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世界上,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優秀文化的東方文明古國,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是整個世界文明中舉足輕重的一頁。就拿美食文化來說,“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我相信這句話就是對中國美食的最好詮釋,比如我國聞名中外的傳統“八大菜系”,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世界上,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優秀文化的東方文明古國,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是整個世界文明中舉足輕重的一頁。就拿美食文化來說,“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我相信這句話就是對中國美食的最好詮釋,比如我國聞名中外的傳統“八大菜系”,就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除了東方文明還有西方文明;除了東方美食的博大精深,還有西方美食的珍貴奢華。而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就是來自西方的一道奢華美食——法國鵝肝。
法國鵝肝,表面聽起來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不就是生長在法國的鵝的肝臟嗎?有這種想法的確也算正常。畢竟鵝屬于一種常見的家禽動物,世界上養鵝的國家不計其數,包括我國在內,鵝一樣是非常普通的家禽,地位還沒有同類家禽“雞”的地位高。因為在我國吃雞肉的人反而比吃鵝肉的人多得多。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法國鵝肝遠遠超出了我們對鵝肝的正常理解。在法國吃鵝肝可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雖然它是每個法國人都趨之若鶩的美食,但對于一般普通的法國老百姓來說,也只能是“望肝興嘆”,往往只在達官顯貴們的餐桌上才能見到它的身影。因為一道正宗法國鵝肝大餐的高昂價格,就能讓一般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充其量逢年過節偶爾品嘗一次了卻一下自己的奢望罷了!
法國鵝肝同魚子醬和松露一起并稱為世界美食界的“三大珍饈”,它在法語中的寫法是“FoieGras”,而其中的“Gras”在法語中就是“頂級”的意思,其珍貴程度與我們國家的魚翅和海參差不多。由此可見,法國鵝肝的名氣之大,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說到這里,很多人感到疑惑,法國鵝肝為何在歐洲和法國人的心目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不就是鵝肝嗎?難道法國鵝肝與其它國家的鵝肝不同?或者說法國鵝肝究竟有著什么神奇的地方?接下來就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為大家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一起來看看吧?
法國人為何如此崇拜和喜歡鵝肝?
歷史原因讓法國鵝肝披上神秘色彩
相傳法國鵝肝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人。也就是說鵝肝的吃法和美味最早是由羅馬人發現的,后來才慢慢流傳到法國。到了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作為貢品進貢到宮廷獻給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當他吃了鵝肝之后,覺得味道異常鮮美,并連連稱贊,同時還把這道美味同宮廷的官員們一起分享。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的生活從古至今都以“浪漫和藝術”而著稱。因此在法國,藝術家、作家以及音樂家們的影響力都很高,而被法國國王所稱贊的鵝肝,同時也贏得了他們的青睞并加以廣泛宣傳,從此法國鵝肝不僅在法國名聲大振,而且也很快傳遍整個歐洲,進而奠定了法國鵝肝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珍貴奢華”地位。
法國鵝肝與中國鵝肝(普通鵝肝)有何不同?
營養成分含量多少不同
法國鵝肝與我國普通鵝肝相比,雖然營養成分上一樣,其營養價值都很高,主要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法國鵝肝的脂肪含量高達50%左右,要比普通的鵝肝高出許多,這也是導致法國鵝肝在味道和口感上不同于中國鵝肝和普通鵝肝的重要原因。
鵝的品種不一樣
法國鵝肝并非只要是鵝的肝臟都能作為原材料,而是來自于專門為法國鵝肝而養殖的一種特有品種,名叫“西南灰鵝”。西南灰鵝就是法國鵝肝的專用鵝品種,其它所有鵝肝都不能成為法國鵝肝的制作原材料。
而即使是專用的西南灰鵝,也不是所有的鵝肝都能達到要求,在顏色、完整度和重量上都有極為嚴苛的要求。比如優質的法國鵝肝重量要在1公斤以上,而重量太輕或者外觀顏色不對以及有破損的鵝肝是不能用來做法國鵝肝的,只能是用來加工成鵝肝醬等一些調味品,甚至是扔掉不要。
然而我國的鵝肝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一種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食材,很多人根本都不吃,即使吃也只是作為家禽類的一種普通內臟食用而已,只要新鮮沒變質即可,沒有任何特殊要求。
吃法和口感不同
法國鵝肝在法國是一種珍貴食材,自然其烹飪方法也極為獨特。在法國能夠制作出正宗法國鵝肝菜的廚師也并非是一般的普通廚師,而是專業的法國鵝肝廚師。法國鵝肝在法國主要有兩種傳統的烹飪和食用方法。
一種是先將鵝肝小火微煎之后,再輔以特種醬料或者波特酒一起食用;另一種是事先將其它食材和鵝肝一起經過特殊烹飪工藝相互混合在一起,然后再煮熟放涼,最后切片冷吃。而制作法國鵝肝,經常要與之搭配的食材有法國著名的葡萄白蘭地、水果白蘭地、松露和波特酒等法國著名食材。因此從法國鵝肝所用到輔料食材的珍貴程度就可以彰顯出法國鵝肝的高貴與奢華。
如此精挑細選的昂貴食材加上廚師們高超的烹飪技藝,從而造就了法國鵝肝與眾不同的口感。細膩嫩滑與綿軟之中,散發出濃濃的奶油香氣,咬上一口,入口即化過后,便是久久無法散去的回味與甘甜,令人欲罷不能。
而在我國,鵝肝便是一種普通的食材,一般人只吃鵝肉不吃鵝肝,即使吃也是采用最為普通的煎炒鹵燉等烹飪方式,但是吃起來的味道一般是又腥又柴,所以很不討人喜歡。而偏偏對于鵝肉,才是中國人的心頭愛,比如著名的廣式燒鵝、客家燜鵝和火焰醉鵝等。
養殖方式不同
我相信,除了法國專門用于制作法國鵝肝的西南灰鵝之外,其它地方包括我國在內的鵝都是采用自然的放養養殖方式,讓其自由活動和自由覓食,遵從鵝的自然生長規律。
然而專用于法國鵝肝的西南灰鵝,其養殖方式簡直就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換句話說,法國人養殖灰鵝完全是由人在控制其生長和進食的。用于制作法國鵝肝的鵝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但不能自由活動,而且讓它在進食之后人為強迫一直保持站立姿勢,同時進食方式不是遵循鵝餓了再自行進食的自然規律,而是采用人為的“強行填充灌食”方式。也就是將事先配制好的飼料用一根管子直接伸到鵝的胃里,通過電動泵強行灌食。
正是因為這種反人類、反自然的粗暴養殖方式,就會導致鵝在大量進食而又少于運動的情況下,大量脂肪在肝臟堆積,促使鵝肝短時間內迅速膨脹長大,重量增加、而且顏色也非常純正。等到鵝肝重量和大小差不多是普通鵝肝的十倍左右時,就開始宰鵝取肝,制作法國鵝肝。
由此可見,法國鵝肝之所以出名,它的養鵝方式與我國乃至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養鵝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說白了法國人養鵝是為了長鵝肝,而我國養鵝是為了長鵝肉,目的不同,自然手段就不同。
寫在最后
常言說得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法國與中國相隔萬里之遙,自然有著各自不同的人文風情和民族文化,法國有紅酒、鵝肝,中國有白酒、魚翅。因此我認為秉承相互欣賞而不強迫接受的態度,才是最為明智的態度。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
王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