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4月27日是人民英雄張超的五周年祭,當時各大網站以及許多人民都發表了對這位青年烈士的緬懷之情。張超是艦載機部隊的飛行員,在2016年4月27日中午時分,張超駕駛戰斗機進行模擬訓練時,機頭突然迅速上仰超過80度。張超在4.4秒的時間內竭盡
今年4月27日是人民英雄張超的五周年祭,當時各大網站以及許多人民都發表了對這位青年烈士的緬懷之情。
張超是艦載機部隊的飛行員,在2016年4月27日中午時分,張超駕駛戰斗機進行模擬訓練時,機頭突然迅速上仰超過80度。
張超在4.4秒的時間內竭盡全力搶救飛機無果后,從座艙中彈射出來,試圖跳傘自救。可是彈射的高度太低了,降落傘無法打開,張超從高空中摔下后,經搶救無效,只能宣布死亡。
在我國航空業中,機毀人亡是一級事故,機毀人未亡是二級事故。然而依然有許多勇士在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選擇跳傘。反而是想要把傷害降到最低,將飛機開到無人處或是盡量讓飛機不要墜毀,這也導致了他們錯過了最佳的跳傘時間。
飛行員生命一直被稱為等身黃金,即是說一個飛行員的身價就跟這個飛行員同體積的黃金一樣寶貴,甚至比戰斗機還要寶貴。
為何這些飛行員沒有選擇立即跳傘?為何更多時候他們寧愿放棄逃生的機會?畢竟飛機再造就有了,可是培養一位飛行員卻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
他們放棄跳傘是因為技術限制還是有其他原因?放棄跳傘是否與低空來不及、下方人口稠密區、飛機價值高等問題有關?
一、當一輛飛機的價格遇上一個飛行員的價格
人民軍隊愛人民,在我們的國家,戰斗機墜毀了但飛行員能平安回來的情況下,不但不記過,反而還算有功的。畢竟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但存地失人,只會人地皆失。留得青山在的道理,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明白了。
有些人會認為飛機跟土地畢竟是不一樣的,飛機似乎要貴上一些。那么一輛飛機和一個飛行員到底是誰更值錢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培養一個飛行員需要多少錢。
像如今的第五代戰斗機F-22,隱身性能和靈敏性、感知能力等都是極佳的,所以它作為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也是迄今為止綜合性能最佳的戰斗機。美國曾經出過一組數據,培養一個駕駛F-22的飛行員需要1100萬美元。
而一架F-22度采購單價將近3億美元。
再比如培養一個開轟炸機B-52的新手飛行員,價格相較于F-22便宜一些,但也需要1000萬美元左右。
B-52轟炸機現在依然是美國空軍的轟炸機主力,是可以發射巡艦導彈的唯一一個型號。B-52會一直服役到2050年,服役時間將近一個世紀。不過B-52已經停產了,停產前價格在500萬美元左右,換算成如今的價格大概也就3到4千萬美元。
而如果培養的是一名運輸機的飛行員,價格就會更便宜一點。在一個運輸機的飛行員身上耗費的資金大概只需要100萬美元。
像C-5運輸機,已經是美國空軍現役最大的運輸機了。C-5運輸機既可以運載大規模貨物,也能夠滿載現任部隊到全球的任何地方,甚至能夠為許多正在戰斗中的部隊提供支援,包括野外支援。
雖然在每個國家的售價都不一樣,但單價大概也是在3億美元左右。
當然這些數據都是培養一個新手飛行員的價格,許多行業都是工齡越老越吃香,飛行員也不例外。
所以培育駕駛不同機種的飛行員,其培養需要耗費的費用都不一樣,但大概率是不會超過一輛飛機的價格的。那為什么我們還是會說一個飛行員要比一輛飛機珍貴許多呢?
答案是培養一個飛行員的時間和建造一輛飛機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一定是具備了相當的飛行時長,但每多一個小時的飛行時長都意味著燒掉了一個小時的錢。像如今以三代戰斗機為參考,每個小時都飛行成本大概在3萬美元左右,也有近4萬美元的價格的。
一個飛行200小時飛行員就要耗費掉近百萬美元的金錢。這還是一個平均數而已,超過了這個價格的優秀飛行員也是很多的。
也就是因為飛行員實在是太值錢了,所以才有了無人機的大力發展。一些低價值以及沒什么戰斗難度的任務,直接交給無人機,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損耗和人員傷亡了。
人才永遠是無價的,這就是飛行員告訴我們的道理。
二、意外不期而至,總有新危險
也就是因為飛行員實在太珍貴了,所以當他們放棄跳傘的時候,我們才會非常痛惜。
不過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并不是什么意外情況的出現都需要跳傘的。
比如如果飛機跟地面的塔臺失去了聯絡,整個通訊系統當機的情況下,這時候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接受了專業訓練的飛行員會很快冷靜下來,直接按照航行圖上的指示穩穩返航就可以了。而塔臺雖然也無法通過通訊系統跟飛行員取得聯系,但依然能看到飛機上的雷達信息,所以這時候塔臺會馬上清空該輛飛機的空中通道,這時候即使沒有溝通,大家也都知道怎么做。
畢竟塔臺也是飛機最可靠的后盾。
如果通訊系統沒有受損,那么塔臺就會馬上聯絡有經驗的飛行員,在線指揮在空中的飛行員操縱飛機,直到飛行員成功返航為止。而且一般成功返航的機率還是蠻大的,這時候根本用不到跳傘的程度。
需要跳傘的飛機故障,都是有明文規定的。所以如果沒有到需要棄機跳傘的話,飛行員們會憑借自己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堅持到飛機成功返航為止。
如果飛行員判斷這輛飛機“沒救了”,真的得跳了,那么制止他們跳傘的限制也有很多。
在高度2千米或低于2千米,才可以實施跳傘。然而低空跳傘也存在很大的危險,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危項目。
在低空50米到100米的高度上,會存在許多鳥類或者高壓電線,一旦飛機在這個區域撞上了生物或者物體,基本人和機都存活的機率不大。
所以如果是在低空飛行,基本跳傘之后能夠開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如果在低空跳傘沒有存活的可能性大情況下,一般飛行員會選擇繼續操控飛機返航,或者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但這些都是要分情況的,比如像飛機故障直接將跳傘功能也一起故障掉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航空史上也出現過彈射艙故障導致飛行員無法打開彈射艙的情況,由于無法彈射跳傘,這位飛行員最后只能迫降,好在最終人機平安。
還存在一種情況是禁止跳傘的,那就是飛機下方剛好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
我們培養飛行員,制造戰斗機,本質上還是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飛行員也深知此點,所以當他們的生命和人民的生命產生了矛盾,他們會毫不猶豫將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
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不會迫降,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將飛機迫降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減少人員傷亡。這也是飛行員值得欽佩的一點,敢于為人民身死,這是最可貴的品質,并且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飛行員不舍得跳傘——飛機的價值實在太高了!
飛行員當然是希望將昂貴的飛機帶回去,這樣才能檢查出飛機的問題出在哪里,加以改進之后投入生產,才能減少以后的航空災害的發生。
而還有許多對國家有戰略性意義的飛機,如果在試飛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飛行員就會更想將飛機帶回來。
飛行員遇到重大事故能夠逃生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秒,但這些事故瞬息萬變,根本沒有給飛行員思考的空間,很容易就錯過了逃生的時間。所以在特殊的情況下,飛行員都是依靠身體本能做的決定。
因此,飛行員也被稱為刀尖上鍛造出來的勇士。
三、現實版死神來了,天上的災難卻讓地上的人民承擔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飛行員放棄跳傘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這種情況導致的人機雙毀的事情很“虧”,但其實這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航空史上曾經有很多飛行員非常果斷放棄了跳傘,但是卻造成了地面上平民巨大傷亡的事情,我們可以來看看幾個案例。
首先是1997年發生在日本的神奈川縣厚木基地的案例,從這里出發的一架RF-4B,準備飛往航空母艦,結果剛起飛不久發動機就起火了。當時這架RF-4B上面有兩名受過專業訓練的飛行人員,他們在符合飛行故障已經達到跳傘的情況下,果斷選擇了跳傘。
然而這架RF-4B還是滿油的,于是他們掉落在日本橫濱市之后,就馬上爆炸了。而這場飛行事故迅速炸毀了20棟民居。索性傷亡并沒有想象中的大,但也導致了一名母親和她兩名幼子的死亡,以及其余6人受傷。
同樣是從厚木基地出發的一架F8U-2戰斗機,也是在起飛之后遭遇故障,飛行員毫不猶豫彈射跳傘,飛機墜落在了大合市,一開始沒有撞死人。結果飛機的殘骸飛速滑行了兩百多米,直直撞上了一座加工廠。這座加工廠碰巧是一座金屬加工廠,“干柴撞烈火”之下,殘骸點燃了工廠里的氣罐,直接發生了大爆炸。這場事故直接導致了這座化工廠里的5名工人直接死亡,還有無數人受傷。
當然,也有很多比較有經驗的飛行員能夠對飛機的故障更快作出反應,并在很短的時間里將傷害降到最低,而且自己又能成功跳傘自救。這種情況很少,但并非沒有。
比如在2012年,有一架有大黃蜂之稱的F-18D飛行到維吉尼亞州時發生了故障,這時候飛行員迅速完成了放油動作,并且開始彈射跳傘。于是飛行員成功存活下來,飛機雖然直接撞進了一棟公寓里,但是無人死亡。這也算是將整個事故的傷害降到了最低了。
從這些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到了一旦飛機發生故障,墜落在了不該墜落的地方,對于地面上的平民百姓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所以如果飛行員在人口稠密的地區上方發生了故障,他們寧愿自己獻出生命,也會把戰斗機開到人口稀少的地區。然而就算是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彈射跳傘,也很難保證不會對地面的平民百姓造成任何傷害。
文/小羊
參考資料:《刀尖上鍛造的勇士》,姜平
王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