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公司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寧波粉末冶金廠,專注于粉末冶金領域。經過多年經營于2004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4年入股科達磁電,布局軟磁領域。2016年通過定向增發,擴大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零件產能,加速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布局。2019、20
公司前身是 1958 年成立的寧波粉末冶金廠,專注于粉末冶金領域。
經過多年經營于 2004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2014 年入股科達磁電,布局軟磁領域。
2016 年通過定向增發,擴大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零件產能,加速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布局。
2019、2020 年通過并購切入 MIM 業務,收購東莞華晶、上海富馳。
公司主營業務
主營業務有三塊:PM(粉末冶金),SMC(軟磁粉末),MIM(金屬注射成型)
2019 年,公司以收購東莞華晶為契機,切入 MIM 板塊;
2020 年 2月,公司以 10.39 億元收購國內金屬注射成形龍頭—上海富馳 75%股權,公司迅速進入MIM 板塊第一梯隊。
MIM產品主營用于消費電子領域,包括手機卡托、折疊屏鉸鏈、智能手表外殼等等。
2020 年富馳主營收入 11.28 億元、華晶主營收入 2.61 億元。
公司主營SMC的子公司為科達磁電 。
科達磁電 2000 年成立,經過 20 多年發展,目前是國內軟磁材料行業領先企業,主營鐵粉芯、合金磁粉芯的生產及銷售。
目前科達所生產的軟磁材料在服務器電源、汽車、家電、光伏逆變器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2021年 1~9月,軟磁材料銷售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達到 3.7 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14%以上。
為公司傳統主業,主要產品為汽車零部件,這部分業務隨著國內、國際汽車的銷量會上下波動。
2020年由于全球汽車銷量下滑,業績不太理想。2021年汽車業雖然存在缺芯問題,但是業績仍有較快增長。
公司在行業內的優勢
東睦股份2021年上半年,各項業務的毛利率情況如下圖,基本徘徊在20%上下。
我們分別比較東睦各項業務與行業龍頭公司的差異。
國內SMC軟磁業務的龍頭是鉑科新材,兩者的毛利率對比如下圖。
目前東睦科達的毛利率和凈利率都遠低于鉑科新材,并且有將近15%左右的差距。
東睦于2022年1月收購上游的粉末原料生產商德清鑫晨公司后,有望提升軟磁產品的毛利率。
2021年1~9月,鉑科新材軟磁業務營收5.22億元,凈利0.84億元,東睦科達營收3.7億元,凈利潤0.24億元。
短期內,東睦科達還是難以撼動鉑科新材的地位。
在MIM領域,精研科技是國內龍頭,東睦子公司富馳排名第二。
公司2021年上半年,MIM 板塊銷售收入 4.76 億元,同比減少 8.01%,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的 27.71%。
精研科技2021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9.14億元,1~9月份共實現銷售收入17.22億元,單三季度收入8.08億元。
東睦的MIM業務毛利率大約在23%左右,而精研科技2021年三季度毛利率和凈利率為 31.08%和 13.58%,均比東睦要高。
可見東睦整合富馳股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1年上半年,公司PM粉末冶金制品銷售 10.06 億元,同比增長 48.28%。
公司的利潤預估
2022年,我們假設公司經營正常的話,那么預計三塊業務均能實現穩健增長。
其中SMC板塊有望實現8億元銷售收入,按照10%凈利率預估,凈利潤0.8億元。
MIM板塊有望實現12億元銷售收入,按照5%凈利率預估,凈利潤0.6億元。
PM板塊有望實現20億元銷售收入,按照6%凈利率預估,凈利潤1.2億元。
三塊業務總計凈利潤2.6億元。
按照30倍的PE預估,公司股票市值為78億元,對應股價為12.66元。
最后總結
東睦股份在大手筆的收購了MIM業務和SMC業務后,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PM、SMC、MIM板塊的粉末冶金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光伏、折疊屏等行業的發展是公司潛在的增長動力。
公司有望維持其在粉末冶金行業的規模優勢,同時收購的幾家公司,均為行業內排名前三的領軍企業,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是與第一又明顯的差距。
因此公司后續的發展需要管理層充分發揮水平,做好三塊業務的整合,特別是MIM業務,這樣才能發揮1+1+1 > 3 的效果。
潛在風險:公司在收購上海富馳、東莞華晶、科達磁業后,商譽較高,萬一商譽減值,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凈利潤。
就像2021年業績預告發生的那樣。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