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戰國是個“禮崩樂壞、百家爭鳴”的時代,周天子對天下諸侯失去了控制。天下諸侯為了稱王稱霸、壯大自身的實力,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征伐戰爭不斷。由于戰爭頻繁,各國都涌現出了不少名將,其中最優秀的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4人,他們也被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他的戰績無人能及。白起是楚國白公勝后裔,和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兩國聯軍扼守崤函,以此來阻止秦國東進。面對韓魏聯軍的威脅,魏冉向秦昭襄王推薦了白起。
在這之前,白起憑借著自身的戰功,擔任了秦國的左庶長,還曾率兵攻打過韓國新城。在魏冉的推薦下,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秦軍主將,讓他率兵抵御韓魏聯軍。韓魏聯軍人數多達24萬,實力在白起率領的秦軍之上,所以白起沒有和韓魏聯軍硬拼,而是選擇了避實擊虛、先弱后強的戰術,先擊破韓魏聯軍分隊和后方留守之軍,然后將聯軍主力圍困在伊闕,將其全殲。
伊闕之戰讓白起一戰成名,從此奠定了白起秦軍主將的位置,即便是后來魏冉遭到秦昭襄王的猜忌和棄用,白起也沒有受此牽連,依然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白起為秦昭襄王接連擊敗了韓、趙、魏、楚等國,殲滅了諸國近百萬軍隊,奪取了六國70多座城池,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擊敗趙括,屠殺趙軍45萬士兵,讓趙國元氣大傷,六國還至此患上了“恐秦癥”。
白起打擊了六國的軍事實力,讓六國患上了“恐秦癥”,也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所以他排第一實至名歸。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實力最弱的一位。他是趙國名將,趙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廉頗和樂毅等人一起攻打齊國,差點滅掉了齊國。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又率兵攻入齊境,奪取了齊國的陽晉,這讓他威震諸侯。廉頗班師回朝之后,被趙王拜為了上卿。
后來,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之事和在澠池會上,挽回了趙王的面子,趙王將他拜為了上卿,位在廉頗之上,這讓廉頗不滿,放話要教訓藺相如。但當廉頗知道藺相如躲避他,不是害怕他,而是為了趙國利益時,他幡然悔悟,負荊去向藺相如請罪,留下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不過在長平之戰時,廉頗連續輸給王龁,這才讓趙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造成了趙國的不幸,但在邯鄲之戰時,廉頗率兵抵擋住了秦軍,以及隨后擊敗了乘機來犯的燕軍,拯救趙國于危難之中。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他在秦始皇剛成年時,就幫助秦始皇平定了長安君成蟜之亂和嫪毐之亂,讓他很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滅掉的六國中,趙、燕、楚3國是王翦替秦始皇所滅,所以王翦是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而余下魏、齊2國,是其子王賁所滅。
李牧是趙國的最后一位名將,他最開始的時候,替趙國在北部邊境抵御匈奴。后來,趙悼襄王繼位后,由于猜忌廉頗,這讓廉頗被迫投奔魏國。沒有了廉頗之后,趙國就缺少了一位可以抵御秦軍的大將。趙國在長平之戰后,已經元氣大傷,沒有能力和秦軍對抗了,但是趙國由于有廉頗和李牧,秦軍想要滅掉趙國,絕非易事,而沒了廉頗之后,李牧就是趙國唯一的支柱了。
公元前233年,秦軍東出上黨,攻打趙國的大后方,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讓他率兵抵抗秦軍。李牧不負眾望,通過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戰術,打破秦軍,還因功被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軍再次進攻趙國,李牧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再次大破秦軍。李牧儼然成了趙國的鋼鐵防線,讓秦國想要滅掉趙國的企圖難以得逞。
秦國明白,李牧不除,趙國難滅,所以他們使用離間計,通過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進獻讒言,誣告李牧謀反?;栌沟内w王信以為真,殺掉了李牧,這讓趙國失去了支柱,隨即被秦所滅。
李牧和王翦,一生中都很少有敗績,但是王翦參加過的戰爭,都是秦國實力占優勢,他是以強勝弱,取勝的難度不大,尤其是他滅楚國時,向秦王要了60萬大軍,而趙國的實力不如秦國,所以李牧和秦軍作戰,是以弱迎強,但他每次都能取勝,說明李牧的指揮才能十分出色。
王翦率兵攻滅趙國時,并沒有直接在戰場上擊敗李牧,而是使用陰招,散布李牧謀反的消息,導致趙王殺了李牧,他才滅掉了趙國。從這兩方面看,李牧更加出眾,所以他應該排名第二。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