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幾天前,如果你問我會不會買電動車,我的態度可能是“十動然拒”,的確,電動車如今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不管是之前開過的菲斯塔純電動、五菱宏光MINIEV還是打車經常碰到的榮威Ei5、秦新能源等,整體的駕乘感受都遠沒有達到讓我產生購買欲的程度。
但是在幾天前長途試駕完一輛特斯拉Model3之后,不得不承認,我對電動車的抗拒開始有些動搖了。
輔助駕駛真香
如果說在這次試駕中,有那一項因素最大程度扭轉了我對電動車的看法,那一定是Model3的這套駕駛輔助系統。之前對這套系統也有過了解,不過當時認為它較其它品牌的輔助駕駛也只是更智能了一點,但事實證明不是一點。
此次試駕的Model 3是一臺標準續航版,不過也配有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泊車等功能,車主應該是花6.4萬選裝了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包),這算是拿到這臺車時的一個意外小驚喜。
它的輔助駕駛打開方式很簡單:D擋下,將擋桿向下連撥兩次就可自動進入主動續航狀態,然后只需滑動方向盤后側滾輪調節速度高低即可,不需要駕駛員踩剎車或電門踏板,只要前車剎停,它也會自動剎停,甚至還能根據交通狀況調整車速。
不過光憑這些還不足以打動我,因為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車型具備自適應續航功能。讓我更感興趣的是自動變換車道:當撥動轉向桿給它一個人為的動作指令之后,這臺車就會根據所變車道前后車輛的車距和車速,來自動轉向。但是以上過程需要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否則超過15分鐘系統就會警告你不要將雙手離開方向盤,如果駕駛員仍未聽從指令,它就自己打雙閃靠邊停車了。
這臺Model 3還可以自己駛出高速,在停車區域,也能使用自動泊車功能。不過特斯拉的自動泊車,我覺得和有該功能的大部分智能汽車差別不大,不管是垂直還是側方位停車,也都能實現準確倒車入庫。但在一些細節上有待改進,比如不能自定義停車位,在道路沒有畫白線的場景下就無法自動泊車了;而且習慣了安卓系統的導航后用這臺車上自帶的導航會感覺不順手,有的路況它也顯示不出來。
同時這臺車實際開起來是很容易上手的,加速很線性,沒有竄的感覺,而切換至標準模式后,電門踏板會靈敏一些,加速體感也來得更直接。另外在車速低于60km/h的狀態下,基本不需要頻繁地踩剎車,因為它的動能回收力度很強,而且比踩制動踏板更平順。
續航 確實很焦慮
有里程焦慮癥其實也是我之前為什么不考慮電動車的原因。這趟行程從上海至蕪湖,全程大概370公里,通常只需4個半小時左右,但這臺標準續航(充滿電在350公里左右)的Model 3中途得進行一次充電,而且在接近目的地時的續航只剩不到70公里,所以又充了一次電,導致這一趟實際花費了6個多小時(快充從20%-80%約40分鐘)。
就時間成本來說,不太值,好在兩次充電費用不算貴,總共在70元左右,相比普通燃油車的加油費能省出一半多。另外,半路遇到大風雨的天氣,空調和雨刷其實也消耗了一部分續航。
不過說實話,如果有長途出行需求,我還是建議長續航版或者高性能全驅版,至少對于400公里范圍內的出行,不必再為尋找充電樁擔憂,也不必因為充電而浪費時間。如果是四驅版,還能享受更暢快的駕駛感受。
還是安卓順手
首先想給無鑰匙進入/啟動點個贊:只要拿著帶藍牙功能的Model 3小車模就可以直接打開車門,踩下剎車后就能掛擋行駛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卡片鑰匙解鎖,不過需將卡片放置在扶手箱前方感應區才能啟動車輛。
進入車內,能發現Model 3車機的UI設計很簡潔,常用的功能如車輛設置、空調控制等都放在主菜單界面里,方便查找,但是導航的關閉鍵我倒是沒有發現,最后還是通過語音控制系統關閉的......然后這套語音識別系統只能說一般般,不僅需要按下方向盤上的滾輪才能召喚出來,而且識別準確率還不夠高,也不夠“聰明”,當說出“我餓了”之后,系統并不能幫你找到附近的飯館。整體跟目前部分國產智能車機相比,還是差點意思。
這臺車也自帶了幾款小游戲,不過由于條件限制,我就沒有試玩了。而其它的娛樂功能就比較少了,系統也不支持下載第三方軟件,用著不如安卓順手,如果后期升級能加入更多娛樂選項就更好了。
總結
在30萬級別其實也能買到不少好玩的燃油車了,比如3系和CT5,所以在開Model 3之前,我對電動車是無感的,甚至認為它們在未來10年內肯定不會出現我的備選名單里,可是通過這一次試駕,真香定律再一次應驗了,尤其是駕駛輔助系統的體驗,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盡管這款Model3還有一些槽點,但是如果電動車以現在的速度繼續進步,真的要替3系、CT5這樣的車型捏把汗了。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