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新華社3月15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5日公布,截至當日零時,香港新增27765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中經核酸檢測確診病例11956例。通過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在今年這波疫情的沖擊下,香港成為了全國抗疫的“重災區”,香港的
據新華社3月15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5日公布,截至當日零時,香港新增27765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中經核酸檢測確診病例11956例。
通過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在今年這波疫情的沖擊下,香港成為了全國抗疫的“重災區”,香港的醫療體系也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
香港疫情
眾所周知,香港的醫療體系極為發達,在全球范圍都排到上名號。可即便如此,面對著“德爾塔克戎”這種具有高度傳播性的新冠變異病毒,仍然是難以支撐。
在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第二次全體會議開始之前所開啟的“委員通道”上,身為人大代表的霍啟剛,在央視媒體的直播鏡頭面前,代表了香港市民向一直以來關心著香港疫情的全國人民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這一幕也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對于霍啟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位出身于香港“豪門”的貴子,與“跳水皇后”郭晶晶的那段戀情,這十幾年里在全國老百姓的口中廣為流傳。
要說起香港的“豪門”,那大家一定會浮想聯翩。比如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還有郭得勝這靠著房地產發家的香港“四大家族”。
不過,要說起香港豪門中的“愛國商人”,還是要數霍英東和何鴻燊這兩個了。
盛名一時的澳門“賭王”
2020年5月26日,在全球久負盛名的澳門“賭王”何鴻燊,因病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
此消息一出,瞬間引來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
大家都知道,何鴻燊在過去的幾十年來,一直把持著澳門的各大賭場,其財產可以以千億為單位來計算。而除了他那富可敵國的資產以外,何鴻燊的私生活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在這個喜愛風花雪月的富豪的一生之中,一共娶了四房姨太太,并育有17個子女。
而除了這些以外,何鴻燊還有一個獨特的身份——他也是第9屆至第11屆的全國政協常委。
那么,何鴻燊究竟是如何才能做到這一步的呢?
1921年11月25日,何鴻燊出生在香港赫赫有名的“何啟東家族”。
由于其曾祖父“何仕文”,是荷蘭猶太人在中國定居,所以何鴻燊的身上擁有著多國的混血血統。其中包括了猶太、荷蘭、英國、中國。
因為要讓自己的家族盡快地融入中國社會,所以到了何鴻燊祖父那一輩的時候,家族的姓氏正式改名為“何”,從此也確定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何鴻燊的父親何世光是香港著名富商,擔任渣甸洋行的買辦,是立法局議員及東華三院主席。而何鴻燊的母親冼興云,則是同樣在當時富甲一方的“冼德芬家族”之人。
所以何鴻燊是在家族聯姻之中誕生的。
由于家庭背景優渥,何鴻燊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少爺生活,就讀于香港最好的學校——皇仁書院。
不過也正是因為富裕的生活條件讓何鴻燊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壓力,所以在學習上他也并不是十分努力,也導致了學業成績一直都很不好。
然而,到了中學時期,因為時局的波動,何家的生意一落千丈,從此何鴻燊的家境急轉直下,徹底變得沒落了。
而在何家家道中落了以后,原本圍繞在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紛紛散去,不在于他們有所往來。
在短短十幾年的人生中,何鴻燊感受到了世態炎涼,嘗遍了辛酸苦辣,于是從這時起,何鴻燊開始奮發圖強,發奮讀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香港大學,并獲得了大量的獎學金。
1939年至1941年,這兩年時間,何鴻燊一直在香港大學理學院的校園中學習,也從中收獲了大量的知識。
1941年,二戰全面爆發,身為軸心國集團成員的日本,與英國決裂,派遣軍隊入侵到了香港。
為了躲避戰亂,何鴻燊只能輟學,跟隨著一家遷移到澳門生活。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何鴻燊開始步入到經商之路的前行階段。
來到澳門以后,何鴻燊先是到了聯昌公司里工作 。
因為自己是混血家庭,所以何鴻燊從小就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這讓他在公司擔任了秘書職務。
何鴻燊的記憶力非常出眾,當時澳門的兩千多個電話號碼他能倒背如流,再加上善于交際,周旋四方,他很快成了這家公司的得力干將,并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1943年,他從公司分到了100萬澳元紅利,這也是他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在戰爭結束以后,何鴻燊來到了澳府的貿易局任供應部主任。
1947年,何鴻燊利用當初在聯昌公司賺到的100萬元紅利,創辦了澳門火水(煤油)公司。之后又與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共同開辦大美洋行,從事紡織品生意,從此以后正式走上了創業之路。
在創辦了公司之后,何鴻燊賺了不少的錢,雖然那個時候澳門仍屬于葡萄牙的管轄范圍,但是何鴻燊與大多數老百姓一樣,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1949年的時候,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何鴻燊興奮地一晚上沒有睡著。他決心,將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很快就來到了。
1951年,在得知中央派出志愿軍前往朝鮮戰場的時候,何鴻燊與其他的一些港澳愛國人士一起,背著港英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將“禁運”物資運往內地,有力支援了前線戰役的進行。
到了1953年,當風頭已經過去的時候,何鴻燊又帶著資產回到了闊別了十二年之久的香港。
終于再度踏上了家鄉的土地,何鴻燊難掩內心中激動,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這片土地上干一番大事業。
當時的香港,在經過日寇的侵略以后,百廢待興,大片的土地等待著開發。由于當時的祖國內地,經歷了連年的戰火,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許多人都為了逃難而跑來這里。這也導致了香港的房產需求大幅上升,所以投資房地產行業是一個絕佳的好時機。
而心思敏銳的何鴻燊第一時間看到了這一點,他一回到香港就第一時間創辦了利安建筑公司,主要從事地產和建筑生意。
靠著房地產生意,何鴻燊大賺了一筆。到了1959年,他的財產已有1000萬港元,成為香港有名的超級富豪。
這個時候,在葡萄牙政府的推動下,澳門的賭博行業又開始興盛了起來。于是,何鴻燊又掉頭回到了澳門,組建了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
1961年,何鴻燊與霍英東等人,一同競標了澳門賭場,憑借這幾個人當時的財力,一舉將其成功拿下。
1962年1月1日,何鴻燊經營的第一個澳門賭場─“新花園”賭場正式開張。
一代“賭王”的興盛之路也就此開始。
在后來的幾十年里,何鴻燊憑借著優于常人的經商天賦,將自己的賭場事業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名下的各大產業,覆蓋了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歐洲、美洲還有澳大利亞在內的全球各個角落。
到了2009年的時候,何鴻燊在富豪榜上的身價為800億,這個數字對于尋常的老百姓來說,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即便是這樣,許多人仍然認為,這一定不是何鴻燊的全部身家,畢竟對于這些富豪來說,將自己的真實財產隱藏起來,相對低調的生活,才能減少一些外界的打擾。
所以,有人猜測,經過何鴻燊這么多年的經營,整個何家的財富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000億,甚至有可能還要更多。
不過,猜測畢竟只是猜測,并沒有真憑實據來佐證。況且這一數字實在是太過于驚人,甚至超過了當時內地很多省的GDP,所以也不是很可信。
但是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何鴻燊的財富有多么的夸張。
有人認為,當財富到了“富可敵國”的境地以后,一定會把國家和法律置于身后而不顧,只顧著自己的逍遙快活。
但是對于何鴻燊來說,卻并非如此。
拳拳的愛國之心
在成為了世界上頂級的大富豪以后,何鴻燊的那顆愛國之心也并沒有絲毫受到影響,他仍然是十分熱衷于為祖國的發展建設事業獻出一份力量,就如同當年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軍一樣。
而與霍英東、李嘉誠等人的致力于向內地地產事業進行投資不同,混血家庭出身的何鴻燊,十分清楚中華文明對于他的意義,于是他在發家以后,一直致力于保護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流失文物的追溯。
他先是在澳門大力推行中西并行的文化發展,打造出了澳門獨有的特色,使澳門得到了一個持續發展的優勢。
1988年,何鴻燊通過多方渠道,花下重金,將一尊極其珍貴的黃楊木雕達摩像購買了過來,之后無償捐獻給了中央政府。這尊達摩像至今仍在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
后來,何鴻燊在文物追溯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貢獻也是越來越大,被他追回的因為各種原因流傳在海外的中國文物也是不計其數,而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了。
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的成員,在美國尋訪到豬首銅像的下落。這尊銅像一直在當地的一位收藏家手中保管著。
之后經過工作人員們的努力爭取,美國收藏家同意將豬首銅像轉讓,而得知這一消息以后,何鴻燊捐款出了人民幣600多萬元,幫助工作人員們將豬首銅像購回。
2007年9月初,何鴻燊又以6910萬港幣從法國的一位收藏家手中購得馬首銅像,并將其捐贈給了國家。
除此之外,何鴻燊本人還十分地鐘愛藝術品,尤其是油畫之類的作品。
2009年6月12日,何鴻燊花費十分高昂的價格,在拍賣會上拍到油畫《南京條約》、《世紀大典》等三幅油畫和兩尊青銅雕塑等五件藝術品,之后全部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
而在公益慈善方面,何鴻燊也是有著頗多的貢獻。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發生以后,何鴻燊第一時間向四川省汶川縣大地震災民捐獻1000萬港元賑濟款,極大地幫助了災區人民的生活物資問題。
2009年,何鴻燊又花費25萬美元,在意大利拍得白松露,為澳門籌得的這些善款,全數捐贈予澳門的慈善團體,惠及有需要人士。
為了表彰何鴻燊為國家和地區所做出的貢獻,他這一生也獲得了許多的榮譽頭銜。
1998年,澳門其中一條新開馬路定名為“何鴻燊博士大馬路”,這也讓他成為了澳門開埠以來首位獲授此項殊榮的在世的中國人。
2001年,在澳門回歸的兩年之后,何鴻燊獲得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蓮花榮譽勛章”。
兩年之后,何鴻燊又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了“金紫荊星章”。
之后,何鴻燊又接連在2007年和2010年獲得了澳門特區政府頒授的“大蓮花榮譽勛章”和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的“大紫荊勛章”。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臨之際,何鴻燊還被邀請擔任了奧運會的火炬手。
之后,何鴻燊又在中國內地多個城市如北京、廣州等授予榮譽市民銜,又在海外屢獲各地政府頒授的榮譽勛銜,其中包括了葡國大十字勛章勛爵、英國O.B.E銜、羅馬教廷圣額我略一世劍袍爵士、法國騎士級勛章、日本瑞寶勛章、馬來西亞拿督斯里榮譽勛銜。
諸多榮譽加身的何鴻燊,已然是享有萬眾矚目的尊貴身份了,而最讓他得意的,則是成為了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這一身份也表明了自己這么多年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也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認可。
在成為了政協常委之后,何鴻燊更是十分看重對國家的貢獻,經常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掏出資金來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不過,即便是已經做出如此貢獻的何鴻燊,卻在逝世的時候,依然沒有得到與霍英東一樣的“國葬”待遇。
這究竟是為何呢?并不是何鴻燊所做的貢獻還不夠,而是霍英東對國家做得實在是太多了。
功勛卓著的霍英東
在現今的香港商界,很有可能再也找不到像霍英東這樣的個人經歷與國家沉浮史和香港的發跡史如此相關了。
霍英東祖籍廣東番禺,1923年5月出生于香港,比何鴻燊要小一歲。
早在幼年時期,霍英東就經常被家人灌輸愛國思想,這也讓他的內心對祖國充滿了濃厚的感情。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戰爭蔓延到了香港,霍英東也被迫輟學,開始步入到社會之中打拼工作。
與何鴻燊那顯赫的家境不同,霍英東的父母只不過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并沒有什么獨特的社會地位,所以霍英東在踏上社會之后,也要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干起。
他先后做過燒煤工、糖廠的學徒、修建機場的苦力,之后還拿出積蓄開過小雜貨店。
不過這些工作的收入都十分微薄,并不能改變他們一家稍顯窘迫的生活。
一直到1948年,在機緣巧合之下,霍英東遠赴東沙島與朋友合股開始做打撈海人草的生意,開始從事海上駁運業務,也正式開啟了他的創業生涯。
1951年,正當抗美援朝戰事進行地如火如荼的時候,作為“聯合國軍”的一員,英國政府對香港地區設置了禁令,明確規定不允許香港的市民私自運輸物品到中國大陸。
這一禁令正是為了防止香港的商人運輸物資去支持戰事。
恰巧在這個時候,從前線傳來了戰士們缺少物資的消息。聞到風聲的霍英東,無視港英政府的禁令,冒著極大的風險,私下里偷偷組織了船隊(其中也包括了何鴻燊),他們購買了大批物資,通過海上暗道,將這些物資送到了大陸,以此來支持在前線英勇抗戰的志愿軍們。
也正是這個時候,霍英東與中央政府開始產生了親密的關系。
到了7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剛剛確立改革開放的發展政策,國家的經濟環境一片荒蕪,急需一些資本力量的注入。
這個時候,又是霍英東第一個站出來,代表香港商人來到內地進行投資,先后建立了中山溫泉賓館、廣州白天鵝大酒店和汕頭大學,為國家的房地產事業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在他的帶頭之下,又有一大批的港商紛紛涌來內地投資,這也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我國能夠平穩度過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早在改革開放以前,霍英東就一直幫助內地解決各種事務了。
從70年代初期開始,中央為了加強與香港之間的聯系,屢次派出新華社的記者前去訪問。每次這些記者都是由霍英東來招待的,甚至很多次霍英東都讓記者朋友們住在自己家里,還幫他們介紹香港當地的名人富豪來方便他們采訪工作的進行,這大大促進了兩地之間的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1997年7月,霍英東獲得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大紫荊勛章”。
這也讓他成為了香港回歸以后第一批獲得“大紫荊勛章”的香港商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和香港政府對霍英東有多么地看重。
之后沒過多久,霍英東就成為了第五屆的政協委員,后來更是任職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06年10月28日,霍英東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為了表彰霍英東這幾十年來對國家所做出的的突出貢獻,他的葬禮按照“國葬”來進行,不僅在霍英東的靈柩上蓋著五星紅旗,香港地區更是專門在這一天為其降半旗來表示哀悼。
這也讓霍英東成為了迄今為止唯一享有這份殊榮的香港商人。
現如今,霍英東與何鴻燊這兩位頂級富豪都已經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不論在經商之路上他們有多少被人捧贊的優點和詬病的缺點,但卻永遠無法將他們對祖國所做出的功績給抹殺掉。這也將永遠刻在每個后人的心中。
希望在未來,可以有更多的香港商人,像這兩位一樣,為了祖國的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