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南方很多農村地區,有著一種很多北方人難以理解的文化,那就是宗祠文化,一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個祠堂,如果村里有多個姓氏的,還可能有多個祠堂,就像我們村里,主要有王氏、程氏、朱氏等,目前已修建了王氏宗祠、程氏宗祠和朱家祠堂。一般來說,有什么重要
在南方很多農村地區,有著一種很多北方人難以理解的文化,那就是宗祠文化,一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個祠堂,如果村里有多個姓氏的,還可能有多個祠堂,就像我們村里,主要有王氏、程氏、朱氏等,目前已修建了王氏宗祠、程氏宗祠和朱家祠堂。一般來說,有什么重要活動時,會在祠堂里舉辦,比如紅白喜事,有的人家會在祠堂里安排唱黃梅戲,很多村民會到現場圍觀。如果是一些祭祀的日子,同一個姓氏的人員,也會在祠堂中商議,可以說不少地方將祠堂演變成了村民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當然,由于祠堂中還會放置一些家族先輩的靈位,所以在里面舉辦什么活動,還是比較莊重的。
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很多農民有能力為自己的家族做一些事,特別是老一輩農民,也希望通過宗祠,讓自己的子女了解過去,了解家族的發展情況,所以重建姓氏祠堂在南方多地農村盛行。當然,修建姓氏祠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對姓氏來源進行梳理,很多時候還得到全國多地走訪,對家族成員進行輩分安排,列出相應的名單,同時,還得走一些審批手續,與普通的房屋相比,宗祠的建筑面積多半是超出標準了的,如果是建含有“天井”的房屋結構,那么格局又不一樣了。在農村修建宗祠,微塵微視界認為有兩個大問題是需要考慮好的,一個是建設資金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如何讓宗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農村建祠堂如何解決資金問題
1、家族成員自愿資助。修建較大規模的宗祠,所需要的資金是不小的,如果是用上手工雕刻的一些老古董,里里外外加起來300-500萬也很正常,如果是建一個200平方左右的祠堂,開支往往也在100萬元以上。對于普通農民來說,這筆費用往往是承受不起的,不過,人多力量大,家族成員都出一些費用,往往這事就成了,可以說大部分農村宗祠,都是靠各家出些費用建成的,當然,這需要遵從自己的意愿。
2、設立一定的籌款比例。老一輩農民,有著很強的宗族觀念,特別是在互相幫助下環境下生活的,更是認為家族成員之間應該和諧、團結等,所以認為有必要修建宗祠。比較可行的操作是,將資金總額進行拆分,按照成員數量確定比例,就像我們村里當時修建祠堂時,籌款的標準是每個成年男丁出1000元,女性不用出費用,當然,如果自己要求支持300-500元,也同樣歡迎,設立統一標準,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3、成功人士可適當多捐。雖然說人不分三六九等,但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過得普通,有的人相對成功,經濟實力相對較好。這部分人不防多出些,我們那里當時籌款時,也考慮到了這點,在機關單位上班的,基本上沒有低于2000元的,如果是在外面當老板的,大部分是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會出1萬以上。當然,具體出多少會看個人意愿,不會有強制要求的現象,很多人也希望同一個家族能有聚集的場所。
4、上級資金扶持。說實話,修建宗祠獲得上級扶持資金的很少見,大部分還是靠村民自己解決,上級能夠早點把審批手續辦好就很不錯了。不過,有的祠堂也是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扶持的,因為少數祠堂年代久遠,可以說是老古董了,用老家的話來說,是“老古跡”,一些古建筑可以說是文物。此時進行維修或者復原一些古建筑,得到上級部門認可后,還可能獲得專項資金。
二、如何讓農村祠堂發揮更大作用?
1、定期專人看護,加強日常維護。有的地方,祠堂建完后大部分時間都是大門緊閉的,只是偶爾在里面舉辦一些活動,會發現這樣的祠堂很容易衰敗,要不了幾年房屋就可能漏水、倒塌等現象,就跟農村的一些老房子一樣,沒人居住的房子,有個3-5年,就會逐漸衰敗。想要祠堂發揮應有的作用,那么就得學會珍惜,村民一起想辦法保護好,可以定期安排專人居住在里面,并且做好一些日常的維護,哪些地方有破損的,要及時進行修復。特別是南方農村,梅雨季節濕度較大,木制材料容易腐朽,需要做好通風。
2、增加宗祠的使用頻率。如果一個宗祠使用頻率很低,比如只有逢年過節才開門,實際上這就失去了建設的意義。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要想辦法把祠堂當做村民聚集活動的場所,比如村民舉辦酒席時,可以安排在祠堂里,如果家族需要商議什么事情時,也可以把人召集在祠堂里。充分利用祠堂,把村民的一些集體活動,盡可能放在里面,無形中讓大家感受到建祠堂的好處,這樣祠堂的作用就會更大。很多人懷念以前農村互助的氛圍,你家有什么事,他家會主動上門幫忙,也不需要有什么酬勞,等他家有事需要幫忙時,你也會挺身而出,這種氛圍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文化,合理利用宗祠,一定程度上可以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
3、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有的村莊宗祠文化做得較好,也傳遞出許多積極意義,比如我高中同學所在的那個村莊,每年大年三十那天,全村的男人都要到祠堂里干活,打掃衛生,準備年夜飯,女人那天是不用干活的,晚上會在祠堂里辦流水席,全村的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同時還會準備一些表演節目,給老人、小孩發現金紅包,一片熱鬧的景象,這樣過年的氣氛就不一樣了。還有的村莊,會在高考后,把一些考上大學的同學,在祠堂里安排一個獎勵儀式,勉勵更多的年輕人。多開展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那么祠堂發揮出來的作用就不一樣了,會成為村民心目中的文化中心。
4、把宗祠文化代代相傳。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興衰,往往伴隨著一種文化的興衰,興旺的家族,一定有著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老一輩人指引著下一輩人,實現代代相傳。這種文化充分利用好了,可以說也是鄉村振興的一部分,因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可以上升一個臺階,特別是農村互幫互助,家族成員之間愉快相處的氛圍,心往一處使,村集體的經濟建設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部分農村地區修建宗祠,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需要理性看待,有條件的年輕人,也應當積極參與建設,特別是在前期規劃上,可以采取一些古代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讓祠堂具有一定的古味,同時又結合當今的實際情況。從某種程度來看,農村修建宗祠,很多時候是一種精神寄托,正確引導,加上老一輩人的傳承,這種宗祠可以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聚集地。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