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為什么要在溫室大棚里安裝太陽能地暖?設施農業發展的前提是低成本解決能源供給問題安裝了太陽能地暖的大棚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反季節果蔬種植都存在冬季地溫低的問題,輕則會導致農作物生病,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造成種啥的人不吃啥的怪象,重則會導致農
我們為什么要在溫室大棚里安裝太陽能地暖?
設施農業發展的前提是低成本解決能源供給問題
安裝了太陽能地暖的大棚
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反季節果蔬種植都存在冬季地溫低的問題,輕則會導致農作物生病,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造成種啥的人不吃啥的怪象,重則會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是絕收,讓種植戶們非常頭疼。
現有的解決方案中,大多數方案初裝投資成本過高或使用成本太高,安裝后帶來的效益與投資或使用費用不成比例(增產不增效),收回期太長,所以一直以來,大棚供暖是叫好不叫座,那么有沒有一種投資低、效果好、回收期短的供暖方式呢?還真有,它就是——太陽能地暖。
在溫室大棚中,晴日白天的空氣溫度分布是上部高、下部低,陰雨天和夜間的空氣溫度是上部低、下部高,也就是說大棚陰雨天和夜間的氣溫高低是由地溫決定的。
從第一張圖片可以看出,大棚安裝太陽能地暖時,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在棚內北側位置,有朋友可能會問,棚內安裝集熱器,用的還是棚內的熱量,這么做會不會造成棚內氣溫過低呀?對于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首先,集熱器吸收的熱量中,棚內的熱量只占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太陽輻射的熱量。其次,在晴日中午時分,即便是在冬天最冷的時候,大棚也有通風降溫、除濕的需求,我們做的,就是把這部分要白白浪費掉的熱量回收并用地暖+土壤儲存起來,以供夜間和陰雨天使用。
有人問,大棚安裝太陽能地暖后,進入地暖管的水溫會不會太高,影響植物根部的生長呀?
大家完全不用擔心:一是地暖管埋得比較深,離植物根部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大棚內安裝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和所需供暖面積之比要比戶用采暖低得多,通常在1:5以上。三是集熱器內的水溫比較低,很難超過40℃,因為大棚氣溫超過25℃時,它就開始工作了。大家都知道地暖需要的是低溫大流量,也就說當地表溫度顯示20℃時,地暖管的回水溫度絕不會超過25℃(大棚地支路布管基本上都在100米左右),25℃的水流經集熱器后,瞬時升溫10℃非常困準,也就是說進入地暖管的水溫經常在35℃以下。當然,若是水溫太高我們還可以加裝混水裝置或在地溫足夠的狀態下選擇棄用。
大棚中安裝太陽能集熱器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除濕,因為進入集熱器的水溫比大棚內的空氣溫度低,所以棚內的高溫高濕氣體會在集熱器的表面冷凝結露,最后流回棚內,我們可以在集熱器下面安裝導流管,將這些冷凝水收集到棚內水池中,用于灌溉,達到節水的目的。
說到除濕集水,上面圖片中這些集熱器就差點事了,因為它們都是下部進水、上部出水的,在白天,大棚氣溫是上高下低,要想更好的除濕,集熱器就得是上部進水、下部出水,這種集熱器目前只有背流式集熱器。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背流式集熱器的成本極為低廉,僅為上圖中集熱器成本的5%左右(含支架)。集熱效率呢比起上圖中的這些集熱器,只高不低,因為背流式集熱器吸收的冷凝潛熱比其它集熱器多得多。一公斤30℃的水蒸汽凝結成水,大約可釋放0.7KWh的熱量。
一畝大棚安裝太陽能采暖,需要多少錢呢?
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地方,價位不同,背流式集熱器+地暖的材料成本每畝大棚僅需數千元。
在冬季,只要地溫夠,大棚增產40%沒有問題,而且還能讓果蔬提前7~15天上市,至于增效,這不太好說,因為每年的菜價都不相同。
張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