。
深藍君能做的,就是將這些復雜的問題一點一點抽絲剝繭,為大家科普。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幫助,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用心學習,保險可以很簡單 :)
粉絲限時福利:女神節期間(3.6 - 3.18),給我私信:女神,即可免費獲得原價 87 元的【三大課程】。如何為父母投保?如何為孩子投保?女性如何買保險?干貨干到牙疼!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