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高中是孩子們學習生涯中負擔最重的階段,褪去了中學時代的稚嫩,孩子們面臨的學業壓力更重,未來的考學壓力也在困擾著家長們。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歡什么,同學們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喜歡哪些科目、有什么樣的特長。
在高考前,所有人想的都只是考個高分,非常簡單。一直到高中畢業,經歷完高考才如夢初醒:應該給孩子選什么專業?
很多專業高中時候看來非常高大上,可是上了大學才發現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樣。上大學后,有“十大專業”最讓人后悔,排名按照先后,家長同學們提前避雷。
讓人后悔的第一名就是學醫,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一點沒錯。
別人都是高考完了,上大學就輕松了,學醫卻是天天賽高考,要問考試的重點是什么?別問,整本書都是重點。
很多人覺得醫生是鐵飯碗,那也得先找得到工作才行。學醫如果不考研,很難找到工作,然而學醫本科五年,研究生又三年,畢業直接奔三了。
土木工程是大學生第二后悔的專業,別問為啥,問就是學完感覺整個人“又土又木”。
考學之前覺得學土木工程后,可以站在設計圖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考完才知道,自己就是被人指點的那個“搬磚的”。
別人上學、實習,打扮得漂漂亮亮,土木的女孩子卻要穿著安全帽去工地。咱們工人有力量,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女孩子還不好找工作,實在太慘了。
家長們似乎都偏愛教育方向,覺得孩子未來當老師,既穩定又有面子,然而實際上,學教育專業的苦,也只有學了的同學們才懂。
舉個例子,“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光是看這個專業名字,就知道學起來有多鬧挺了吧。別說了,想捂進被窩哭一會兒。
至于就業的問題,除了考公、考教師編,還有什么出路?基本沒有。
都說學會計不愁找工作,不過,你得先考證,上學期間就有考不完的證,畢業之后亦然。會計人不是在考證,就是在考證的路上。
還有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就是學會計類專業的普遍都是女孩子,然而會計是整天跟數字打交道,數學不好的女孩快逃。
前面幾項先別訴苦了,英語專業排到這個名字其實有點委屈,因為據說高考要把英語列為選修了?未來還要取消英語這個科目?
救救孩子吧,學了這么多年的英語,最后高考都不考英語了,這不是在搞笑嗎?很多人想象中高薪的翻譯,其實只是極少數,外語專業的多數人都轉行了。
學設計之前:設計師好酷啊!
學設計之后:我好禿啊。
凌晨爬起來修改第N遍方案,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你認為的美感?不好意思,甲方認為這里還需要再完善一下。
如果說學設計只是禿了,那數學專業的同學可以自豪地說:不好意思,我根本沒有頭發。
數學是一項高深的學科,一項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學科,一項……不太適合人類學習的學科。
別人身上是迷人的香水味,再不濟也是清新的洗發水味,化學人就比較厲害了,整個人都是一瓶行走的化學試劑。
每天跟一堆化學實驗打交道,從人間天使熬到人見人怕女博士。生活,難;學化學,更難。
每一個學計算機、軟件的同學,都覺得自己會成為優秀的程序員,然而程序員還是那個程序員,優秀卻與我無關。
一樣的格子衫,一樣的近視眼,一樣的沒頭發,不一樣的是,別人當上CEO迎娶白富美,我卻躲在電腦屏幕前吃泡面。
生物專業聽起來很高大上,好像人均生物學家,然而實際上,多數同學畢業后都去“賣藥”了。
所謂的未來是生物的世紀,可能是屬于博士生的世紀吧,基本上與我無關。
陳老師總結:
專業選得好,年年期末賽高考。
即使很多專業的讓人怨聲載道,但是其重要性還是不可撼動的。
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選到自己最心儀的專業。
今日話題:
你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嗎?
馬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