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鹿的全身都是寶,許多部位都可入藥,其茸、角、血、鞭、尾、胎、筋、骨、肝等都是可供藥用的名貴中藥,很多還是食療的上好食材。
鹿茸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等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具有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療虛勞羸瘦、精神乏倦、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鹿茸能興奮交感神經,增強性功能,促進鈣的吸收,增強腎臟的利尿功能;具有較強的抗疲勞、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能增強耐寒能力,加速創傷愈合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
鹿角
為梅花鹿等已骨化的老角,具有行血、消腫、益腎的功效,用于治療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傷疼痛等癥。《本草綱目》載鹿角“補虛勞,長肌益髓,令人肥健,悅顏色;又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鹿角經加工還可衍生出鹿角膠、鹿角霜兩味藥。鹿角膠具有溫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用于陽痿滑精、腰膝酸冷、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等癥。鹿角霜為鹿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具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腎陽痿、食少吐瀉、白帶、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癰疽痰核等癥。
鹿茸血
性熱,能補腎壯陽、強健筋骨、填精血、祛風濕,和酒即為鹿茸血酒,功效更甚,服用鹿茸血酒能煥發精神,強壯身體,功效比普通鹿茸要好。現代研究發現,鹿茸血治療衰弱、體弱頭昏、頭痛、腰背痛、失眠多夢、心悸、食欲不振、虛汗、陽痿早泄及全身無力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鹿鞭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等雄性外生殖器的干燥品。具有補腎、壯陽、益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勞損、腰膝酸痛、腎虛耳聾、耳鳴、陽痿、宮冷不孕等癥。《日華子本草》載鹿鞭“補中,安五臟,壯陽氣”。食療用以熬煮鹿腎粥,有益氣力的功效,用于五勞七傷、陽氣衰弱等癥。
鹿尾
具有暖腰膝、益腎精的功效,用于治療腰痛、陽痿、遺精、頭昏耳鳴等癥。《四川中藥志》載鹿尾“暖腰膝,益腎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腎虛遺精及頭昏耳鳴”。《青海藥材》亦載其為滋補藥,“治腰痛,陽痿”。可用于藥膳,烹調人參清湯鹿尾,適宜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頭昏耳鳴、倦怠乏力等癥患者服食。
鹿胎
具有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的功效,用于治療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及婦女月經不調、血虛、血寒、崩漏帶下、久不受孕等癥。鹿胎配伍紅參、當歸、益母草、地黃、丹參、醋香附、龜甲、地骨皮、醋元胡、炒萊菔子、炒白術、肉桂、木香、赤芍、甘草、茴香、續斷、蒲黃、川芎、牛膝、鹿茸(去毛)、茯苓、阿膠等中藥,加工精制成“鹿胎膏”,是補氣養血、調經散寒的婦科良藥,能調理月經、祛風散寒、補氣養血、美容養顏、調節內分泌。
鹿筋
具有強筋壯骨、養血通絡、生精益髓的作用,它含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多種營養物質,能補腎壯陽、強筋健骨、補腎養血,治療各種關節性的疾病。
鹿骨
具有補虛羸、強筋骨的功效。《千金要方》載鹿骨“主內虛,續絕傷,補骨,可作酒”。《唐本草》亦載:“主虛勞,可為酒。主風虛,補骨髓。”《千金翼方》載有“鹿骨湯”,方由鹿骨、人參、干姜、橘皮、獨活、甘草、芍藥、防風、黃芪、龍骨等中藥組成,水煎服,用于補諸不足。
鹿肝
具有益血補脾、駐顏的功效,對治療貧血、小兒衰弱及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癥等有明顯療效,對甲肝、乙肝及各類肝病、眼病的治療也有其特殊療效。它能促進肝細胞的新陳代謝,減輕現代人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帶給肝臟的壓力。
文/上海中醫藥報2021年第14期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