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抗浪魚:云南獨有的魚種,有“水底鴛鴦”之稱,市場只按對賣云南,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地方,這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水果,而且還有許多極具特色的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云南十八怪”,其中就包括一些特色的美食。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民間有“四大家魚
前言:
抗浪魚:云南獨有的魚種,有“水底鴛鴦”之稱,市場只按對賣
云南,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地方,這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水果,而且還有許多極具特色的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云南十八怪”,其中就包括一些特色的美食。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民間有“四大家魚”,而在云南地區也有四大名魚,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抗浪魚了,它可是獲得了康熙皇帝青睞,并且成為了朝貢貢品的名魚。
這也是云南地區特有的一種魚類,它們喜歡成對的活動,是不離不棄的水底鴛鴦,因此在市面上都是按對賣的。
在30年前這種魚5元錢能吃到一大盆,可是如今卻成為了保護動物,養殖的才能吃,但是售價也要上百元一斤,你們吃過嗎?
抗浪魚的簡介
抗浪魚算得上是一種非常有名氣的魚類了,對于許多的吃貨朋友們來說,應該都有聽說過它的大名。
抗浪魚的學名叫鱇浪白魚,在民間多叫它小花魚、鱇白魚、鱇魚、白魚、抗浪魚、掉鱗魚等,它是鯉科、白魚屬的一種小型魚類。
這種魚長得很像許多釣友們所嫌棄的白條魚,但是卻也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身體細長而成紡錘形,口次上位,眼邊緣是紅色的。體色以銀白色為主,僅有背部較暗,就連它的鰭也是灰白色。
因為這種魚喜歡群體性的活動,并且還是成雙成對的出現,尤其是喜歡在水質清洗,含氧量較高水域環境活動,還常常在開闊的水面集體出沒,具有很強的抗風浪的能力,所以而得名。
不過抗浪魚卻只有在云南地區才有,并且只有云南的玉溪澄江撫仙湖里才有,是當地特有的一種魚類。
曾獲康熙好評而成為了貢品
說起抗浪魚,在歷史上可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曾有過高光時刻。在清朝的康熙年間,在京都任少宰的河陽進士趙士麟為其母辦壽,就特地為他的母親準備了一道家鄉特色的——油煎撫仙湖的抗浪魚,正好被路過的太監聞到了香味,就把它稟告給了康熙皇帝。
康熙聽了之后,也對這種魚很感興趣。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之后,也喬裝打扮之后,去到了趙府,想看看到底什么魚這么香。可是不巧的時,正好就被趙士麟發現了。
了解緣由之后,康熙就問他這是什么魚,為何這么香呢?趙士麟回答道:這是我家鄉特有的一種小魚,當地人叫它海蛆,真名叫抗浪魚。”
康熙聽了之后,說道這魚香味濃郁,美味又鮮香,怎能叫海蛆呢,還是叫它抗浪魚好聽,并且以后要作為貢品送京。”
雖然這個是民間的一個傳說故事,并且還有不同的版本,但是在歷史上,抗浪魚確實是朝廷的貢品,并且也獲得了康熙的青睞。
曾經5元一大盆,差一點吃滅絕
抗浪魚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卻非常的鮮美,這也是它成為云南四大名魚之一的原因。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這種魚還是市面上十分常見,并且很受歡迎的一種魚類,許多人到了這里來旅游了,都會來嘗一嘗,或者是把它當成特色帶回去。
在當時市面上一般都是把它做成小魚干來售賣,或者是腌好的抗浪魚罐頭。在30多年前,市面上所賣的抗浪魚還是很便宜的,不過因為抗浪魚都是成對出現的,往往一塊錢就能買一對,而5塊錢就能買一盆的抗浪魚。
可是到了90年代之后,這種魚的數量就開始大量地減少了,到后來更是差一點滅絕,而為了保護它,于是它也就成為了保護魚類,禁止捕撈和食用了。
有些人肯定會說,還不是因為它太鮮美而被吃滅絕了。其實抗浪魚的數量快速減少,一方面的原因是和當時過度的捕撈有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地引進了一種銀魚。
銀魚作為一種入侵物種,它的食性和抗浪魚很相似,可是繁殖能力卻很強,大量捕食了水中的食物,還有些會捕食抗浪魚的卵,所以導致了野生的抗浪魚急劇減少,而隨著數量的不斷減少,之前幾塊錢一斤的抗浪魚更是價格不斷上漲,最厲害的時候漲到了上千元一斤。直到后來成為了保護動物,禁止食用了。
結束語
幸好在當地一直在加大對抗浪魚人工養殖技術的嘗試,在后來終于取得了成功,這種受保護的魚類又重新回到了餐桌上。但是因為養殖的成本高,養殖的人不多,這種魚的價格也一直不便宜了。在當地抗浪魚一般都要賣到150-200元一斤,這樣的價格確實有點高。
所以在當地的人基本都不吃,只有一些外地來旅游的朋友才會嘗試。畢竟抗浪魚的名聲在外,并且在外地也吃不到,這種魚離水就會死,要吃到新鮮的抗浪魚,只有當地才有。
各位朋友們,你們吃過抗浪魚嗎?估計見過這種魚的人很少,如果去到云南當地旅游了,有機會可以嘗一嘗。雖然150多元一斤有點小貴,可是咬一咬牙還是吃得起的。而且去買的時候要記住,這種魚可是不單賣的,都是按對來賣的哦,這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吧!
張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