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劍南春,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時代,曾是白酒行業前三甲-彼時稱為“茅五劍”(茅臺、五糧液、劍南春)。2003年,以40萬美元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問劍南春,轟動一時。雖然今天已被“茅五洋(茅臺、五糧液、洋河)”取代,但劍南春近年來動作頻
劍南春,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時代,曾是白酒行業前三甲 - 彼時稱為“茅五劍”(茅臺、五糧液、劍南春)。2003年,以40萬美元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問劍南春,轟動一時。雖然今天已被“茅五洋(茅臺、五糧液、洋河)”取代,但劍南春近年來動作頻頻,大有重返一線之勢頭:茅、五、洋、瀘、汾、劍(瀘州老酒、汾酒)。可以預見,劍南春收藏熱度未來也將隨之提升。超級酒號在本文帶你回顧劍南春核心收藏品,助你先人一步!
劍南春產于四川綿竹市,綿竹在以前屬于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劍南春前身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唐朝御酒,榮膺“大唐國酒”。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種酒“三日開翁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1951年,以朱天益、積玉鑫、裕川通等老牌作坊為主,成立了國營綿竹縣酒廠。
劍南春酒采用“黃泥老窖、純糧固態、續糟混蒸發酵”的獨特傳統釀造技藝。和五糧液同為多糧酒,劍南春以糯米、大米、小麥、高粱、玉米五種糧食作為原料。
50、60年代劍南春
50年代初期包裝簡約,類似土陶瓶。
60年代劍南春采用“雙輪底發酵”工藝,完善“勾兌調味”技術,找出“劍南春”基礎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至此,“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
60年代,劍南春采用“綿竹”商標。目前 50、60年代劍南春目前藏品拍賣市場罕見。
綿竹牌劍南春
在70年代,采用綿竹牌商標。有紅標劍南春、黃標劍南春和木塞紅標劍南春三種。
大約在1974年,劍南春開始出口,出口瓶型通常為“蓮花造型”,出口商標少量為綿竹牌,多為長江大橋牌。
長江大橋牌南春
70年代,大概從1974年,劍南春開始出口,出口瓶型為“蓮花”造型,采用“長江大橋牌”這一出口專用商品。70年代-80年代中期,瓶蓋為塑蓋。80年代末期以后,瓶蓋為鋁蓋。
蓮花瓶造型設計雍容華貴,為劍南春特用,其酒標設計者為李金華。
80-90年代 劍南春商標劍南春
1983年開始,“綿竹”商標改為“劍南春”商標(綿竹牌商標繼續用于綿竹大曲);1984年酒廠名正式更名為“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廠”。
1983-1992年間,瓶型為方瓶,先為短塑蓋、中為長塑蓋,后為白鋁蓋。
1987年開始,蓮花瓶造型也用于內銷,度數從60度調整為52度。
1994年左右出現的黃鋁蓋蓮花瓶劍南春風靡全國,奠定了其“茅、五、劍”的地位。
1993年左右出現了棒槌瓶鐳射標劍南春,被藏屆俗稱為“激光劍”。
80和90年代壽星白瓷瓶劍南春,白瓷瓶胎體輕薄,釉面平整,適宜收藏。也經歷了紅塑蓋、白鋁蓋和黃鋁蓋的發展。
20世紀劍南春
進入20世紀,劍南春最為常見和暢銷的產品包括珍藏級劍南春、水晶瓶劍南春、金劍南K9、銀劍南A3。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