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朋友將“副科、正科、副處、正處”等領導職務叫做級別,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根據《公務員法》的定義,領導職務分為10個層次,職級分為12個序列,而級別其實是另外的概念,是確定公務員級別工資的另一種等級。
公務員的級別從低到高依次為27級至1級,每一個級別中又細分為多個檔次,例如26、27級僅有6個檔次,而13、14、15、16級多達14個檔次。
公務員的級別工資由級別與檔次共同確定,一個領導職務或職級對應多個級別:
例如,四級主任科員對應24級至18級,副科級職務對應24至17級,正科級職務對應22級至16級,四級調研員對應20級至14級。
公務員的級別從轉正后開始計算,以新錄用的公務員為例,如果是應屆本科生,轉正后任命為一級科員、定為25級;如果是應屆碩士研究生,任命為四級主任科員、定為24級;如果是應屆博士研究生,任命為二級主任科員、定為22級。
此后,公務員的級別會隨著工齡的增長和領導職務、職級的提高而逐漸晉升。
根據《公務員考核規定》第二十條:
1、累計兩年年度考核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級別對應工資標準內晉升一個工資檔次。
2、累計五年年度考核確定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職務職級對應級別范圍內晉升一個級別。
這就是俗稱的“2年一檔、5年一級”,只要年度考核結果不是不稱職,每個公務員都能隨著工齡的增長慢慢晉升級別,享受更高的級別工資。
但是,大部分朋友對這一規定存在很大的認知誤區,難以理清晉升細則,經過我個人總結,有以下幾個規則:
1、轉正后的公務員才開始定級、定檔;
2、進入機關前的工齡可以計算級別、檔次;
3、應屆生轉正時不是定為1檔,而是2檔;
4、滿5年晉級時,按照就近就高的原則,要降一檔;
5、遇到尾數是4、5、6的年份,連續三年調整;
6、滿10年既晉級又升檔。
下面我以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如果一位應屆本科生于2019年9月正式錄用為公務員,2020年9月轉正后定為25級2檔(25—2),級別工資是1315元/月,而后則是:
1、在2022年滿2年升為25—3,級別工資是1380;
2、在2024年升為25—4,級別工資是1445;
3、在2025年滿5年晉級降檔為24—3,級別工資是1470;
4、在2026年升為24—4,級別工資是1544;
5、在2028年升為24—5,級別工資是1618;
6、在2020年滿10年又晉級又升檔,變為23—5,級別工資是1739;
再往后,就以此類推,級別工資會逐漸增加。
根據《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職級后,原級別低于新任領導職務、職級對應最低級別的,晉升到新任領導職務、職級對應的最低級別;
原級別已在新任領導職務、職級對應范圍的,除晉升一級、三級調研員和一級、三級主任科員及相當層次職級外,在原級別的基礎上晉升一個級別。
這話比較拗口,簡單來說就是3句話:
1、晉升領導職務、職級后,一般情況下是晉升一個級別。例如,24—4的一級科員晉升副科級職務后,按照就近就高原則,變為23—3,晉級又退檔。
2、如果晉升領導職務、職級后,要跨越多個級別,就晉升到對應的最低級別。例如,正科級職務對應的級別是22級到16級,一位24—4的四級主任科員晉升正科級職務后,按照就近就高原則,會變為22—2。
3、如果是同一層次的職級晉升,不晉升級別。例如四級主任科員晉升三級主任科員(都對應副科)、二級調研員晉升一級調研員(都對應正處),級別都是不會改變的。
最后再補充一點,晉升領導職務、職級后,如果公務員的級別不晉升或者只晉升1個級別的,不影響“2年一檔、5年一級”的計算;如果晉升了2個級別的,級別、檔次的起始年份會重新計算,即“2年一檔、5年一級”要重新計算。
歡迎關注@瑛杰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王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