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伴隨著強冷空氣的到來,北京、河北等華北地區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其他地方也都大幅度降溫,不少地方降溫超10℃。隨著氣溫的下降,人們對豬肉的消費明顯增加,這也刺激了豬肉的走貨量,豬價也因此而抬升。很多人好奇,此次豬價上漲的原因真的是消費刺激?不
伴隨著強冷空氣的到來,北京、河北等華北地區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其他地方也都大幅度降溫,不少地方降溫超10℃。隨著氣溫的下降,人們對豬肉的消費明顯增加,這也刺激了豬肉的走貨量,豬價也因此而抬升。
很多人好奇,此次豬價上漲的原因真的是消費刺激?不是市場又缺肉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01、豬價“竄天漲”
10月份前,生豬行情一直不是太好,盡管6月份時豬價曾反彈到17.41元/kg,可沒多久豬價又開始下滑,且到了9-10月初時就已跌至10元/kg大關,行情可謂低迷。
然而,經過20多天的上漲,如今生豬均價回漲至17.09元/kg,一個月漲了6.8元/kg。而隨著豬價走高,豬農的收益也增多了800元左右,養豬終于不再虧本。不過保本并非豬農的目的,大家希望接下來利潤更高,這樣養豬才更積極。
近期豬價上漲,主因就是市場消費端的消費利好。近段時間,市場“囤肉潮”來襲,不少人購買豬肉灌制臘腸、臘肉,也有人買回家放冰箱里存著。而在需求增加的同時,大肥豬需求緊張,標豬價格也被拉動上漲,因而帶動了豬價。
從監測的28個地行情來看,北方地區受降雪、降溫以及大霧等惡劣天氣影響,生豬的運輸比較困難,屠企的收豬受阻,只好選擇漲價,但漲幅有限。如東北反彈0.1元,行情為16-16.4元/kg;華北反彈0.1-0.2元,主流為16.3-17元/kg;西北反彈0.1-0.45元,行情為15-17.1元/kg。
可見,北方普漲0.1-0.2元,不少屠企已試探著下調行情。而在南方,因近期腌制臘肉、臘腸的人多了起來,市場的走貨明顯增多,因此其價格漲幅更大。
如華東反彈0.3-0.5元,主流價為17.2-18.1元/kg,其中江浙滬三地均已突破9元大關;華中反彈0.3-0.4元,主流為17.2-17.3元/kg;華南反彈0.4-0.6元,行情為16.8-17.7元/kg;西南反彈0.3-0.45元,主流為17.1-19元/kg,其中川渝兩地豬價為18.95-19元/kg,為全國最高,主要是當地的白條豬走量增多,行情持續走高。
02、市場又缺肉了?
不少人認為,此次豬價走高的原因是缺肉了,不然為何短期內漲幅這么猛?其實并不然,9月份屠宰量為2509萬頭,10月為3023萬頭,同比均上漲95%以上,10月份更是達111%。可見,豬肉產量大增,市場并不缺肉。
但至于為何上漲,主要是受下面幾個因素所致。
1、惜售
從10月份開始,豬農就開始了一波惜售,就算豬價猛漲,也不愿意將手里的生豬賣出去。那些豬販子為了收豬,自然是只能逐步抬高報價,部分地區已給出了9元的行情,但仍然沒有多少豬農賣豬。
在很多人看來,接下來豬價將迎來“上漲潮”,最少要漲到10元,到時候利潤只會更高,如果現在賣豬就要虧損,因此大家不愿意出售。
2、囤肉需求
近日,受部分地區“衛生事件”的擴散,使得居民出行受到了限制。尤其是蔬菜價格持續走高,這也讓人們對豬肉消費意愿更高。
同時,因官方鼓勵多吃肉,也讓人們的“囤肉心態”增加,結果紛紛購買豬肉回家。而市場上的肥豬肉也因此而偏緊,使得行情跟著上漲。
3、寒潮來襲
近日,南北多地迎來了降溫、雨雪天氣,特別是北方多地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而這場寒潮的來襲,自然是增加了豬肉消費,再加上今天是立冬節氣,北方又吃餃子的說法,同時又迎周末,更是讓豬肉銷量大增。
受這波提前消費的影響,豬肉價格已陸續漲回15元以上,筆者家鄉的鄉鎮超市,豬肉就已漲至18元一斤。
隨著豬肉行情走高,市場的消費需求疲軟,且透支了未來消費,恐怕接下來豬價上漲幅度下降,預計中下旬開始,豬價將在8-9元之間波動,突破10元并不容易。
03、養豬并不樂觀
目前生豬市場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如生豬產能過剩的現象依舊存在,從3-10月份,規模化豬場的仔豬量每月都為3000萬頭以上,再加上還有一半的中小養豬戶,仔豬產量更高,這表明接下來半年內,生豬出欄量仍然偏高。
目前母豬存量為4456萬頭,比起正常保有量多上6%,而生豬存欄為4.39億頭,可能產能仍然不少。
而如今的飼料價格卻在持續跟漲,受玉米、豆粕價格上漲的影響,飼企也紛紛上調了50-150元/噸,可見養豬成本有所加大,接下來的養豬形勢并不樂觀。
金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