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泰證券,李斌)1科技不可或缺的戰略性金屬,全球稀土格局出現變化稀土作為新興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金屬材料,其全球格局正出現變化。從資源儲量角度來看,全球稀土資源儲量CR5高達90%,國內呈現“北輕南重”格局;從稀土礦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泰證券,李斌)
1 科技不可或缺的戰略性金屬,全球稀土格局出現變化
稀土作為新興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金屬材料,其全球格局正出現變化。從資源儲量 角度來看,全球稀土資源儲量 CR5 高達 90%,國內呈現“北輕南重”格局;從稀土礦開采 角度來看,中國產量配額雖持續增長,但據 USGS,其全球占比從 80%(2017)下滑至 58% (2020),全球輕稀土開采已進入多元供給格局;從冶煉端來看,海外公司開始竭力彌補冶 煉產能缺乏的弱勢,但目前全球稀土冶煉分離仍主要依靠中國,中國主導著中重稀土產品 和稀土永磁體的生產。輕重稀土供應情況又有所分化,包鋼集團累積的規模較大的尾礦庫 可保證輕稀土未來供應,而國內大量南方礦山由于環評關停疊加緬甸進口稀土礦呈收緊趨 勢,中重稀土供應上面臨明顯天花板上限。
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科技行業必不可少
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 17 種鑭系和其他相似的元素氧化物的總稱。十七種稀土元素通常 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其中輕稀土包含鑭、鈰、鐠、釹等;重稀土包含釓、鋱、鏑、鈥 等。自然界中共有 250 余種稀土礦,其中中重稀土礦由于價值高儲量少,比輕稀土更寶貴。
稀土的終端應用范圍廣泛,據 Roskill,全球稀土下游需求從用途角度看占比最大的是永磁材 料(2020 年占比近 29%)。永磁材料,又稱“硬磁材料”,是磁性材料的一種,指的是一經 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而稀土永磁(由稀土合金組成的永磁材料),作為永磁材料的 一種,當前已經發展形成具有實用價值的三代產品,分別是第一、第二代釤鈷永磁體和第三 代釹鐵硼永磁體。
釹鐵硼是迄今為止綜合素質最優的第三代稀土永磁體,其中,中低端釹鐵硼多用于箱包扣、 門扣、玩具、磁選等領域;高能釹鐵硼由于性能優異,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風電、智能制 造等眾多新興產業中。
從 2018 年數據來看,我國高性能釹鐵硼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車領域,其中傳統汽車占比 38%, 新能源車占比接近 12%,風電、消費電子、變頻空調、節能電器領域,占比均在 8%-10%區 間。未來,我們認為在碳中和的長期背景下,節能改造需求將帶動稀土永磁電機在新能源汽 車、風電、工業等領域滲透率逐步提升,從而拉動輕稀土中鐠釹,中重稀土中鏑鋱的需求。
全球輕稀土開采進入多元供給格局,冶煉分離產能仍主要在中國
全球稀土資源儲量集中,CR5 高達 90%;國內呈現“北輕南重”格局。全球方面,據 20 年 USGS 統計數據,全球稀土資源總量為 1.2 億噸,其中中國 4400 萬噸,占比達到 37%; 越南和巴西探明儲量分別為 2200、2100 萬噸,合計占比 35.8%;俄羅斯探明儲量 1200 萬 噸,占比 10%;印度探明儲量 690 萬噸,占比約 6%,資源儲量分布較為集中,全球前五 國家儲量占比接近 90%。但其中,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國和緬甸。國內方面,稀土儲量 分布亦高度集中,呈現“北輕南重”格局。其中北方輕稀土礦以包頭白云鄂博、四川冕寧、 山東微山的氟碳鈰礦為主;南方重稀土礦以江西、廣東等地區的離子型礦為主。
全球輕稀土進入多元供應格局。從 USGS 公布的歷史數據看,18 年前,全球主要依賴中國 供應稀土礦,中國稀土礦供應總量占比常年維持高位。18 年起,海外開始強化對自有礦山 稀土資源的開采,稀土產量貢獻占比逐漸提高。據 USGS,2020 年中國配額產量占全球總 供應量的 58%,較 2017 年 80%的占比顯著下降。但因中重稀土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國和緬 甸,因此實際全球只有輕稀土進入多元供應格局,中重稀土仍主要由中國和緬甸產出。
海外公司竭力彌補冶煉產能缺乏的弱勢,但目前全球稀土冶煉分離仍主要依靠中國。據 Lynas (LYC AU)公告,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冶煉廠獲得繼續經營的許可,避免了因環評不合 格而關停的厄運,是目前海外唯一具有稀土冶煉產能的供應商;美國加州 Mountain Pass 礦由 MP Materials(MP US)持有,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礦山,目前主要通過盛和資源(600392 CH)包銷到國內,自身冶煉產能仍處關停中;美國能源燃料公司公告,公司已計劃 將獨居石加工為混合碳酸稀土,運往歐洲新性能材料公司進行稀土冶煉分離,或實現 20 多 年來首次將美國獨居石礦用作原料,在中國境外分離產出氧化物,但其冶煉產能規劃較小, 短期影響或有限。整體來看,目前海外冶煉產能仍嚴重缺乏,據 USGS,中國在世界稀土 冶煉分離市場中仍占據主導地位(19 年產量占比近 90%,冶煉分離技術和成本均處世界領 先地位),擁有從稀土采選到功能產品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并主導著中重稀土產品和下游稀 土永磁體的生產。
輕稀土未來供應有包鋼集團(未上市)的尾礦庫保障,中重稀土供應受限嚴重。包鋼集團 每年從其主東礦采選礦石約 1000 萬噸左右,經過磁選浮選過程得到三類產品:鐵精礦、稀 土礦漿和稀土尾礦。盡管尾礦中稀土品位達 7%左右,但由于工藝等原因,回收利用成為難 題,集團于 1965 年建成尾壩礦,經多年累積,已成為規模較大的“尾礦庫”。包鋼股份(600010 CH)21 年 7 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擁有的尾礦庫稀土儲量折合氧化物 1280 萬噸, 夠全球使用近百年,可保證輕稀土未來供應;而中重稀土方面,國內大量礦山由于環評尚 未復產(贛州稀土自 16 年以來處關停狀態),緬甸進口稀土礦呈收緊趨勢,我們預計未來 3-5 年內中重稀土礦供給天花板約 10000 噸左右(折氧化物),供應上面臨明顯天花板上限。
2 政策驅動行情時代結束,基本面驅動時代來臨
我們依據歷史庫存、產品價格、市場供需將稀土行業發展劃分為三個時代:
1)政策驅動時代(09-16):無新增需求出現,供給完全處于無序狀態,稀土行情僅靠短期 政策催化驅動,屬于脈沖性行情,持續時間短暫;
2)過渡時期(16-18):隨著打黑、環保、收儲等政策共同發力,黑稀土逐漸消失,白稀土 開始實施配額制管理,供給開始由無序轉為有序。我們認為在 16-18 年,伴隨累庫趨勢變 緩,稀土價格觸底回升,政策驅動稀土行情的時代結束;
3)基本面驅動時代(18-至今):18 年后風電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稀土新增需求出 現,供需格局不斷優化,庫存持續去化,我們認為這標志著行業或已恢復健康,進入基本 面驅動時代。
政策驅動時代:收儲等政策創造了 09-16 年稀土價格的大幅上漲和漫長熊市
2009-16 年期間稀土行情的核心驅動因素均在于稀土產業政策的短期收緊(收儲、環保和打 黑等)對供應端產生影響,市場在投機氛圍下推升稀土價格,缺乏真正意義上下游需求拉 動的景氣上升周期。此類政策驅動對供應端產生影響的稀土行情呈現脈沖式價格上漲,且 短期漲幅劇烈,但期間因為仍存在庫存和黑稀土未被有效遏制,總是形成脈沖性行情,持 續性較差,往往稀土價格在幾個月內沖頂后便回落至穩態區間。
2009-12 年收儲催化稀土行情,稀土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過后的龐大社會庫存持續傷害稀土 產業。2007-09 年期間,世界金融危機導致稀土價格持續下跌,走私嚴重;為減小我國稀 土資源流失的風險,國家推出了更嚴格的出口數量管理、開采和生產總量控制政策。在 2009 年醞釀的收儲預期更是引起了全球市場對稀土緊缺的恐慌。氧化鐠釹從 2009.7.17 到 2011.7.12 的歷史高點共上漲了 1737%,氧化鏑上漲 2299%,稀土價格的大幅上漲擾亂了 出口秩序,引發了更嚴重的非法開采和走私,也抑制了下游企業需求;受限于大幅提高的 原料成本,部分重要的稀土應用領域轉而尋找替代產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稀土功能材料 及其應用產業的發展,市場囤積大量庫存;稀土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之后隨即大幅下挫,隨 后稀土行業進入漫長的熊市。
2012-16 年供給端結構性改革,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庫存問題。1)環保普查常態化,稀土產 品建立追溯體系,打黑手段不斷更新強化,黑稀土得到有效遏制;2)稀土行業完成整合, 礦山和冶煉收歸六大集團,國家配額限產并逐步淘汰落后產能;3)收儲方式由商儲轉為國 儲,采取“少量多次”方略,加速庫存去化;4)開發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專項項目等,擴展 下游需求,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顯著新增需求。這些政策在淘汰落后產能、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下游應用水平和綠色生產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積極 進展,歷史遺留庫存不斷被消耗。
過渡時期:黑稀土淡出歷史舞臺,需求持續提升,累庫趨勢迎來拐點
16-18 年累庫趨勢放緩,稀土產品價格基本觸底,行業拐點顯現。16 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 年,國家對環保要求更為嚴格(贛州稀土礦因此停采),且依然對稀土進行較為嚴格的開采 和生產總量控制;而國內經濟 2017 年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稀土 產品提出更大需求,最終導致稀土供需出現錯配,累庫趨勢變緩,稀土價格觸底回升,標 志著行業拐點顯現,政策驅動稀土行情的時代或已結束。
基本面驅動時代:新增需求出現,供需格局進一步優化,行業或已恢復健康
18 年后新能源汽車和風電的快速發展帶動稀土新增需求出現,供需格局持續優化。進入 2018 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和充電設施等政策持續調整和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 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18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 100 萬輛大關。同年,我國 風電發展也進入全面加速期,據新華網,海上風電當年新增裝機容量 161 萬千瓦,累計達 到 363 萬千瓦。在新能源汽車和風電快速發展下,據《“新中國 70 年”稀土產業回顧與展望》 (2019)1,2018 年稀土氧化物的市場需求達到 18 萬噸,但國內開采配額只有 12 萬噸, 供需差距達 6 萬噸,雖然同期海外部分礦山開始貢獻輕稀土,但供需也剛剛平衡。同時 19 年受緬甸封關影響,稀土產品價格出現小幅上漲,中重稀土的供給開始顯著收緊,庫存持 續去化,這標志著行業或已恢復健康,進入基本面驅動時代。(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21-25年輕稀土或維持緊平衡,中重稀土或面臨持續緊缺
展望后市,雖然包鋼集團的尾礦庫可保證未來輕稀土的供應,但氧化鐠釹的每年實際產出 仍受限于國內冶煉配額指標,在海外增量有限情況下,考慮到國家在匹配稀土下游需求的 同時力求保持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態勢,我們給出國內配額復合增速保持在 20%的 假設,測算預計 21-25 年輕稀土鐠釹或處供應偏緊格局,而中重稀土鏑鋱或持續供不應求:
1)我們測算 21-25 年氧化鐠釹需求增速 CAGR 約 12.3%。預計 2021-2023 年輕稀土鐠釹 需求量為 7.3/8.0/8.9 萬噸,供需缺口分別為-0.52/0.02/0.33 萬噸,供需維持偏緊格局;考 慮到包鋼積累的大量輕稀土尾礦庫,未來鐠釹供給潛力相對充足;
2)我們測算 21-25 年氧化鏑的需求增速 CAGR 為 19.9%,預計 2021-2023 年需求量分別 為 0.15/0.17/0.21 萬噸,供需缺口分別為-2/-64/-241 噸;21-25 年氧化鋱的需求增速 CAGR 平均為 14.3%,預計 2021-2023 年需求量分別為 556/624/710 噸,供需缺口分別為 -117/-114/-145 噸,中重稀土鏑鋱趨于供不應求,且缺口不斷擴大。考慮到鏑鋱的供應問題 因環保等原因短期難以改善,且高端需求占比或增加,供不應求格局或長期存在,但技術 進步可能導致高性能釹鐵硼里中重稀土用料單耗繼續下降,供給不足問題屆時或相對改善。
供給:國內配額限制,海外增量有限,供應偏緊格局持續
海外雖開始加速彌補稀土供給不足的弱勢,但短期增量有限。目前海外輕稀土礦供給集中 度非常高,澳洲 Lynas、美國 MP Materials 貢獻主要產能,除此之外,海外其它新建稀土 礦山項目則均尚處早期,短期供給增量非常有限:1)據 MP Materials 公告,美國 Mountain Pass 在 2018 年復產且產量快速爬坡,現已基本達到滿產,后續帶來的增量有限,其在美 國本土雖具有冶煉產能,但是處于停產狀態,短期難以恢復;2)據 Lynas 公告,Lynas 馬 來西亞工廠已于 2020 年 5 月 4 日重啟,設計年產能為 2.5 萬噸 REO,是海外唯一的稀土 冶煉分離產能,當前產能利用率實際已居高位;
國內環保政策常態化,緬甸疫情下供給擾動加大,中重稀土供應增量有限。受環保法規的 影響,江西省內中重稀土礦自 2016 年以來就一直處于關停狀態。為了滿足下游需求,我國 開始從緬甸進口中重稀土礦。中國 2018 年從緬甸進口稀土氧化物約為 2.6 萬噸,與中國中 重稀土開采配額相當。此后,從緬甸進口稀土礦持續減少,2019 年緬甸多次封關導致進口 量減半,2020 年疫情、傳統雨季、濫開濫采導致高品質的優質資源銳減等因素導致緬甸混 合碳酸稀土進口量再減,緬甸稀土供應增量有限。
因此整體來看,在海外增量有限、環保和打黑政策常態化格局下,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 供應彈性進一步被削弱,在國家政策嚴格控制國內稀土供給的背景下,六大集團掌控的稀 土開采冶煉配額或將成為未來 3-5 年影響全球稀土供應的主要可變量。
需求:21-25 年全球磁材需求 CAGR 預計達 12.9%,或持續拉動稀土需求
在碳中和+電驅化+智能化的趨勢下,新能源汽車、汽車 EPS、節能家電、風電等領域的快 速發展將持續拉動磁材——釹鐵硼的需求,我們預計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對高性能釹鐵 硼的需求占比將達到 39.8%;直驅永磁風機滲透率提升也有望撬動釹鐵硼需求加速釋放, 2025 年需求占比達到 12.4%,而節能電梯、3C 消費電子產品、傳統汽車對高端釹鐵硼需 求占比變化相對平穩。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認為在重卡和工程機械電驅化的背景下,工業 永磁電機滲透提升或貢獻較大潛在新增需求。
新能源汽車 2025 年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占比達 39.8%,或為最重要的增量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2090 萬輛,21-25 年 CAGR 高達 38.3%。2021 年 以來,新能源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 2021-2035》, 到 2025 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滲透率要達到 20%。而碳中和已逐漸成為海內外大國未來強 有力約束,全球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周期將持續。據此,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在 2021-2025 年維持快速增長,測算行業銷量有望在 2025 年全球有望達到 2090 萬輛。
21-25 年新能源汽車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 高達 44%。據 Adamas Intelligence 數據,2019 年全球銷售的乘用電動車中約 97%搭載了永磁電機。鑒于永磁同步電機能量轉 換效率較高、且能耗較低,在同等功率下永磁同步電機的體積更小,預計未來或有更多電 動車型使用永磁同步電機,疊加未來電動車的功率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永磁驅動電機 或 為 未 來 高 性 能 釹 鐵 硼 需 求 最 重 要 的 增 量 。 據 正 海 磁 材 (300224 CH) 公 告 和 StanfordMagnets,2020 年純電動車(EV)單車釹鐵硼毛坯消耗量約為 4.5kg,混合動力 車(PHEV)單車用量約 2.3kg,我們預計 21-23 年新能源汽車領域氧化鐠釹需求量分別為 0.64/0.95/1.36 萬噸,氧化鏑需求量為 339/476/648 噸,氧化鋱需求量為 150/200/257 噸。
“碳中和”驅動下,風機+節能電梯有望拉動需求加速釋放
21-25年全球風電領域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達 11.1%。風力發電相對于太陽能, 開發成本較低;相對于水電,儲量較大、建設周期較短且對環境影響較小;相對于核能, 建設成本較低,因此風電是全球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徑。2020 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同比增長 53%,但現有的增長速 度仍難以滿足在 2050 年實現全球凈零排放的需要,風電的快速發展仍將是全球達成降低碳 排放目標的重要支撐之一。風力發電中的直驅式交流永磁同步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 效率高等優點,其滲透率不斷提高將帶動釹鐵硼永磁體需求加速釋放,我們預計 25 年全球 直驅永磁風機需要高性能釹鐵硼 3.2 萬噸。
21-25 年全球節能電梯領域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 達 10.8%。據中國電梯協會, 驅動系統采用釹鐵硼永磁同步曳引機的節能電梯比普通異步電機節能傳動效率提高 20%, 同時降低 40%的損耗。據國家統計局,2020 年我國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產量為 128.2 萬臺,累計同比增長 7.8%。伴隨 1)房地產、軌道交通的建設將支撐我國電梯業持續高速 發展;2)存量市場更新替換需求將快速增長;3)老房加裝電梯帶來的需求正呈現加速增 長趨勢;4)中國節能減排政策推進,節能電梯優勢愈加明顯。因此我們預計節能電梯將保 持高增長,從而帶動高性能釹鐵硼需求釋放。按照單臺電梯的曳引機需 6kg 高性能釹鐵硼 進行測算,我們預計 25 年全球節能電梯領域需要高性能釹鐵硼 0.9 萬噸。
全球工業智能化加速,機器人裝機量提升帶動磁材需求穩步增長
21-25 年全球機器人領域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 達 11.5%。2019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保持在 較高水平,全球出貨量為 37.3 萬臺。伴隨 2020 年 COVID-19 加速全球工業體系升級和工 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升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工業機器人的裝機數量還將以 10%左 右的增速穩定增長,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機器人領域消耗釹鐵硼永磁體毛坯量約為 1.5 萬 噸,21-25 年 CAGR 達 11.5%
EPS+釹鐵硼永磁微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給予磁材需求有效支撐
汽車領域 EPS+微電機當前仍為釹鐵硼永磁最主要的需求領域之一,預計 21-25 年全球汽 車 EPS+微電機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 達 10.1%。據華泰汽車中期策略《不懼擾 動,行業復蘇趨勢未改》(2021.05),盡管短期由于全球芯片供應短缺,汽車產銷量受到壓 制,但短期擾動不改復蘇周期。自 3Q21 起芯片供應短缺問題有望環比得到改善,對汽車 產銷量的環比提升起到支撐作用。伴隨:1)釹鐵硼永磁在晶界滲透等技術提升下與鐵氧體 產品的價差逐步收窄;2)智能駕駛化程度提升對各控制電機的靈敏性、準確性等性能均提 出較高要求,電子助力轉向系統(EPS)滲透率提升+汽車微電機逐步向釹鐵硼永磁體材料 過渡,將進一步促進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的需求。我們測算 2025 年全球在汽車 EPS 和 微電機領域的高性能釹鐵硼用量將分別達到 1.60/1.76 萬噸。
節能電器加速滲透,消費電子對磁材需求或重回增長
家電需求的改善及能耗標準的提升促進變頻空調用量大幅增長,21-25 年全球變頻空調領 域對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速 CAGR 達 13%。在新的能效標準體系下,變頻+高能效家用電 器已成趨勢。據產業信息網,假設 21-25 年全球變頻空調產量 CAGR 維持在 13%,我們預 計到 2025 年,全球變頻空調對磁材的消耗量將達到 1.9 萬噸。
智能穿戴市場方興未艾,帶動全球消費電子領域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復蘇(21-25CAGR = 4%)。根據 IDC 預測,全球 TWS 耳機出貨量有望從 2020 年的 1.98 億部增長至 2025 年的 3.9 億部(CAGR:14.6%)。另據 TrendForce 和 IDC 預測,Mackbook 和 iPhone 出貨量 增長帶動的高性能振動馬達和 Magsafe 無線充電線圈消費也有望帶動釹鐵硼需求。
重卡+工程機械電驅化,工業永磁電機滲透或為重要潛在新增需求
重卡+工程機械呈現電驅化趨勢,預計 2025 年帶動全球高性能釹鐵硼的需求分別為 1.1/0.1 萬噸。隨著《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政策的逐步推進,環保趨勢愈發嚴格, 工程機械和重卡車量往更加環保的電動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且據華泰汽車中期策略《不 懼擾動,行業復蘇趨勢未改》(2021.05),得益于:1)物流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2)重卡 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比如治超限載;3)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重卡逐漸淘汰,2016 年以來重卡行業進入上行周期。我們認為永磁電機在重卡和工程機械領域的滲透或成為重 要潛在新增需求。
全球工業永磁電機的滲透應用有望帶動釹鐵硼 25 年需求占比達 10%。2019 年 工業電機市場銷售收入總計超過 257 億美元。且據 IEA,70%以上的工業生產以及 53%以 上的家庭生活都會使用某種類型的電機,電機市場每年的電力消耗量估計為 10,700TWh, 耗電量占據所有應用 53%的份額,因此提高工業電機效率,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勢在必 行。
綜上,我們認為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風電、變頻空調、機器人等產業的快速發展,預計 21-25 年全球釹鐵硼磁體需求增速 CAGR 或達 12.9%,其中新能源汽車 25 年高性能釹鐵硼 需求占比達 39.8%,或為最重要的增量;重卡、工程機械電驅化與工業永磁電機的滲透應 用或進一步擴大釹鐵硼磁體的應用場景,對相關稀土元素的需求提供有力支撐。在海外增 量有限,國內配額復合增速 20%的假設下,預計 21-25 年鐠、釹或維持供應偏緊格局,中 重稀土鏑、鋱或面臨持續供不應求,相關稀土產品價格或趨于樂觀。(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重點公司分析
據五礦稀土 9 月 23 日公告,央企和地方政府正在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此外, 10 月 20 日,國新辦在 2021 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大力推進稀土、 物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我們認為此舉或進一步規范稀土行業高質量發展,行業或將迎來 發展新機遇。我們下述表述僅客觀說明主要幾家公司主要業務和特點。
北方稀土:資源得天獨厚,輕稀土龍頭
全球最大稀土供應商,集團資源儲量豐厚。1)公司控股股東包鋼集團擁有白云鄂博礦稀土 開采權,據公司公告,白云鄂博稀土礦的工業儲量 3600 萬噸,占全世界的 36%,占全國 的 80%以上;2)包鋼股份(600010 CH)21 年 7 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擁有的 尾礦庫稀土儲量折合氧化物 1280 萬噸,約為 Mountain Pass 礦山 10 倍(MP 礦山 REO 儲 量約 130 萬噸);3)在國家稀土生產總量控制計劃中,公司稀土配額常年位居六大集團之 首,20 年公司獲得的稀土礦產品生產指標和冶煉分離產品生產指標占比分別為 52.54%和 47.25%,市場配額占有率優勢顯著;4)包鋼集團下屬子公司包鋼股份(600010 CH)具 有排他性地向公司供應稀土精礦,為公司生產經營提供了原料保障,且采購精礦的價格遠 低于市場價,原料供應享成本優勢。
做強功能材料,下游不斷拓展延伸。據公司公告,公司當前可生產各類稀土產品共 11 個大 類、50 余種、近千個規格。公司冶煉分離產能 8 萬噸/年、稀土金屬產能 1 萬噸/年,稀土 原料產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 3 萬噸/年,產能居全球第一;拋光 材料產能 14000 噸/年、貯氫合金 3000 噸/年,占據國內市場份額半數以上;發光材料 1000 噸/年。
五礦稀土:集團稀土資源豐富,中重稀土標的
集團旗下唯一稀土上市平臺,享有集團大量優質稀土資源。五礦集團是國務院確定的六大 平臺之一,五礦稀土是集團唯一稀土上市平臺。集團擁有大量優質稀土資源:1)江華縣稀 土礦(已探明稀土資源儲量 10.43 萬噸稀土氧化物)已于 2020 年末投產,此外集團還擁有 龍安稀土礦和中山稀土礦等采礦或探礦權證;2)控股 4 家稀土冶煉分離廠,其中興華稀土 設計冶煉分離產能 3000 噸/年,尚未投產。集團承諾若興華稀土連續兩年扣非凈利為正, 則將其注入五礦稀土;3)此外集團與日本村田等企業合資建設了稀土磁性材料、稀土陶瓷 電子材料深加工企業,其中五礦三德稀土材料,可實現年產 5000 噸高性磁粉。
公司核心業務為稀土冶煉分離,20 年稀土原料(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屬)產品的營收和利 潤占比超過 90%,雖暫無稀土開采權,但公司正積極推進圣功寨稀土礦探轉采過程。公司 2020 年享有冶煉分離配額 5658 噸,旗下 3 家冶煉分離企業合計產能 12000 噸(其中贛縣 紅金公司產能為 4600 噸,定南大華新材公司為 4400 噸,廣州建豐公司為 3000 噸)。
盛和資源:全球布局稀土,內生增長+投資并購
海內外雙重布局稀土資源,包銷免受國家配額指標限制。公司借殼“太公天成”之初,并 無稀土礦產資源,通過 2012 年收購漢鑫礦業 100%股權托管大陸槽稀土礦,隨后參股山東 微山鋼研(當前直接持股 3.6%)、冕里稀土(當前直接持股 36%),有效保障稀土原料的供 應。其次公司積極拓展海外資源,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樂山盛和”境外參股了美國 MountainPass 稀土礦和格陵蘭科瓦內灣稀土礦(2016 年底認購格陵蘭 12.5%股權,為公 司單一最大股東)。2018 年 Mountain Pass 礦山開始復產并實現對外銷售;2020 年,公司 與美國礦運營主體 MPMO 協商后修訂了包銷協議,當年實現包銷 Mountain Pass 礦 3.8 萬 噸稀土氧化物,更好地鎖定優質原料的供應渠道,且該礦山產量和進口量不占用公司配額。 此外,公司也與格陵蘭公司持續推進全球第頂級稀土項目科瓦內灣稀土礦的采礦許可申請 工作。據公司會議紀要,目前公司掌握礦源對應鐠釹氧化物約 8000 噸/年。
拓寬業務模式,鈦鋯業務增長進一步補充公司資源。公司通過收購晨光稀土(100%)、廣 西域瀟西駿(20%),獲得了冶煉分離全部 17 種稀土的能力,深化稀土冶煉加工和下游應 用;通過收購科百瑞(100%)、文盛新材,參股豐華冶金(33.5%),設立米易盛泰(51.4%), 豐富了下游產品結構。公司目前具備稀土氧化物分離產能 15000 噸/年、稀土金屬冶煉產能 12000 噸/年。此外,2017 年公司通過收購海南文盛新材進軍鋯鈦業務,鋯鈦業務副產品獨 居石由于富含鏑、鋱等中重稀土元素,也進一步補充公司稀土資源。據公司會議紀要,目 前公司氧化鐠釹的分離能力為 5000 噸/年,計劃到 22 年擴產至 8000 噸/年,稀土金屬加工 產能提升至 20000 噸/年以上,獨居石產量由 1 萬噸提升到 3 萬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鏈接」。
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