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只要在中國說酒,就不得不提到“黃酒”。因為黃酒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即使放眼整個世界,黃酒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種之一,與啤酒、葡萄酒并稱為世界三大古酒,在世界釀造史上獨樹一幟。不然我為何說黃酒已經深入國人血液3000年,不妨首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有關黃酒的歷史。
對于黃酒的歷史,我們后輩人只能是依據歷史的有關書籍記載或者是考古發掘來進行大致的推斷,所以目前有關黃酒的起源歷史也是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儀狄造酒;有人認為是杜康造酒;也有人認為黃酒起始于皇帝時期;更有人認為是天上的酒神造酒等等。那到底哪種說法才比較靠譜呢?目前最權威的也是大家所公認的說法來自西晉《酒誥》文中的一段記載: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即人們無意中將剩飯倒在樹叢中,稷米麥飯和在一起,經自然發酵便產生了酒。
古法釀酒
這就說明,早在西晉時期,古人就有了釀酒的雛形。而在浙東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和類似酒器的陶器,證明了最初谷物酒釀造的起源距今至少有7000年的歷史。只不過歷史上真正有黃酒正式文字記載的是距今3000年前的越王勾踐時期,有三部書籍都寫到了與酒有關的事。《國語·越語》一書中這樣記載:
“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這是越王為了增加國家人口以補充兵力和勞力,曾采用用酒來作為獎勵生育的政策和措施;而在《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中的記載:
越王用酒犒勞士兵
“有甘脃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越王有多么深得民心,這里同樣提到了酒。而在《吳越·春秋》中又有如此記載:
“臣請薦脯,行酒二觴”“觴酒暨升,請稱萬歲”
春秋時期的黃酒
可見在春秋時期,黃酒就已經被用在了國家隆重典禮之上。同時《漢書·食貨志》也有記載:
“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
以上四部書籍是目前現存的有關黃酒的最早正式文字記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黃酒的雛形,而真正有正式文字記載的距今也有3000年的歷史。因此說黃酒已經深入國人的血液長達3000年之久,一點也不夸張,這是有歷史考證的。
我們不說以前,就按照目前的標準,看是如何給黃酒進行定義的。國家標準GB/T 13662—2008定義黃酒為:以稻米、黍米等為主要原料,經加曲、酵母等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發酵酒。從國家的權威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黃酒的主要原料是谷物,也就是米,而不是像高粱、小麥、玉米之類的雜糧,同時在釀造過程中除了加曲以外,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包括很多香味物質,而是靠谷物自然糖化發酵而來。常言道,米為黃酒之肉,曲為黃酒之骨,水為黃酒之血,也就是說,黃酒的靈魂就是米、曲和水,沒有別的。可見黃酒是多么的天然、健康和營養!其實,醋和黃酒的釀造方式基本上也是一樣的,時至今日,我國的米醋、老醋、陳醋都是先釀造出黃酒,然后加入醋酸菌發酵而成的。
紹興美女在烏篷船上品黃酒
那黃酒喝起來的口感究竟怎么樣呢?黃酒與白酒和啤酒喝起來的口感有很大區別,黃酒的酒精靠谷物中的淀粉經過酵母菌發酵而來。由于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環境中是不能存活的,所以黃酒的酒精度不會太高,一般不會超過20度,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間,屬于低度酒,黃酒的酒性和順、酒味純美、酒體豐滿,香味醇厚。所以,飲用黃酒體現的是一種華夏民族的淳樸內涵和寓剛于柔的文化精神,相當于西方國家飲用紅酒一樣,體現的是一種高貴而典雅的氣質。
民國時期上海黃酒鋪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現在喝黃酒的人是越來越少,市面上黃酒的熱度遠遠比不上白酒、啤酒,甚至連紅酒都不如,難道是黃酒不好喝嗎?難道真的連市面上成本低廉的酒精勾兌白酒都不如嗎?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復雜,不是單純由哪一個方面造成的,既與社會歷史背景有關,也與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性的改變有關,一起來看看。
美女演示如何品黃酒
黃酒從古代一直到民國時期,在我國都是十分盛行的。民國時期喝黃酒的人都是一些有一定經濟實力和身份地位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性格,那就是比較“儒雅”,因此喝黃酒既不像喝啤酒那樣拿著瓶子“一口吹”;也不像飲白酒那樣皺著眉頭“一口悶”,而黃酒體現的是一種不淡不烈、醇厚樸實的“溫文儒雅”性格!在當時,就連很多女性也很喜歡喝黃酒。
大閘蟹配黃酒
我國黃酒的主要產地分布在南方的江蘇、浙江和福建地區,江南人喜歡吃大閘蟹喝黃酒,那簡直是世間絕味!特別是浙江紹興的黃酒,一直聞名中外,比如加飯酒、花雕酒、元紅酒、香雪酒,善釀酒等,其中的加飯酒是1952年全國第一屆酒評會上唯一入選“中國八大名酒”的黃酒。
可是后來因為戰亂等多種原因,人們生活越來越困難,糧食極度匱乏,因此以大米為原料的黃酒生產被受到限制,而以高粱、小麥、玉米、豌豆等雜糧為原料的白酒卻被大肆推崇,所以白酒從此迎來了一個爆發增長期。再說以雜糧為主料的白酒,酒精度高,勁爆剛烈,酒量小的人,只需咪一小口就會醉意朦朧,過足酒癮;如果喝黃酒,同樣的酒量,可能要干掉半壇左右,所以喝白酒大大地節約了成本,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白酒慢慢開始占據了黃酒的市場。
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適應了“勁爆剛烈”的白酒。如今不管是商務接待、賓客宴請,還是家庭聚會,甚至是自斟獨飲,見到的幾乎都是各種白酒的身影,而“溫情儒雅”的黃酒卻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我看來,這實屬一大遺憾!為何白酒和黃酒就不能平分秋色,百花齊放呢?
在這里,我為什么要提到白酒,其本意并非是要在白酒和黃酒中分出個勝負,或者說要惡意來貶低任何一方。因為白酒在我國也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不管是白酒還是黃酒,它們都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國酒中的兩張閃耀“名片”,而我要說的是:白酒中也有優劣之分,根據工藝的不同,分為:純糧釀造酒、食用酒精勾兌酒兩大類。而其中的純糧釀造酒就是白酒中最優質的酒,以糧食為原料,采用純糧固態發酵的傳統釀酒工藝釀造而成,市面上很多高檔白酒都是屬于這一類酒,不僅香氣充足,酒味醇厚,余韻綿長,且存放時間越久,酒的綜合品質就越高。
女兒紅
而剩下的另一類食用酒精勾兌酒,其品質相對于純糧酒就要差很多了,當然售價和成本價格也要低于純糧酒,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新工藝白酒”。這類酒是采用液態發酵,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香精、香料勾兌而成的白酒。所以主要原料是食用酒精,而不是純糧,另外還有各種添加劑,因此,不管是營養還是口感,都是不能同黃酒和純糧固態白酒相比的!不過這種酒是國家允許生產的正規酒,只是品質較差而已。如果是用工業酒精勾兌出來的白酒,這是一種違法違規的白酒,是不能飲用的劣質酒,不但沒有任何營養和風味,而且喝了會有損身體健康!因此,我只想說:有著幾千年歷史、用純糧釀造的黃酒,一定是優于目前市面上的酒精勾兌酒。
加飯酒
如今人們生活富裕了、國家也強大了,制約黃酒發展的歷史離我們一去不復返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讓滋養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黃酒重回我們的餐桌,走進我們的生活?
我是家常美味,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大家覺得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留言指導,我每天在這里為大家討論美食相關的話題;分享美食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您的收藏+評論+轉發,關注+點贊,將是我繼續奉獻優質美食內容的強大動力,下期再會!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