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出生于1937年。父親原本是鐵路上的學徒,在我剛出生后就響應國家動員,參加了抗日戰爭。幾年間一直沒有收到關于他的任何書信和音訊。我9歲那年,父親回來了,我太高興了!小小的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句話是‘原來,我真的有爸爸!’”
剛過完84周歲生日的金山區綠化專家魏鳳巢深情地回憶過往歷史。
1937年4月,魏鳳巢出生。1964年7月,從山東農學院畢業分配到上海市園林局工作。1975年3月,她來到了石化這塊荒蕪的海灘上開始籌建綠化建設工程。石化由昔日的荒灘變成今日的花園城市凝聚了魏鳳巢同志多年的心血、智慧和汗水。
"從金山濱海繞著大堤路一直到衛九路,當時在距離吳淞口海平面的6米,沿著這條6米線圍了8公里多,圍起11平方公里的灘涂地。這個灘涂線里完全是黃沙、淤泥和鹽堿。
我們的任務就是在這里搞綠化,怎么辦呢?能夠‘綠化’起來嗎?"
1973年時就已成立園林綠化籌建組,并于1974年的仲春種樹季節種了很多樹,結果到了春天都不發芽,全軍覆沒。
老同志想打起鋪蓋回市區,而魏鳳巢還想再試一下。她主動請纓,作為園林籌建組的新成員來到石化這片灘涂上,果斷提出了“先改良土壤,后植樹綠化”的指導思想。
"當時在8平方公里的范圍當中布點139個,分3層取土,0到20點位、20到40點位、40到60點位取土,再化驗土壤的含鹽量,研究土壤含鹽量多少時樹能活,又有哪些樹能活?這個任務在當時叫‘征服鹽老虎’。鹽堿像老虎,是我們綠化園林的攔路虎。
有人就問我,你去冒這個險干什么。我想,哪怕我就種成功一片檉柳,鋪一點綠草坪,至少也是讓石化綠起來了。"
她為人勤奮好學、質樸肯干,愿意啃硬骨頭,喜歡與難題較勁。她與專題組的同志篩選出十多種對乙烯抗性強的品種,使“綠化禁區”也綠了起來,為我國綠化工作填補了一項空白。
"改良土壤辦法我們用了很多,開溝排水,鹽水稀鹽、施有機肥、加隔離層、表層覆蓋,還有就是客土,就是從別的地方拿來好的土灌在這。當時的滬杭路是很老的大堤,本來它也是海里挖起來筑成的,但時間長了,含鹽量就很低了,可以作為種植植物的土壤。我們就想到把老大堤的土敲碎,挖起來覆蓋到土壤上直接用。
可是老大堤歷史很長,已經太硬了,都形成一條車來人往的路了。當時我們人工用鋼釬去戳,一鋼釬一鋼釬的硬是把6公里多的老大堤戳成一塊塊的大土塊,砸碎覆蓋到鹽堿土壤上。大家開玩笑說,人家說人造絲、人造棉,我們搞人造地。就這樣,化工區防護林的基礎就建起來了。
當時用鋼釬的人手上都起泡,后來就用雙重帆布的布手套保護。有一次我把手套放在泥地上曬干,后來一伸手進去,發現怎么里面有軟糯糯、濕噠噠的、活動的東西。我那時候還年輕,還是個大姑娘,嚇死了馬上叫起來,把手套一扔。沒想到里面爬出一只癩蛤蟆,現在大家還拿這事笑話我呢。
我們用人造土人工的人造地種了月季花、大葉黃楊,播種小的樹木,一看還滿像樣的。月季開的紅花,大葉黃楊球一排一排,一片一片也很好。
當時園林籌建組有塊小黑板,上頭都是寫今天干什么,誰到哪里去。有一天,小黑板上出現了8個字‘班鐘失靈,原因何在’,就是敲響下班鐘以后大家都不走,還在那里干活。為什么?為了把工作做好,為了盡快種好綠化,實現石化廠區與廢氣、廢渣治理,與綠化建設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目標,所以下班了還不想走。"
魏鳳巢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全國綠化獎章、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先進女職工標兵、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金山區優秀離退休黨員等榮譽稱號,被稱為“老黃牛”式的實干家。
1995年退休后,她繼續發揮光和熱,重新組建實驗室,著手鹽堿地篩選樹種的研究,為漕涇化工區的綠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