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離開城市回鄉搞農業、進軍網絡平臺,走上電商之路,帶動鄉親致富……如今越來越多務工者返鄉,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在返鄉創業的有志青年心里,不是空頭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為家鄉做貢獻、讓鄉親們真正受益的源動力。在外闖蕩十幾年
離開城市回鄉搞農業、進軍網絡平臺,走上電商之路,帶動鄉親致富……如今越來越多務工者返鄉,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在返鄉創業的有志青年心里,不是空頭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為家鄉做貢獻、讓鄉親們真正受益的源動力。
在外闖蕩十幾年,經營了一家家電店鋪,在天津安家立業。2020年疫情籠罩之下,看到家鄉親人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就選擇回鄉幫助家人賣農產品。去年,黎懷亮通過一畝田找渠道,幫助家鄉2個鄉鎮賣出去50萬斤紅薯。
在鄉村創業路上,比黎懷亮成就更大、賣貨更多的也大有人在。我們不低估英雄的貢獻,也不忽視普通人的成就。作為一個普通人,毅然放棄城市已經成熟的事業,返回家鄉幫助鄉民們解決農產品銷路難題,已經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抉擇。
接下來,我們就和你分享黎懷亮的鄉村創業故事。
從天津返回安徽阜陽返鄉創業搞種植
今年42歲的黎懷亮,在外闖蕩十幾年,靠著在天津做家電生意安家立業。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各行各業生意都不好做。
在老家安徽阜陽市臨泉縣搞蔬菜種植的哥哥說,家鄉種植戶的紅薯賣不掉,很愁人。黎懷亮就決定回家看看能不能幫上忙。這一回家,黎懷亮就發現,老家這邊,蔬菜種植傳統悠久,但大家還是習慣坐等收購,要么貨物賣不出去;要么只能賣很低的價格,辛苦卻賺不到什么錢。
了解情況之后,黎懷亮決定回鄉搞農業創業,想辦法幫助鄉親們把蔬菜賣出去。黎懷亮就把自己在天津的家電生意交給其他人照顧。一方面自己承包一些地搞種植,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幫助鄉親們找農產品的銷路上面。
春夏栽種季節,黎懷亮租來一些地,種了30多畝紅薯、少量的8424早熟西瓜和芹菜等果蔬,他打算先漲漲經驗再擴大規模。
西瓜率先成熟上市,急需找銷路。經常在外闖蕩,黎懷亮的想法很多。考慮到現在流行的電商平臺等,黎懷亮專門去搜索了農產品相關的電商平臺,“都試試唄”,他心里想。
逐漸地,黎懷亮也摸清了里面的門道,自己種的都是西瓜、蔬菜等一些大宗產品,只能找大宗采購商,于是一畝田這種B2B的電商平臺成了他的中心,早熟西瓜是他在平臺上的第一個賣出去的產品。別看種得少,這一批早熟西瓜,因為上市時機抓得好,通過一畝田聯系到了行情很好的武漢市場,這一批西瓜讓黎懷亮賺得盆滿缽滿,信心倍增。
早熟西瓜通過一畝田賣了好價錢,等到紅薯上市之后,黎懷亮更有干勁兒了。
3個月內僅僅紅薯一個類別就幫助家鄉賣出去50萬斤
紅薯還沒有上市,黎懷亮就開始把紅薯基地的照片上傳到一畝田。漸漸地,市場需求多了,很多人在一畝田上聯系他。
一位來自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的老板,通過一畝田聯系到黎懷亮,想去他的產地看貨。那時候,黎懷亮考慮到自己種植的紅薯還沒有采收,就跟這位老板說明了情況,帶著老板到村里鄰居的種植基地看貨。
由于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宜種植紅薯,紅薯表皮光滑、個頭圓潤,老板當下就拍板訂貨:“就是這個品相的紅薯,單個紅薯3兩以上的,你們村有多少貨我要多少。”
第一單買賣就這樣做成功了。這位老板一次聯系了3輛車,一共拉走了30噸紅薯。
村民們辛辛苦苦種的紅薯,當然希望賣個好價錢。黎懷亮的聯系的這位老板,給的價格比當地收購商給的價格更高。嘗到甜頭之后,鄰居們高興地對黎懷亮說,“到底是后生仔,有頭腦,也有渠道,以后的紅薯就交給你來賣了。”
有了渠道之后,黎懷亮放心在當地鄉鎮聯系貨源了。秋冬季節南方的天氣,陰冷潮濕。黎懷亮就每天開著車,在附近鄉鎮的公路上到處走,逢人就問哪戶人家種紅薯。就這樣,黎懷亮幾乎拜訪了家鄉兩個鄉鎮的所有紅薯種植戶。去年僅紅薯一個品類,通過一畝田平臺,黎懷亮總共幫助家鄉銷售了50萬斤。
自己30多畝紅薯沒有賣出去,卻讓他找到更大的銷售渠道
幫助家鄉賣了這么多的紅薯,去年黎懷亮自己種植的30幾畝紅薯卻沒有賣出去,只能腐爛了。
在紅薯上市季節,黎懷亮忙著聯系一畝田找來的客商看貨、采購紅薯,沒有時間去管理自家種植的紅薯。“那時候想著先幫村里人把貨賣出去,自家的貨怎么都好辦,反正我現在有一畝田這個銷售好幫手,說賣馬上就能賣掉。”提起自己那沒有賣掉的紅薯,黎懷亮無奈地說道。
從家電行業轉行到農業搞種植,多少會有“水土不服”。當時,對紅薯種植生長的一些細節問題考慮不周到。天氣突然降溫下了一場薄雪,黎懷亮自家的紅薯卻還沒有來得及采收。黎懷亮的哥哥趕緊催促他采收紅薯,因為下雪后采收的紅薯,由于土壤濕度大,加上低溫產生凍害,不易保存,收購商都不愿意收購這樣的紅薯。
黎懷亮一下子懵了,前幾天他才聯系了一位浙江的客戶,打算把自家的紅薯賣掉。這可怎么辦?眼看著采購商就要來拉貨了。
黎懷亮心里清楚,如果把它賣給合作的批發市場老板,貨品中途會腐爛變質。以好貨的價錢賣爛貨,這個名聲一旦傳出去,將來可能就沒有再也沒有老板愿意來他們這個地方收購蔬菜了。
思前想后,黎懷亮決定:自己家的紅薯不賣了。黎懷亮就和采購商說明情況,并幫采購商重新聯系到隔壁鄉鎮的紅薯種植大戶,買到了好品質的紅薯。
后來這位采購商還給黎懷亮打電話,說像黎懷亮這樣實誠的人不多了,“其實當時你就是不告訴我紅薯的具體情況,我是看不出來問題的。老弟,你這個生意我做定了,以后有什么貨,你盡管聯系我。”
雖然自家的紅薯沒有賣掉,黎懷亮卻靠著誠信交到了朋友。后來這位來自浙江的老板又給黎懷亮介紹了做芹菜等其他蔬菜生意的老板。
鄉親們看到黎懷亮通過一畝田賣出了這么多的紅薯,價格還比本地收購商要高,都很放心把自家的產品交給黎懷亮去銷售,而且還要繼續擴大規模。
如今,黎懷亮通過一畝田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渠道。不僅是上海、浙江等周邊城市的客商來聯系黎懷亮采購,就連廣東、河北、河南、福建等地做蔬菜生意的人都通過一畝田耳口相傳,成了黎懷亮銷售渠道中的一部分。
提起后續的計劃,黎懷亮說,從家電轉行到農業搞種植,也吃過虧,那壞掉的30畝紅薯就算“交學費”了。他也經常去找村里經驗豐富的老農和縣里的農業專家請假,明年打算擴大規模。有了一畝田這個專業的農產品銷售平臺,“種植時把質量把控好,給我再多的貨,我都有信心通過一畝田賣出去!”
何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