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百度百科這樣介紹“愛豆”一詞:“愛豆,取英文 idol 的發音,指的是年輕的偶像明星、流量小花,不限男女。”的確,我們現今對這個詞匯的理解運用約莫如此。不過,“愛豆”這一表達的由來遠比詞條描述曲折、豐富得多。
???作為迄今為止全球化最為成功的韓國偶像團體,BTS于2018年發行的歌曲,也以idol為名。
我們如今所說的“愛豆”,有著“ε?δωλον”(音譯eidólon)的回響。一切都要從古希臘語中的 “ε?δο?”(音譯 eidos)說起,它意為形態、外貌、種類,雖然簡短,卻催生萬象。“ε?δωλον”便誕生于“ε?δο?”的基礎之上,含義既包括“腦海中的圖像”“幽靈”,也可指代真實存在的“畫作或雕塑”,尤指多神教信奉者為古希臘各類神祇創作的畫像和塑像。后來,基督教擊潰多神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ε?δωλον”在教會拉丁語中所對應的“īdōlum”隨之蒙上了一層褻瀆真神的貶義,淪為“偽神”的代名詞。
及至11世紀,“īdōlum”以“idole”流入古法語,又在13世紀傳入中世紀英語,成為“idol”,背負著“畫像和塑像”“偶像”及“異教神”三重含義,既會被用來形容不可信的、虛偽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值得被崇拜的人或事。時至今日,我們仍舊能夠在英語中找到與“ε?δωλον”近似的“eidolon”,除了“幻影”,它還意味著“概念的完美化身”,或是“理想化的人和事”。
???如今關于偶像的甄選層出不窮,更催生出了新的一類人群:秀粉。
而在東亞地區,似乎是日語里最先出現了舶來詞“アイドル”(音譯 aidoru)。作家二葉亭四迷就曾為小說《浮云》(1887)里的角色本田升安排過一句癡情話:“無論看到多么漂亮的姑娘,我只有一個心上人(アイドル)。”“二戰”后,法國喜劇電影《尋找偶像》(Cherchez l’idole,1963)在日本上映,影片匯集了一眾當紅法國偶像,青春可愛的少男少女們唱跳俱佳,備受日本觀眾喜愛。
???Sylvie Vartan在日本。
明眸皓齒、身材高挑,一頭金色短發的 Sylvie Vartan 為電影演唱單曲《La plus belle pour aller danser》,在日本創下了百萬銷售記錄。日本媒體音譯電影名中的“idole”一詞來表述她的魅力和影響力,并將之沿用于形容具有相似特質的藝人,這一標簽也跟隨 J-Pop 的崛起愈加為人熟知。
對馬海峽另一邊,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于 1998 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將文化產業視作促進新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Blackpink是K-POP中女團代表的佼佼者。
或許是受到了 J-Pop 的啟發,變革之中的韓國流行文化產業從“歌謠”(??)的大流之中細分出 K-Pop,從英文中引入“???”(音譯 Aidol)一詞作為受專業訓練后出道的唱跳藝人的精確描述。
???韓國偶像團體EXO。
再后來,韓國偶像團體 EXO 四名中國成員陸續歸國扎根,現象級的流量和獨特的飯圈生態將新一波的文化熱潮與先前的“韓流”區別開來,“愛豆”的說法開始在中文語境中普及,與 TFBOYS、SNH48 等本土職業偶像的定義互相觀照。
???中國偶像團體TFBOYS的成員們于不同時刻登上尼龍的封面。
從“腦海中的圖像”和“幻影幽靈”,到“畫像”與“塑像”,再到“異教神”乃至“理想化的人和事”,這些隨歷史變遷演化的含義看似與我們如今所說的“愛豆”毫無干系,卻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帶來啟示,提供新的類比。
“我們公司的主題很明顯,歌詞中一定要有什么‘未知的世界’啊,‘幸運女神’、‘給予智慧的雅典娜’之類的字眼。”2015年9月作為嘉賓出席音樂訪談節目《柳熙烈的寫生簿》時,少女時代成員 Tiffany 這樣調侃道,坐在一旁的其他成員也會心地笑了起來。的確,少女時代第三張正規韓語專輯《The Boys》同名主打曲歌詞中就有一句歌詞可以作證:“我是給予 No.1 智慧的雅典娜”(? No. 1 ??? ?? Athena)。
???少女時代第四專封面和成員Tiffany。
事實上,古希臘、古羅馬的眾多神祇、半神和英雄一直是 K-Pop 曲目企劃的靈感源泉:寶兒的《Hurricane Venus》(2010)和男團B.I.G 的《Aphrodite》(2016)分別將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愛神代入主打曲概念;男團 SF9 和女團 gugudan 都曾以古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那耳喀索斯為專輯命名,男團 BOYFRIEND 首張正規專輯《Janus》(2012)則以羅馬神話中同時展望過去和未來的雅努斯為題;
???BOYFRIEND《Janus》音樂錄像帶。
男團 VIXX 于 2016 年推出的三部曲《Kratos》《Zelos》和《Hades》除了字面引用,還從造型和敘事上為不同成員設置了與神話形象匹配的角色;SHINee 曾兩次在歌詞中提及蛇發女妖美杜莎,月亮女神塞勒涅也出現在歌曲標題《Selene 6.23》中……更有甚者,直接押上了團體的名稱——女團 9Muses 的名字引自古希臘神話中主司文學、科學和藝術的繆斯女神,男團 A-JAX 的名字來自特洛伊戰爭中驍勇善戰的英雄大埃阿斯。
???偶像團體SHINee。
就此而言,這些當代流行文化產物仍舊可以被稱作“ε?δωλον”,它們像是千年以前多神教信奉者為諸神創作的畫像和塑像,與龐貝古城神秘別墅中描繪麗達與天鵝、酒神信仰的濕壁畫不無相似之處。彼時,多神教信徒會綜合職業、生活條件、所在地區等多方面考量。
???BIGBANG和2NE1也成為具有時代性意義的偶像團體。
“每個有限的生命都會信奉某種神祇或偶像。”德國哲學家 Max Scheler 曾在《人之永恒》(Ewigen in Men-schen,1921)中作出這樣的觀察總結。盡管偶像是有局限的,卻總會被人們當作神祇來對待。在 Scheler 看來,風險是偶像崇拜行為里無法避免的組成,它來自人類對絕對價值——比如影響力、權利、財力和美——的無止境追求。
“嗨多磨!”頭頂晃著粉色心形蝴蝶結,顏藝奇特可愛,來自日本的虛擬偶像絆愛(Kizuna AI)是世界上第一位 Vtuber(虛擬 YouTuber),創立經營了頻道 A.I.Channel 和A.I.Games。
??Kizuna的動漫形象
根據官方設定,TA 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永遠 16 歲、身高 156 cm、體重 46 kg,有一雙比小鹿斑比更靈動的水綠色眼睛,棕色齊胸長發中飛舞著幾縷粉色挑染,平日里總是穿著粉白相間的公式服、鑲有黑色蕾絲飾邊的白色臂套和長筒靴,露出小蠻腰。
自2016年年末至今,絆愛已經上傳了 981 個視頻,內容包括唱跳表演、直播問答、游戲實況等,目前在 YouTube 上擁有 288萬追蹤者,在 B 站上累積了 125 萬粉絲。雖說名字當中帶有“AI”,角色也堅稱自己是“人工智能”,但絆愛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人工智能”。絆愛人物原型出自森倉圓之手,模型由 Tomitake 制作、Tda 監制。制作團隊運用攝像頭、傳感器完成身體動作采集和面部表情捕捉,結合實時計算和匹配技術,將真人動作、表情投射到人物模型上,同時錄制配音,以達到“像人”的效果。而動作、聲音及部分表情的貢獻者,就是 Vtuber、VUP(虛擬 UP 主)背后的“中之人”(中の人)。日文中,“中之人”原先指代在游樂場或活動場合扮演大型人偶的工作者,此處被用來形容 Vtuber 幕后扮演者,是再恰當不過的選擇。
2019 年 5 月 25 日,絆愛在其YouTube 頻道上傳了標題為《如果說有四個絆愛你會相信嗎?》的視頻,公布新增三名中之人的企劃,向粉絲展示了“青梅竹馬的江江機、動畫剪輯愛、絆愛、游戲愛”四個模型相同的絆愛。新分身于 6 月依次亮相,被粉絲們昵稱為“老愛”的一代目卻出鏡率銳減,運營官方 Activ8 對質疑的冷處理引起大批粉絲抗議和取消關注。
粉絲 @布里克斯 在知乎上這樣寫道:“Vtuber 的魅力大部分來源于中之人的魅力,所以這個計劃真的是非常愚蠢,無異于自毀招牌……一旦換中之人,一定會有所不同,說話的方式、三觀、對各種東西的偏好,全都不一樣了……我希望 Kizuna AI 就是Kizuna AI,是個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哪怕她只出現在屏幕上,她也是個有靈魂的人,而不是一個招牌、一個商標、一個賺錢的工具。”顯而易見,資本的邏輯是將利益最大化,鞏固自身的主導性地位。粉絲們則無法接受觸及本質的轉變,他們懷念第一位中之人春日望不俗的控場能力,希望找回初代目的一顰一笑。
???And2girls虛擬偶像組合及留歌
2020年 10 月,愛奇藝推出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邀請明星 Angelababy、THE9成員虞書欣和NINE PERCENT成員小鬼擔任導師,虛擬偶像組合 And2girls 成員留歌最終奪冠。與制作絆愛的技術相仿,出演節目的虛擬偶像們依靠動態捕捉技術完成舞臺表演,其最常見的考驗——穿模、關節翻轉等——被反復暴露在觀眾面前。
???aespa組合的虛擬形象
節目開播同月,韓國 SM娛樂公司宣布即將推出全新女子組合 aespa,隨成員信息一起公開的還有專屬虛擬角色,計劃“帶來一個以藝人和藝人化身為核心的未來世界,打破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組合名結合了“avatar”(化身)和“experience”(體驗)的首字母,特別預告片中,韓國成員Karina和自己的虛擬化身 ?-Karina 一起練舞、做直播、聊天自拍,鋪展粉絲與愛豆的全新互動前景。SM參與投資的增強現實技術公司 ObEN參與了虛擬化身的制作,并會為未來的企劃繼續提供語音合成、圖像增強等技術支持。假以時日,虛擬化身必將幫助經紀公司進一步開發藝人的商業價值,生產更多內容,代替藝人出席更多活動。從主客體來看,這像是中之人的反轉;從目的和形式來看,這與絆愛分身的邏輯并無二致。
如果我們要為虛擬偶像劃分時代,那么第一代就是以 2007 年面世的初音未來(Hatsune Miku)為代表、使用 VOCALOID合成聲音的虛擬歌姬。VOCALOID是日本樂器制造商雅馬哈開發的電子音樂制作語音合成軟件,采用 Music Technology Group授權雅馬哈使用的聲音處理技術采集聲音標本、制成音源庫,輸入音調和歌詞后能夠合成出近似人類聲音的歌聲。
???初音未來。
初音未來的音源數據資料采樣于聲優藤田咲,后者在聲優事務所的安排下于2007年完成了一系列片假名的錄制,前后共花費6小時。藤田咲與初音未來之間的關聯并不像春日望和絆愛那樣緊密,這一方面是因為藤田咲僅僅貢獻了自己錄制的聲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初音未來有眾多才華橫溢的使用者,調教師(或稱 P 主)會使用軟件悉心編輯各類量化參數,讓歌姬的演唱呈現出心目中的理想狀態。此外,制作方Crypton Future Media也會通過發布新版聲庫的方式追加音聲,豐富初音未來的音色和情緒表現力。
???MikuMikuDance界面。
作為歌姬,初音未來起初并不擅長舞蹈,不過一切在 2008 年發生了轉變。喜愛初音未來的程序員樋口優希望將她送上更大的舞臺,在屏幕上自由地舞動起來。為此,他特地開發了一款名叫 MikuMikuDance(通常被簡稱為 MMD)的軟件,并免費開放下載。與商業和專業CG軟件相比,MMD不需要高配置電腦,不僅直觀、易操作,且自備模型,隨著 Niconico動畫網站觀眾爆發性增長,被越來越多的人下載使用,為初音未來以及其他虛擬偶像提供了絕佳的同人創作平臺。
即便是新手,也可以在努力嘗試下創作出舞蹈動畫、小劇場、單口相聲等內容。因此不難想象,現有的版權法并不能確切定義、分屬或規范圍繞初音未來,乃至初音亞種(網友創造的同人衍生角色,如弱音、櫻初音、雜音等)誕生的大量創作。2020年年末,知識產權服務公司 Rouse 總監兼管理合伙人 Chris Vale 發表文章《An Alternate Dimension: Virtual Idols》,討論了虛擬人物所必需的法律保護,以及知識產權和公開權問題:“如果一位虛擬偶像由多方合作創造而成,那么哪方應當擁有知識產權呢?這些權利又該如何分配?”Vale 建議每一位虛擬偶像運營者將法律缺失的風險納入考量。
???風靡全球的英雄聯盟也孕育了自己的虛擬偶像團體KDA。
然而,在規范產業前景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記住虛擬偶像能夠蓬勃發展的最初原因。正是因為社群內自我約束、開源共享的精神,那些為虛擬偶像添磚加瓦、創作高質量內容的粉絲才會被吸引,偶像的意義和影響才得以延續。與之類似,這種平衡對真人愛豆而言亦尤為重要。2020年年末,韓國網站 Naver 發布新聞稱,為防止公演物料的非法流出,著作權法的修改或將把偶像直拍列為非法行為,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直拍向來是 K-Pop 的重要輸出形式,將其列為非法內容不但會減少愛豆的熱度,更可能引發站姐的出走。正如“愛豆”詞源所昭示的那樣。
撰文:saltypink
編輯:郭嘉鋮
排版:Yu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