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到底哪個說法更對?
網傳截屏
Lunar New Year是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指陰歷或陰陽歷的新年,大部分場合又指農歷新年。
很多語言都有習慣成自然,實則充滿謬誤的用法,普通人用不著搞清楚每個詞的來源和外延,否則踩雷的點未免太多。
但這個詞其實不大準確。
農歷是一種陰陽歷,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圍比較廣泛的純陰歷只有伊斯蘭歷一種,農歷、猶太歷、藏歷、印度比較通行的幾種歷法,都屬于陰陽歷。
陰陽歷的英文名是Lunisolar calendar,所以說Lunar New Year其實是不全面,也不大準確的。
其次,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農歷就是最古老的陰陽歷。
事實上,對于古代的農業民族來說,使用陰陽歷,是很正常的選擇,因為它兼顧了地球的公轉和月相的變化,只是規則比較復雜而已。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古巴比倫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陰陽歷。所以用陰歷或陰陽歷指代農歷,也是不太合適的。
節日總是和特定的日期聯系在一起。就算使用陰陽歷,不同地區的歲首,即新年開始的那一天也是不同的。
東亞農歷文化圈的越南、朝鮮半島,雖然都使用基于農歷發展而來的歷法,但由于時區差異,新年的開始時間其實和我們不一樣,對新年的稱呼和慶祝的儀式也各不相同(比如越南人把新年稱為T?t Nguyên ?án,節元旦,簡稱為T?t)。
而在中國,春節這個說法也是在引入公歷之后,為了與公歷新年區分才產生的。
中國蒙古族大多按農歷過新年,但他們的新年查干薩日無論是起源還是習俗都和漢族春節有很大差異(蒙古國使用和藏歷類似的蒙古歷,時間和農歷可能會差幾天)。
所以就算節日在同一天,指的也不一定是同一個節日。
另外,使用印度陰陽歷,或者受印度陰陽歷影響的中南半島,歲首一般定在太陽進入白羊宮的三四月。
猶太人使用由巴比倫歷法發展而來的陰陽歷。猶太民歷的新年一般是每年的九十月之間,教歷的歲首大致在三四月之間。
既然各個國家陰陽歷的新年日期都不一樣,那么說陰陽歷或者陰歷新年,更是一種以偏概全,且不準確的用法。
但是lunar new year這個說法又是何時流行起來的呢?
關于這個詞的具體起源,我沒有查到資料,不過google trends上可以搜到Lunar New Year的使用情況。
注:索馬里是一半一半
根據google trends,從2004年至今,Chinese New Year這個用法出現的頻率,一直都是高于Lunar New Year的。
在絕大多數國家,Chinese new year的搜索熱度都要高于Lunar new year。僅有韓國、越南、蒙古例外。(巧合的是,這幾個國家的新年,基本上和農歷日期差不多,而且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還有另一個工具,Google Ngram,可以查到一個詞在不同時代出版物中的出現頻率,英語中有大小寫的差異,所以先篩選下合適的用詞(Google trends不用分大小寫)。
三個中國新年中,Chinese New Year使用最廣泛,所以用Chinese New Year。
三個陰歷新年中,Lunar New Year使用最廣泛,所以用Lunar New Year。
兩個詞一比較,還是Chinese New Year更常用,在1850年后的所有時間段,Chinese New Year的出現頻率都遠高于Lunar New Year。
不過Lunar New Year的說法也不是近幾十年來突然出現的,其實幾百年前就有人這么用了。古希臘、猶太人都使用陰陽歷,在早期的出版物中,他們的新年也被稱為Lunar New Year。
到了20世紀,Lunar New Year開始更頻繁地用來指代東亞的農歷新年。其中自然有越南、韓國推動的因素,不過也不全然和他們有關。
約定俗成,或者被知名機構使用,并不能證明這種說法就是無誤的。真正公平的做法,要么就是不加區分,要么就是區分到徹底,分到一半,一定會有爭議的。
正如我們不會特地用solar new year稱呼公歷新年那樣(事實上,伊朗、印加、印度的許多太陽歷,歲首都不是一月)。
如果碰到有越南、韓國朋友的多文化場景,其實可以直接說Happy New Year,這樣就不用區分各國節日的差異了。
但就算說了Lunar New Year,也犯不著上綱上線。畢竟,習慣的改變是個漫長的過程。
進化論誕生至今已上百年,不還是有那么多堅持神創論的么?
撰文 | ag獺
本文原發于 知乎,HOA已獲轉載授權。
?版權所有,轉載請后臺留言申請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