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豆蔻死了,死的時候,手里還緊緊握著三根琴弦。"看到這里時,心里是抽搐的。豆蔻是一個只有15歲的小姑娘,卻不幸流落風塵,成為秦淮河上一名沒有尊嚴、被歧視的妓女。南京淪陷時,她和其他13位窯姐,一起逃到了這座教堂。教堂里藏著
1
"豆蔻死了,死的時候,手里還緊緊握著三根琴弦。"
看到這里時,心里是抽搐的。
豆蔻是一個只有15歲的小姑娘,卻不幸流落風塵,成為秦淮河上一名沒有尊嚴、被歧視的妓女。
南京淪陷時,她和其他13位窯姐,一起逃到了這座教堂。
教堂里藏著13名十三四歲的女學生,還有幾名教執人員。
豆蔻雖然年紀小,可說話最放肆,做事最張揚。
常年的底層生活,讓她早已不在乎自尊,這個時候只要能活著,她不在乎別人說什么。
她不識相,教堂的存糧少的可憐,這么多人幾乎快陷入餓死的境地。可是豆蔻偏偏吃面包的時候,非要喝湯,還去和女學生們搶湯喝。
女學生們瞧不起她,覺得她是賤坯子,豆蔻豪不示弱,反過去對罵,罵不過癮直接朝女學生潑湯。
雖然被女學生打的滿臉是血,可是依然嘴硬:"老娘我從小挨打,雞毛撣子在我身上斷了幾根,怕你們那些嫩拳頭?十幾個打我一個,什么東西!"
罵順了,就開始口無遮攔,在女學生們看來,那些污言穢語入侵了她們干干凈凈的耳朵,她們才是受傷最深的那一個。
這樣一個心智不甚成熟的潑辣女孩,卻在這樣一個避難所,短短幾天,和一個瀕臨死亡的年輕士兵,許了終身。
那是她人生最好的一刻,死之前,她的面前是幾十個日本人,可她的腦海里卻都是那剛剛許下的美好愿景。
2
年輕士兵王浦生只有十四五歲,是從屠殺場上被救回來的,肚子被刨開,留了一截腸子在外面。
他們逃到教堂時,王浦生已經奄奄一息。
一番爭執之下,教堂收留了他們。
受傷的王浦生,被窯姐們套上了貂皮大衣,繃帶不夠用,就換上了一條條花綢巾。
有力氣的時候,他就靠在鋪上,豆蔻陪著她,兩人一起打撲克。
王浦生剛來的時候,豆蔻就把自己的鋪位讓給了他,在給王浦生清理上的傷口時,被那一截腸子鎮住了。從那時起,她就成了王浦生的看護,喂吃喂喝,把屎把尿。
慢慢地,一個垂死的軍人,一個前途未卜的窯姐,竟然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出了短暫的情愫。
若不是這樣的環境,他們兩個人,是一輩子都不會相遇的。
日本兵第一次闖進教堂那天,也是豆蔻出事的前一天。
日本人的闖入,讓這個教堂徹底失去了安全的范疇,女孩們都慌了神。
豆蔻給王浦生換藥,然后用只剩一根琴弦的琵琶,給王浦生彈了首曲兒,彈完后,豆蔻問:好聽嗎?
王浦生認真地說,好聽。
豆蔻也認真地說,那我以后天天彈給你聽,你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種田。
王浦生笑笑:我家沒田,什么都沒有。
豆蔻心里一片夢境:我天天給你彈琵琶,我彈琵琶,你拉個棍,要飯。
王浦生回:我沒媽。
豆蔻再也忍不住,抱著王浦生大哭。
第二天一早,豆蔻不見了。前一晚,她央求雇員陳喬治幫她去秦淮河拿三根琴弦,她說自己的琵琶只剩下一根,難聽死了。
陳喬治沒同意,豆蔻又任性了起來,偏要陳喬治去,因為今晚不去,明天王浦生可能就要離開這了,以后就沒機會給他彈曲了。
陳喬治許諾明天一早就去。
"王浦生等不及了。"說完這句話,就沒人知道豆蔻去了哪里。
這個執拗潑辣的女孩,為了短暫的沒有未來可言的愛情,舍掉了自己命。
后來,他們是從副神父法比那里,聽說了豆蔻的去向。豆蔻被拋尸在了街邊,死前手里緊緊攥著三根琴弦。
她獨自一人出門找琴弦了,回來時,正好趕上日本兵巡邏,隨后,被綁在一間雜貨鋪里的一把古老的椅子上,飽受凌辱。
日本兵嫌她不清凈,就打她耳光,她有一瞬間安靜了下來,那一刻,她想到了王浦生,昨夜,她和王浦生私定了終身,要和他彈琵琶討飯過和美生活。
這一想,她心都碎了,那時,豆蔻只有一個念頭,快死吧,死了變成鬼,咬死這些畜生。
早上,王浦生醒過來,沒有看見豆蔻,玉墨把那三根琴弦裝在豆蔻的琵琶上,給王浦生彈了一曲,王浦生就什么都明白了,淚水噴薄而出。
3
嚴歌苓所著的《金陵十三釵》,整個故事,時間線并不長。
從南京淪陷開始,一直到窯姐們頂替學生去赴死,前后不過一周時間,可是,在這短短的,充滿著對死亡恐懼的7天里,我在豆蔻身上,看到了最美好的愛情的模樣。
有些簡簡單單的幸福,卻是她們可望不可即的天堂。
豆蔻雖然是被世人不恥的窯姐,可她也才15歲,青春年少,向往浪漫的愛情和一生一世一雙人,只不過,豆蔻生不逢時,最終,為了那個美好的愿景,凄慘死去。
她和這個生命垂危的小兵,不曾有什么山盟海誓,可是,這種患難之間產生的情感,卻讓豆蔻短暫的年華里,體驗到了難得的溫暖。
也正是這種溫暖,促使她必須要找到琴弦,給王浦生彈一首完整的曲子。
比起死亡,比起茍且的活著,那一刻,豆蔻大概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值得了。
在《金陵十三釵》的結局里,這些低等的娼妓們,挺起了比任何人都高貴的脊梁,她們為了救女學生們,以身赴死,讓人心痛。
而豆蔻的故事,則為這些女子們的剛強,增加了一分柔情和感動。
她們下賤,但她們比誰都敢愛敢恨。
她們低等,但她們同樣配談愛情。
她們葷素不忌,可是她們也想成為干干凈凈的女學生,過干干凈凈的日子。
這樣的豆蔻,讓人更加憐惜。
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
南京劫難,讓民族的尊嚴飽受羞辱,可偏偏是豆蔻這樣的女子,卻讓民族的靈魂,充滿了勇敢、溫情和希望。
寫在最后:
在《金陵十三釵》電影中,豆蔻并非主角,她的故事也不是最核心的一個,可是在嚴歌苓的原作里,豆蔻卻是這14個女人里,除了女主趙玉墨之外筆墨最多的一個。
書中對于豆蔻的性格的塑造,十分鮮明,同時對于結局的描寫,也要比電影呈現的更為慘烈,那樣的畫面,是拍不出來的。
正是這樣的塑造,嚴歌苓才將這14個被稱為下賤的女人,詮釋地生動、真實,活色生香。
同時,也更讓人悲憤和心痛。
如果可以,建議還是讀一讀原作,你會通過豆蔻的故事,更能感受到這樣一個末日般的境遇里,中國女性的悲愴吶喊。
藍橙北調:美、愛、人生,講述你愛看的故事。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轉發。更多名人情感《“林黛玉”陳曉旭出家去世始末》、女性故事《她死后轟動上海灘,5名影迷跟著自殺,30萬人送葬,12位大佬抬棺》、好看書評《為什么身邊人都死了,福貴還能平靜地活著?》在賬號主頁,歡迎關注
陳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