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歷史上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大家都有聽過吧,曹植的才華確實令人佩服。但在歷史上,其實還有兩個比曹植更厲害的奇才,曹植是七步成詩,而這兩個人只需要三步就可以了,但是,這兩個“三步成詩”的詩人卻少有人知。
其實,這兩個詩人大家也并不陌生,而且應該說是如雷貫耳的兩個名字,一個叫柳公權,一個叫寇準。那為什么又說“少有人知”呢?主要是因為這兩個人“三步成詩”的故事少有人知。
曹植
柳公權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大書法家,同時也唐代著名詩人,而且他的官也做得很大,官至太子少師,也就是當朝太子的老師。
柳公權生活在唐代中期,國家比較安定,但是仍然要派駐大量的士兵駐守邊關,所以朝廷每年都要將換季的衣服送往邊疆,由于路途遙遠,往往就會造成延誤。
比如說已經是春季開始熱起來,春裝卻遲遲沒有運到導致士兵都還在穿棉襖。
唐文宗
而到了冬天的時候卻還在穿夏季的服裝,總之這樣的延誤導致了邊疆的將士夏熱冬冷。
那么當朝的皇帝,這個唐文宗,對這件事情比較關注,在他的監督之下,這一年的春季服裝在二月份的時候就準時送到了邊關士兵的手中。
在上朝的時候呢,群臣就開始向皇上稱賀,唐文宗很高興,就對柳公權說:愛卿呀,要不你作首詩讓朕高興高興?其他大臣和太監也是附和著起哄要柳公權賦詩一首。
柳公權畫像
柳公權略加思索,往前走了三步之后就念出來一首詩: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唐文宗聽完之后拍手叫絕,稱贊他說:人家曹植要七步才能成詩,如今咱們柳公權只需要走三步,真是了不起!
另外一個三步成詩的奇才,就是寇準,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詩人,從小聰慧過人。在他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在吃飯的過程中,就有一位客人說:“聽說你家兒子很擅長作詩,不如現場來一首助助興吧!”
寇準
寇準聽了之后就非常恭敬地對客人說:“請您出題。”客人說:“這里和華山相隔不遠,不如你就以‘華山’為題吧。”
寇準微微一笑,只往前走出三步,一首五言絕句就脫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客人聽完之后都被寇準的才氣所折服,贊不絕口,對寇準的父親說:“這孩子簡直有宰相之才,前途不可估量!”果然,后來寇準在四十來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宰相,還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曹植
雖然柳公權和寇準都是才華不輸于曹植的奇才,但為什么他們“三步成詩”的故事反而不如曹植“七步成詩”出名呢?
這大概是因為柳公權和寇準“三步成詩”的背景故事,不如曹植當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般感人,兄弟相煎總是能更加勾起人們對于親情的共鳴,人們在驚嘆于曹植才華的同時,更會在情感和道義的角度傾向于同情支持曹植,從而也就讓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廣為流傳了。
了解更多丁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