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Wind數據顯示,生豬自繁自養養殖利潤已經連續四周低于-500元/頭。在此不振的行情下,上市豬企近日公布的3月份生豬銷售業績卻普遍呈現出欄量不減反增的現象,到底為何?本期《農財數讀》將對此展開分析。牧原月出欄量近600萬頭,比7家豬企出欄
據Wind數據顯示,生豬自繁自養養殖利潤已經連續四周低于-500元/頭。在此不振的行情下,上市豬企近日公布的3月份生豬銷售業績卻普遍呈現出欄量不減反增的現象,到底為何?本期《農財數讀》將對此展開分析。
牧原月出欄量近600萬頭,比7家豬企出欄總量還多200萬
根據目前已公布3月生豬銷量的8家上市豬企數據來看,牧原和新希望分別以598.6萬頭和142.69萬頭的成績創下單月出欄歷史新高。
其中,牧原以單月出欄量近600萬頭的絕對優勢遙居榜首,比其余7家豬企的出欄總和還要多215.26萬頭。
此外,溫氏則以144.84萬頭位居第二,比2月銷量高37.94萬頭。溫氏對此解釋稱,2022年3月公司肉豬銷量環比上升,主要是2月份銷售天數較少,肉豬出欄量較少所致。
觀察8家豬企的環比和同比數據均可發現實現增長。其中,環比增速超100%的豬企分別是金新農(192.77%)和正虹科技(102.32%);同比增速超100%的豬企分別是牧原股份(111.30%)、溫氏股份(143.63%)和金新農(171.44%)。其中,環比和同比增速最快的豬企均是金新農,3月出欄量就比1-2月出欄量總和還要高5.96萬頭。
值得關注的是,同比增幅僅此于金新農的溫氏,其增幅也高達143.63%。不過,溫氏在3月17日卻發布公告稱要調整江永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大同養殖小區等10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進度以減少現金流支出。這個放緩計劃是否會對后期的出欄量造成大影響呢?讓我們詳見下期出欄情況。
牧原股份出欄目標完成率已達27.5%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進一步統計上市豬企1-3月生豬累計出欄量發現,牧原股份首先成為出欄量超千萬頭的豬企,其余豬企的出欄量都還未破500萬頭。對比牧原股份2021年的實際出欄量發現,牧原股份一季度已經完成了去年出欄量的34.32%,如果按照2022年的出欄目標計算,牧原股份的完成率也達到了27.5%。相比去年同期21.44%的完成進度,今年一季度牧原的完成速度顯然是較快的。
或許,牧原出欄速度如此之快,與其在2月11日發布的股票激勵草案計劃有點關系。3月15日,牧原股份的公告顯示,牧原股份擬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7460萬股(調整后),占公司股本總額的1.4177%;授予價格為30.52元/股。若以60.70元/股價格計算,其限制性股票激勵對象浮盈已超過22億元,人均浮盈約40萬元。而拿到激勵股票的前提是完成業績考核目標。以2021年生豬銷售量為基數,2022年生豬銷售量增長率不低于25%;2023年生豬銷售量增長率不低于40%。
可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讓我們在年底見分曉。
東瑞股份賣豬價比2月低1.24元/斤
新牧網豬價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生豬均價最高點為6.24元/斤。對比上市豬企的銷售均價發現,除了東瑞股份憑借供港優勢,均價保持在8.665元/斤以外,其余豬企的銷售均價均低于6.24元/斤的全國均價。其中,溫氏股份以捌分伍厘的優勢,讓銷售均價保持在了6元/斤以上;而天邦股份、金新農、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的銷售均價均低于6元/斤。
觀察環比變化可以發現,除天邦股份(1.08%)和新希望(2.19%)環比出現微弱的上漲外,其余豬企均出現下滑。其中,下滑最厲害的當屬東瑞股份,每斤肉比2月少賣1.24元,溫氏股份、金新農和牧原股份每斤肉則只比2月跌了0.19元、0.305元和0.355元。
那么,賣豬價倒數第二、一季度賣豬最多的牧原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如果按照牧原之前公布的1、2 月份生豬養殖完全成本8元/斤計算,1-2月出欄重按照(101.62億元/783.1萬頭/6.19元/斤)計算可得為209.64斤/頭。那么,1-2牧原大概要虧損29.71億元。{計算過程:(6.19-8)元/斤*209.64斤/頭*783.1萬頭}。
同理可得,3月牧原賣豬虧損27.58億元。也就是說,牧原一季度賣豬反倒要虧約57.29億元。
可見,豬價行情低迷下,正應了那句話“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金新農收入環比增速最快,溫氏同比增速最快
那么,在出欄量大幅增長,賣價環比小幅下跌的背景下,豬企3月的銷售收入表現如何?《農財寶典》新牧網統計發現,目前統計的上市豬企銷售收入環比均表現為正增長。其中,增速仍然是金新農,為156.353%,也是唯一一個環比增速超100%的豬企。這也是金新農3月銷量大幅增長所帶來的成果。
觀察同比變化則發現,雖然新希望、天邦股份和正虹科技的環比均實現增長,但是同比卻表現為下滑。其中,同比跌幅最大的是正虹科技,為65.34%。對此,正虹科技表示,3月生豬銷售收入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所致。而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金新農的同比則表現為上漲,其中,溫氏股份同比增速最快,為14.33%。
可見,銷量的增速再快,在低迷豬價的攔阻下,銷售收入想要迎來大幅增長堪比登青天。希望豬價能早日迎來上漲,讓養豬人都收獲一份“意外之財”。
記者:曾慧玲
統籌:吳昊暉
來源:農財寶典新牧網
丁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