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雨霖鈴專欄】
加拿大小學生的“檢討”模板了解一下
原創作者|楓樵
成長路上難免犯錯,很多學生對寫“檢討”都不陌生。記得我上中學時,班里有一個調皮搗蛋的“淘氣包”,他甚至專門準備了一本寫檢討的筆記本,三年下來積攢了不少“墨寶”。我從前在國內班主任的時候也常常讓學生寫檢查,在“挑錯模式”管理之下,學生很容易觸犯清規戒律,踩到“雷區”。現在回想起來,單純的懲罰,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消極感受,損害了師生關系,而且收效甚微。
那么在提倡賞識教育的加拿大,孩子犯錯會受到什么懲罰呢?首先,就我在公立小學的見聞而言,大多數情況下老師對學生的容忍度很高,通常和顏悅色,幾乎不會大聲斥責孩子。說句:“No,thank you.”表示“請別這么做”,就已經算是比較嚴重了。在包容的氛圍下,大多數孩子比較自覺,但也不代表他們就不會犯錯。遇到情節嚴重的,班主任老師會把學生“send to the office”,就是扭送校長辦公室,讓校長來管教。加拿大小學校的校長會直接承擔管教孩子的部分職責,平時和學生接觸機會比較多。
不久前,我就遇到過一個叫約翰的小朋友上課耍脾氣。當我讓約翰尼和他身旁的女生西雅合作完成一個任務時,他先是坐著不動,然后臉漲得通紅,把作業紙全撕了——后來我才知道,因為他上節體育課輸了比賽,所以心情不好。面對這樣的消極抵抗,我的指導老師,也就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老師卻并沒有立即斥責他,而是先讓他冷靜一會兒,然后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即使耍脾氣,該完成的任務也是要完成的。
接著,校長突然走進教室把孩子領走了,原來是班主任老師把孩子“send to office”了。
“他需要向西雅道歉。”班主任老師在下課時悄悄和我說道。
孩子去了小半天后回來了,他默默把地上的紙屑收拾好,然后用休息時間把作業補完了。
放學后,班主任老師把孩子寫的“檢討書”拿給我看。就是如圖所示的這張,是由教育部門的心理學博士設計的。
第一行是各種表情,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然后引導孩子思考發生了什么。接下來分析孩子的需求,提供情緒管理的技巧,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妥善解決遇到的問題。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 我簡單翻譯、編輯了一下:
從“檢討”過程來看,家長也參與了其中。從結果上看,孩子主動改正了錯誤,同時也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面對學生的出現行為問題,多一些客觀理性的分析,少一些感性的說教。如果只根據應對表象的措施只能“治標不治本”。作為教育者,與其對自己說:“他們為什么老是管不好自己!”不如把思維模式轉換成:“他們哪里需要幫助?怎樣幫他們解決問題?” 很多學生表現不佳只是因為不適應新的情境,比如覺得上課無聊、學習內容過難或者過于簡單等,他們如果不懂得自律,就會通過違紀來改變自身的處境。如果這時候老師直接讓他“出去”,那他一定高興壞了,以后屢試不爽。
除了采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平時還可以采用一些預防措施,治療“未病”。比如,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之間建立友善關系;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肯定,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當然并不是脫離實際的盲目夸獎,而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甚至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教學生一些情緒管理的技巧和心理學的小常識,幫他們緩解來自生活、學習中的壓力。當然,老師并非全知全能,如果孩子真的出現心理問題,我們不能做一個診斷者,只能在專業人士干預時提供一些客觀的線索。
相信從消極的責罰轉向積極的引導,不僅能切實提升課堂效率,也能從根本上促進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楓樵,加拿大公立小學實習教師,個人公眾號“五岳游草”。
(本文為楓樵原創投稿)
(作者注:圖片選自網絡)
高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