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 我是可以讓你了解更多金融知識的“道叨”!
鄭重聲明:本文非廣告,無任何利益關系、非投資建議,僅代表個人觀點分享。
繼續之前幾期的民營銀行的話題,我們繼續來聊吧。后續幾期我們加快下聊天步伐,會多聊幾個銀行,本期先聊下網商銀行。
可能有些熟悉這些銀行的朋友們,會覺得有點水,但也算是半科普的文章吧。中間會有些細節部分,各位自行體會下。
之前有2期,分別聊了微眾銀行、眾邦銀行,單獨聊過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翻閱下。
目前還有一些拳頭存款產品還在“對外限量發售”的,我也不會再掛文章里。等有更穩定、合規的局勢時,會擇機再聊。
阿里體系內的民營銀行,14年9月成立。大股東是螞蟻金服,定位互聯網銀行。坐擁支付寶的巨大流量,流量、客戶一大把。
理論上來說,支付寶的用戶量和金融屬性,應該會帶來網商很好的資源。但是從19年的年報來看,微眾銀行的大部分指標其實是甩了網商銀行2倍之余。背后是社交的流量更有用?還是壓根螞蟻的資源還沒大量投入進來?
但是現在這刻回顧2020年來看,個人感覺可能在收入、利潤方面,網商會有崛起的可能。具體拭目以待吧。
補充一句,之前我們其實也有聊過網商銀行的隨意存等存款產品,但鑒于目前僅有部分用戶可見,就不再本期多累贅了。所以目前最值得說道,其實就3款產品,余利寶、大額存單、余額寶。
在支付寶和網商銀行APP都有入口,本質是網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有2個版本。1個是貨幣基金版,背后對應了差不多11個貨幣基金。另外1個是信托版本(所謂尊享版),背后對應的中航信托的集合信托計劃(個人30萬起投、企業100萬起投)。
對大部分用戶來說,2者感知上最大的區別是利率的差別。普通版的余利寶,30日年化在2.36%左右。尊享版的余利寶,30日年化在3.79%左右。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風險和收益是正比的,在這個背后,對應的是尊享版余利寶的投資范圍會較普通版更大(某種意義上的風險更大)。但是說句實在話,這種“定制化”產品的風險程度還是符合大部分用戶的承受范圍的。某些猜測極端情況下,是不是會有兜底的可能,這個就不好說了。
不過如果你把它簡單的看成是一個保本的理財產品,那就大錯特錯了。
但是這個產品上,眼睜睜的看著“屌絲們”只能選擇基礎版,而土豪們卻可以升級尊享版。如果拋開風險、合規的部分,各位有沒有那么一些悲哀感。
網商的大額存單,絕對是雞肋中的戰斗雞了(我絕對不是貶低它的意思)。20萬起存,1萬遞增,3年期的利率才3.85%。這個利率有點低...是我肯定是看不上這個存單的利率。
有朋友會問,那這個利率不高究竟有多低呢?但凡你隨便打開個1個銀行的手機銀行,去找大額存單產品,少說90%以上都會比這個利率高。我以我剛在工商銀行(宇宙第一大行)app內看到,3年期/5年期20萬起存,可以達到3.987%。
要知道我身處魔都,但凡存款產品有利率排行的話,我們這里絕對可以是倒數前3的。
這個產品唯2的亮點,就是支持轉讓、自主定制。這個自主訂單,也是讓我覺得十分“雞賊”的部分(不是貶低的意思)。你可以品味這個設定,銀行收獲低利率存款,儲戶(轉出)犧牲收益收獲靈活性,儲戶(轉入)承接高存款收獲高利息。某種意義上的3贏局面。
這個時候,聰明的朋友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微眾銀行的大額存單A/B?!4/0%,每月付息,也支持轉讓。眾邦銀行的眾力存?!4.0%-5.0%的產品雖然沒有新發售,但花點時間總能搶到。華瑞銀行的某體驗版存款產品?4.2%的利率(后面幾期會聊)。前面這幾個產品的利率,那個不都比網商的香?
問題來了,那你說這個產品誰會去存呢?盲目猜測了下,是不是不知道有其他產品的用戶居多?
信息差....難道不是線下的“原罪”嗎。
現在支付寶上的余額寶(貨幣基金),如果你觀察仔細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銷售服務提供商是網商銀行。
關于余額寶,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一種感覺,收益越來越少(甚至都比不上存款)。
在使用支付寶過程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套路,讓你“定存余額寶”。什么余額自動轉入、什么筆筆攢、什么螞蟻星愿....花樣是很多(很容易讓你眼花繚亂),但是本質無一例外就是讓存余額寶。
另外也看到網商銀行有理財代銷業務(類似微眾銀行的代銷)。但是整體操作,實操是在支付寶里實現的。估摸著,這個設計也是造成了當前無產品可售的現狀(如還有能看到的朋友,可以告訴我下)
這個時刻,我想起了前幾天微眾推它的活期+活動時,特地說了它代銷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銷售規模已經達到6500億了。同志們,6500億啊 ...
其實到了這一刻,我還是很懷念早期的三方平臺,至少還能多個銀行對比。
就我個人的角度上,以前用最簡單的爬蟲抓下。基本各個平臺、各個銀行的產品信息就一清二楚了。現在每個銀行信息,都要手工去看,費神費力(還有各種白名單限制)。大部分普通用戶,它們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信息的聚合,方便用戶選擇,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進步啊。存款的互聯網化、平臺化,也在某種意義上在推進存款產品信息透明化。
當然,整個事情擴張太快,亂象紛爭也是導致了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最后再問各位一句,這些網商銀行的產品,你會考慮嗎?我的答案是呵呵~
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