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蘇州
江蘇省地級市
蘇州,簡稱“蘇”,古稱姑蘇、平江,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風景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5個區、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8657.3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77.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5萬人,城鎮人口827.7萬人,城鎮化率77%。
蘇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蘇東南部、長三角中部,是揚子江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地處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02′之間。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總面積的2.7%。
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蘇州古典園林和中國大運河蘇州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文名:蘇州
外文名:Suzhou/Soochow
別名:姑蘇/吳中/平江/吳門/東吳
行政區劃代碼:320500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江蘇省
地理位置:江蘇省東南部、太湖東岸
面積:8657.32 km2
下轄地區: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姑蘇區
電話區號:0512
郵政區碼:2150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1074.99萬(2019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拙政園、獅子林、滄浪亭、留園、周莊、虎丘、寒山寺、金雞湖等
火車站:蘇州站、蘇州北站、蘇州園區站、蘇州新區站
車牌代碼:蘇E、蘇U
地區生產總值:20170.5 億元(2020年)
宜居影響力No.22 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聯合國人居獎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蘇州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趙陵山遺址、少卿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趙陵山遺址在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
商朝末年,中國西北地區姬姓周氏族首領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讓賢,從岐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來到長江下游南岸的梅里,與當地居民結合,建立“勾吳之國”。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壽夢繼位稱王,吳國始有確切紀年。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正式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吳地屬會稽郡,郡治在吳國故都(即今蘇州城址),并以郡治所在地設吳縣,為所轄二十六縣之首邑,吳縣之得名自此。
隋朝建立后,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陳后廢吳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蘇山之故,易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蘇州府,復將長洲、元和二縣及太湖、靖湖二廳并入吳縣,同時將震澤縣并入吳江縣,昭文縣并入常熟縣,新陽縣并入昆山縣。從此,地名稱蘇州,建置稱吳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蘇省會遷至鎮江,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制。同年6月,成立蘇州市政籌備處。
1951年11月初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準,市政府決定按原區公所轄區建立東、南、西、北、中5個區。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1)蘇州市為省轄市。(2)設立蘇州專區。蘇州專區轄常熟市和常熟、吳縣、吳江、太倉、昆山、無錫、宜興、江陰、太湖辦事處(相當于縣)1市8縣1處,專署駐蘇州市。
蘇州市共轄5市1縣4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準為“較大的市”。
行政區劃
蘇州市轄9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分別是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吳江區、常熟市、張家港市、昆山市、太倉市,另有蘇州工業園區1個縣級功能區。
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