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連續為大家整理分享了幾篇關于床品及被子的挑選技巧,大家留言也比較積極,于是給我繼續整理床品攻略的動力,后面的幾篇我會專門針對蠶絲被、羽絨被和羊毛被等做專門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先關注起來噢!這次要詳細地給大家講講蠶絲被的挑選攻略,從對蠶絲被
最近連續為大家整理分享了幾篇關于床品及被子的挑選技巧,大家留言也比較積極,于是給我繼續整理床品攻略的動力,后面的幾篇我會專門針對蠶絲被、羽絨被和羊毛被等做專門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先關注起來噢!這次要詳細地給大家講講蠶絲被的挑選攻略,從對蠶絲被的基本了解開始,圍繞真假鑒別、品質分辨及價格分析這幾大方面的攻略做全面的分享:
一、了解蠶絲被
1.定義:蠶絲被從標準上講是指含有50%以上蠶絲的被子。
2.原料:蠶絲又包括了桑蠶絲和柞蠶絲,這兩種蠶絲品質上差別較大,后面有詳細講解。
2.含量標準:蠶絲含量為100%的叫“純絲被”;蠶絲含量高于50%但不足100%的叫“混合型”。
3.加工方式:分手工和機制兩種,手工蠶絲被指通過手拉綿、手剝綿等人工加工后做出的被子;而機制蠶絲被則指完全為機械線生產出來的被子。
特別提醒:標準上含量超過50%的都算蠶絲被,但實際上大部分人所認同的蠶絲被是指100%桑蠶絲被子。本文后面所講的“蠶絲被”也指的是這一標準的產品。
二、手工蠶絲和機制蠶絲的區別
手工蠶絲被要經過燒繭、剝繭、開綿、晾曬和拉被子等環節的加工。相比機制蠶絲質感更為蓬松,整個過程中幾乎不用化學劑,所以健康環保,成本較高。其實目前市面上手工蠶絲被已經很少了,估計不到5%吧!主要在一些手工的作坊里還用,而品牌的蠶絲被是不會用這種高成本、低效率的加工方法的,即使它更蓬松和環保。
機器蠶絲被要通過打綿、煮綿、洗綿、烘干和拉被子這幾個加工環節,相比手工蠶絲被手感更為光滑和均勻,而且優勢是產量高,人工成本低,品控也會比較穩定。所以,機器蠶絲被子是市場的主流,超過95%的品牌都是這樣做的。
挑選建議: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除非你是給剛出生的寶寶用,否則無需追求高價的手工蠶絲,機制蠶絲價格更實惠,是主流之選。而且機制蠶絲被子更耐用,也更好打理。
三、辨別真假蠶絲被
1.網友分享最多的方法
(1)燃燒法:真蠶絲燃燒后化為灰,灰不會結成團,是很松散的狀態,且有毛發燒焦的味道;假蠶絲燃燒后化為黑塊,是緊縮的狀態,且有塑料的味道。
(2)84消毒液法:將真絲放入84消毒液中,真蠶絲會融化;而假的蠶絲是不能被融化的。
以上兩種方法需要一些輔助材料,僅能分享真假,無法辨別是好的長絲還是差的短絲,而且也不是什么情況下都能用。下面是我自己總結的方法,簡單實用:
2.我自己的總結的方法——拉扯法
這個方法不僅能辨別真假,而且能辨別出這款蠶絲被子的品質好壞。我們取下蠶絲被內膽,先要檢查一下蠶絲填充是否內外一致,因為有不良商家會只在拉鏈附近填充真蠶絲,內部則填化纖絨。然后,如下圖所示,用手指拉起一小撮蠶絲來觀察,如果拉出的蠶絲粗細均勻,且可以拉出很長,那么可以確實這是真的蠶絲被子且品質不錯。
假的蠶絲被子是拉不出來這種效果的,化纖無論做得多好,都無法拉出這種均勻狀態。另外,如果也能拉出來一段,但不長的時候蠶絲就要斷了,那么可說明用的是低品質的短絲。
四、蠶絲被正常的價格分析
市面上的蠶絲被價格一看就是差別巨大,以某寶為例,有買三四百、有的買三四千……那么,蠶絲被正常的價格期間是什么呢?
先來看下面這張圖,是最近國內繭絲原料的價格參考:
注意加了紅框的這三種,屬于品質較好的三類,其中蛹襯蠶絲130-140元/斤,黃斑蠶絲160-180元/斤,雙宮和上繭180-210元/斤。注意這只是繭絲原料的價格,實際上繭絲要做成被子還要有很多加工及輔助材料的費用,下面我們來列舉一下:純棉內膽、人工費、包裝費、運輸費、商家的運營成本以及利潤……一這通操作下來,一款3斤的中檔品質蠶絲被,其價格會在1000元以上才合理。
五、三種蠶絲被不要購買
總結了很多朋友踩雷的經歷,其中大部分都是買到了那種只在拉鏈附近或表層填充了一小部分蠶絲,其它部分都是化纖。那么,下面這三種蠶絲就極為可疑了,最好不要購買:
1.密縫的蠶絲被。
你都看不到里面填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蠶絲,這樣的被子不要買。
2.拉鏈口很短的蠶絲被。
做那么短的拉鏈顯然是心中有鬼了,有意掩藏里面的化纖,只讓你看到拉鏈口附近的少量蠶絲,這種被子不要買。
3.太便宜的蠶絲被。
蠶絲被的正常價格前面已經給大家做過分析了,那么那些三四百塊的蠶絲被你認為會是真的嗎?大概率就是以化纖冒充蠶絲來的!即便是七八百左右的蠶絲被,大部分用的其實就是柞蠶絲,絲的質感較粗、長度較短,和真正的桑蠶絲品質差距太遠!
好了,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有關蠶絲被套選購的攻略。你還有問題嗎?你有要吐槽的嗎?你有自己的挑選技巧嗎?歡迎在后面的討論區一同交流!
我是會買的妞,專注于分享實用的購物攻略。關注我,更多干貨不錯過!
丁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