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宋朝的商品經濟尤為繁榮,其交通工具在繁榮的背景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三大類,第一種是由人力帶動的交通工具,第二種是由牲畜帶動的交通出行工具,第三大類就是人、畜力結合的交通出行工具。人力出行工具主要有輦、轎子、步輿、推車及
宋朝的商品經濟尤為繁榮,其交通工具在繁榮的背景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三大類,第一種是由人力帶動的交通工具,第二種是由牲畜帶動的交通出行工具,第三大類就是人、畜力結合的交通出行工具。
人力出行工具主要有輦、轎子、步輿、推車及檐,用于畜力出行工具的牲畜主要有馬、驢子、騾子、牛和象。人力和畜力并行的出行工具只有一個種類,被稱為串車,宋代陸上的出行工具種類繁多,數量多。水上出行工具的種類有船、艦、舫等七種類型,種類相較于陸上出行工具少。所以宋代的出行工具呈現以陸上出行工具為主,水上出行工具為輔的特征,出行工具的差異性及發展足以顯現宋朝繁榮的商品經濟。
宋代經濟發展迅速,外加上開放的文化與氛圍,共同促進宋代出行工具的發展,呈現種類繁、數量多的特點,形成宋朝獨具特色的出行風格
宋代開放的文化及氛圍,經濟發展迅速,導致出行工具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陸上交通工具是人們生活生產的主要工具,陸上交通工具分為人力帶動、畜力拉動和人畜并行三大種類,其中人力帶動的出行工具有五大種,分別是轎子、步輦、車輿、檐和人力推車,宋代轎子的種類有涼轎、暖轎、山轎等六類。
步輦分為大輦、小輦等九種;檐就兩種,分別是兜檐和檐子;人力推車按推的人數不同被分為三人推車、四人推車等五類;車輿的種類和數量最多,高達二十五種。宋代以畜力為動力的出行工具主要是車,車的種類共有七種,在畜力交通工具中比重超七成。
“輥車, 音溫。本以開闔溫涼得名,后遂專為喪車”。
——葉廷理
人力和畜力結合的交通出行工具是串車,它還有一個名稱就是獨輪車,獨輪車在宋代主要的用途是供商販運送叫賣食物的一種交通工具,獨輪車前后旁邊有人扶著,驢子在最前面拉著獨輪車運動。宋代陸上交通工具以畜力式的為主,其次是人力式,最后是人力和畜力結合式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以動力型的為主,結合式的很少,畜力交通出行工具很受當時百姓的喜歡。
宋代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占水上交通工具的五成,船和舟是兩種不同的水上交通工具,舟在人們水上出行工具中占了大約兩成,舫、筏等也有少量使用。畫船、游船、客船等主要是供當時的人出行及娛樂游玩使用的,還有釣魚船和打漁船,這些船類不僅可以被當作出行的工具,還是百姓謀生的工具。
陸游曾說“ 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嵌盎”。足以體現輕輿用起來簡單方便不繁雜,因此很多人使用這種交通工具,除此之外,還有“小蓋曲穿楊柳岸,平輿斜掠槿花籬”,這些宋代詩人中體現出宋朝交通工具的種類及使用模式。
宋代的出行工具分為陸上的和水上的。二者加起來的種類有二十一種,其中陸地上的出行工具的種類就有十四種,出行工具細化之后,總的數量高達一百四十二個,陸地上的數量大約是一百一十個左右,可見,宋代的陸上交通繁忙,陸上的交通工具也比水上的多得多,百姓日常的出行以陸上為主,陸上交通工具發達。
地區的自然和地理的差異性導致各地使用交通工具種類的不同,宋代北方地區以陸上交通工具為主,南方既有小型的陸上交通出行工具,水上交通工具也十分繁榮
宋代的交通出行工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這主要是由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北方地區以陸上出行為主,也有水上交通工具,但是只能在無冰期使用,南方則不同,南方地區的陸上交通工具和水上交通工具并重,雖然南北方陸上和水上都涉及,但是在交通工具的種類方面,仍有明顯差異。
北方地區的地勢平坦,以寬廣的平原為主,所以,地形對交通工具的限制不是很明顯,在宋代的北方地區,人們尤其喜愛使用車,車是人們重要的出行生產工具,尤其是大車的使用十分廣泛,大車就是以數十頭騾子和牛拉動的,駕車的人很少,一般只有兩人,大車聲勢浩大,一般當兩車相遇時,其他種類的車都會避讓大車,讓其先行。
除了大車,達官貴人使用較多的出行工具主要是細車,細車上一般都會蓋有青氈子,只有貴族和官宦人家使用,細車以畜力為動力的,由數十只驢拉動車子,由于北方天氣干燥,而且土地灰塵多,數十頭驢子拉著細車跑動起來,地上的灰塵會隨著細車的足跡飛揚,所以細車上還配有專門灑水的人,以免細車跑動時產生灰塵,所以一般細車跑過的路被稱為“水路”。
皇族的宗室女子一般都乘犢車出門,“犢”就是牛的意思,意味著古代宗室女子大多數乘坐牛車出門,有史料記載,犢車旁往往會有兩個丫鬟,隨犢車行走并手捧著金屬制成的鏤空香毬,氣味好聞,凡是犢車走過的地方,數百里的空氣中都會飄來香氣。
轎子在北方地區使用人數不是很多,這是因為轎子只能是有權勢的官員才能使用,普通百姓是禁止乘坐轎子的,雖然北方地區的地形非常適合轎子的使用,但朝廷的法令卻不允許。
“ 木輅色以黑,駕六黑騮馬,建大磨,駕士四十人”。
皇帝出行一般都喜愛乘馬,主要是為了出宮游樂使用,皇帝的馬被稱為“御馬”,是極上等的馬匹,除皇帝外,一些名人游士也愛乘馬出行。在北方地區,人們一般使用大車和馬匹。
雖然北方地區的河流相對南方要少得多,但是也有一些河流穿城而過,當時得北方地區大多使用舟船,《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多條河流穿開封城而過,當時的汴河、五丈河等多條河流上極盡繁華,舟船來往不絕。
宋代有一特別的生意——租賃船只,當時船只也是人們出行的代步工具,租賃船只就油然而生,而且在當時每逢三月一日,百姓就有到河上游玩的習慣,這時租賃船只的生意異常火爆。
由于北方天氣寒冷,沒到冬季河床結冰期開始,舟船就無法行駛,人們便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出行工具——凌床,它是一種在冰上的代步工具,每到河流的結冰期,凌床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它既可以裝載貨物,可以載人出行,主要以人力帶動行駛。
轎子在北方只有達官貴人才有資格乘坐,但在南方卻,沒有限制,例如,當時的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區,婦女大多乘轎子出行,當地的僧人也愛乘轎子,這是由于南方地區地形崎嶇難行,以畜力拉動的大車不好行駛,故以人力抗轎子的形式在南方很常見。
宋代廣東廣西二地盛產良馬,但在本地很少有人騎馬出行,朝廷要求兩廣地區產的良馬盡數上供給皇帝,導致南方良馬缺少,而且南方崎嶇的地形很難騎馬。雖然沒有南方沒有大車,但卻有小車,獨輪車也很常見,主要用于運送貨物,而且它是專門為山地地形設計的一種交通運輸共工具,上面也可以坐人,獨輪車的兩側都可以坐人,以保持獨輪車的平衡。
南方的水上交通工具比北方多得多,例如,當時西湖上各種舫、船、舟數不勝數,更有達官貴人自己家造的船在湖面河流上來往不覺,南方的舟船主要用于運送貨物,販賣物品,南宋的都城在杭州,這更為南方的水上交通工具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水上交通網更是相互交錯,分布繁雜,南宋朝廷為了便利各方貨物交往,新開通了多條運河。
宋代的交通出行工具趨向普遍化,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使用代步工具出行,造車制船的技術得到提升,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對后世的出行工具也產生了影響
以騎馬為例,唐朝規定商人、僧人及普通百姓不得騎馬,對騎馬的人群有著嚴格的分類,但在宋朝卻沒有規定,一般庶人也是可以騎馬出行的,除了騎馬以外,犢車雖然在宋代宗族婦女中很受歡迎,但普通人也是可以乘坐的。
宋代朝以前,這能是達官貴人才有資格乘坐犢車,公元1076年,宋朝皇帝頒布詔令,廢止了這條限制,大部分人都可以乘坐犢車。宋代的出行工具更加向百姓靠攏,更加平民化,宋代對乘坐出行工具的人群沒有特別多的限制。
盡管是普通人家的出行工具都會用彩金和玉飾裝飾一番,皇帝及貴族的出行工具更是“穿金帶銀”,相對于周邊國家來說,對出行工具的裝飾程度極高,周邊的國家只用一些樹葉或者是樹干對車輛裝修,精美程度遠不及宋代。
宋代的交通工具種類繁多,這大大提高了百姓的出行效率,節省了出發地與目的地的出行時間,而且貨物流通隨著宋代出行工具的發展而便捷了許多,災年運輸糧食主要靠舟船,如果廣光靠人工徒步運輸,效率不僅低,而且廢人力,貨物運輸的量也有限。
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蒙古人沿襲了宋代的出行工具,元朝初年,皇帝乘坐的車輿受宋代皇帝的車輿建造而來。明朝也繼承了宋代出行工具的相關規定,明朝的出行工具的名稱部分和宋代保持一致,而且,明朝的部分乘坐出行工具的規定也受到宋代的影響,例如明代的女子可以乘坐轎子就是受宋代婦女可以坐轎子的影響,包括一些官員及貴族出行時的出行工具的裝飾的規定,或多或少受宋代的影響。
宋代繼承了前代的一些出行工具的形制和種類,但也突破了前代出行工具的部分限制,例如乘坐交通出行工具的階層限制,這一方面對后世影響很大,從宋代各式各樣的出行工具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商品經濟發發展的相關狀況及探尋當時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史記》
《禮書》
《宋史》
王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