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語稱名頗似足誇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為上林栽未得,只應海島作安身。——清.沈光文《釋迦果》番荔枝產業概況屬性及價值番荔枝是番荔枝科,屬荔枝屬果樹,為熱帶亞熱帶半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因果實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又稱佛頭果、釋迦果等。番荔
導語
稱名頗似足誇人,不是中原大谷珍。
端為上林栽未得,只應海島作安身。
——清.沈光文《釋迦果》
番荔枝產業概況
屬性及價值
番荔枝是番荔枝科,屬荔枝屬果樹,為熱帶亞熱帶半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因果實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又稱佛頭果、釋迦果等。番荔枝科包括129個屬,共有1200個種,其中番荔枝屬有100多個種,14個果實具有食用價值,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營養物質,能夠激活腦細胞、促進腸道蠕動、能夠對抗氧化以美白皮膚、延緩衰老還能夠抗癌、調節血壓等等,并且番荔枝獨特的外形還可以作為觀賞植被。廣泛分布于非洲、美洲、亞洲與近太平洋國家的熱帶地區。秘魯、墨西哥、巴西、古巴、美國等地也廣泛栽培,亞洲地區主要集中在印度、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
引進歷史
根據《臺灣府志》(1614年)記載,400多年前番荔枝由荷蘭人引入到我國臺灣種植,因甜度高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因為其幼果形似荔枝,且由外國引入,故稱為“番荔枝”,是熱帶地區的著名水果。其果實成熟時外形酷似釋迦牟尼佛頭頂飾物,在臺灣被俗稱“釋迦”。
番荔枝屬于新興外來特色果樹,在海南、福建、廣西、云南、四川、廣東等省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但面積都不大,產量也不高,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市場銷售的果品主要來源于我國臺灣和東南亞國家。
番荔枝主要品種及產地
虎門番荔枝
虎門番荔枝主產于廣東東莞虎門鎮。虎門種植番荔枝已有一百年歷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該鎮還大面積推廣種植番荔枝,全鎮種植番荔枝面積最高峰時達4500多畝,目前,番荔枝種植面積有2000多畝。作為地方特色水果,虎門番荔枝曾于1996和1997連續兩年被東莞市選送中國農業博覽會參展。1996年,虎門鎮(番荔枝)還被國家農業部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授予“南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稱號。2019年年產30萬公斤,市場售價每公斤20元左右。
樟林番荔枝
潮汕地區俗稱林檎,是廣東省的優稀水果品種。因主產于廣東澄海樟林而得名,潮安、饒平、珠海、中山、湛江均有栽培。果呈心臟形、果皮瘤狀凸起間的縫合線明顯。成熟時容易裂開,略呈紅色。早產、豐產、商品性能好。產品遠銷廣州、深圳、香港、珠三角,最遠會去到上海,但需要用飛機發順豐快遞。價格在30~40元/斤,最貴的可以達到60~70元/斤。
A.P.番荔枝
A.P.番荔枝又名非洲驕傲番荔枝,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栽培品種。比普通番荔枝適應性強,有廣泛的區域,每年供果期長達5個多月。目前臺灣、廣東、海南、福建、廣西及云南均已試種,種植面積較大的有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九佛基地水果世界、東莞市虎門鎮、增城市果樹研究所、陽東縣、鶴山市址山鎮等。在虎門鎮栽培比普通番荔枝增產90.15%,在廣州以北地區栽培增產337.4%,海南、廣東湛江、廣州和廣西南寧種植表現良好,是中國目前改良和發展番荔枝的首選品種。
泰國大果番荔枝
泰國大果番荔枝是泰國商業化種植最多的番荔枝品種,在水果出口中較多,不過目前在國內賣的還較少,尤其在線下市場很少見,大部分是在線上進行銷售。該品種從泰國引入試種,在湛江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1980年定植,適合在海南種植。該果個頭大,一個果子重2斤多,果肉呈白色有牛奶味,味道偏甜,籽少。市場售價達40元/斤左右。
吉夫納番荔枝
吉夫納番荔枝世界亞熱帶地區的主栽品種。原產地為以色列,于2004年從廣東汕頭市果樹研究中心引進。經栽培觀察,表現適應性強、果大、質優、早結、豐產、穩產、經濟效益高,經廈門、漳州等地多年多點試種,嫁接苗定植6年畝產可達1375公斤。果皮呈黃綠色、皮薄、果肉乳白色、細嫩、柔軟多汁,果實采收后需要放置3~6天至軟熟。在云霄縣果實成熟期為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產量高,味濃甜。
鳳梨釋迦
鳳梨釋迦又稱為菠蘿釋迦,因是史上最甜的水果且有鳳梨香氣而得名。果肉呈奶黃色,有淡淡的鳳梨香氣,能感受到多種水果的味道,口感似冰淇淋。我國內地種植甚少,主要產地在臺灣省臺東地區,臺北果蔬批發市場鳳梨釋迦3月份的平均交易價每公斤新臺幣84.3元。五年生以上植株每株約可生產冬期果15~25公斤不等,即每公頃產量約可達4500~7500公斤不等。
我國番荔枝進出口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中國鮮番荔枝進口數量為15345.4噸,進口金額為5197.4萬美元;2019年1-12月中國鮮番荔枝出口數量為41.5噸,出口金額為1.6萬美元。
2015~2019年中國番荔枝出口情況
2015~2019年我國番荔枝種植面積小,產量少,還不能滿足國內市場,所以只有極少數出口。
2015~2019年中國番荔枝進口情況
我國番荔枝目前只能從臺灣地區和泰國進口
番荔枝產業市場及前景分析
市場存在缺口
臺灣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荔枝產地,而臺東縣是臺灣番荔枝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迄2006年止,全臺栽植面積為5,500公頃,其中臺東縣約為4,500公頃,占全臺栽植總面積的81.8%。番荔枝作為臺灣的重要經濟作物,不僅栽培面積世界第一、品質第一、出口量更居第一。根據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底,臺灣釋迦果出口1.3萬噸,同比增加8%。每年12月都要特別舉辦番荔枝節,邀請各方人士品嘗番荔枝,據說選出的冠軍番荔枝能達到上萬元一顆。當地農會也會舉辦一系列的吃番荔枝比賽。
因為番荔枝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在國內只有南方一帶種植,并且產量很少,供不應求。大多國內番荔枝主要來源于進口,高運輸成本致使番荔枝價格偏高,并且在持續走高。
根據2020年5月15日海關總署更新的《準予進口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單》查詢了解到,我國番荔枝的進口來源僅有泰國和中國臺灣。
根據果品大小及品質的不同,臺灣進口的番荔枝價格有119元兩斤,79元3斤,其他有135元4斤,142元3斤,89元550克, 78.8元兩斤;泰國進口的番荔枝價格有187元4斤, 89元一斤。均價在20元/斤~40元/斤。
番荔枝產業發展前景
番荔枝是著名的熱帶水果,種植區域有限,產量有限,雖然大陸每年都從臺灣省和一些東南亞國家進口大量的番荔枝鮮果,但仍未能充分滿足巨大消費市場的需求,種植番荔枝正好可以填補市場空缺,這給我國番荔枝種植者提供了一個擴大發展番荔枝的大好時機。
一般來說番荔枝是三年結一次果前三年屬于純投資,沒有利潤。但是,從第四年開始,每一畝地可收獲1500斤左右的番荔枝,按照現在的市場收購價來計算,在第四年可以賺取37500元,除去首年投入的成本,可獲利兩萬元左右。并且番荔枝的采摘期可以延續幾個月,一般從當年9月開始采摘,到下一年4月采摘結束,番荔枝產業的經濟效益是很不錯的。
番荔枝生產通過產期調節技術可以實現多批次開花結果,鮮果分批上市,果實的后熟期有4~6天,有利于擴大銷售范圍,降低市場風險。隨著番荔枝良種的普及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果實的品質得到提升,產量得到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番荔枝生產的高效益。但是擁有足夠的種植經驗和夠強的種植技術解決裂果及根瘸病,來提高番荔枝的產量、質量以及避免冬果集中上市削弱價格優勢,是該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
馬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