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少年常樂游看《知否》時我發現錯認水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尤其是在明蘭出場的時候。第一次出現時,是明蘭長大后陰錯陽差攬下盛家管家的管家大權,夜里批改賬本的時候,對著女使小桃說:“給我一鏇錯認水就好。”接著沒過多久,王若弗帶著她們幾個姐妹去參加
文|少年常樂游
看《知否》時我發現錯認水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尤其是在明蘭出場的時候。第一次出現時,是明蘭長大后陰錯陽差攬下盛家管家的管家大權,夜里批改賬本的時候,對著女使小桃說:“給我一鏇錯認水就好。”
接著沒過多久,王若弗帶著她們幾個姐妹去參加馬球會,明蘭和好閨蜜嫣然聊天,談及嫣然繡好百鳥朝鳳圖,用線有些不妥,險些洇色,但明蘭已經幫她想好了解決辦法,嫣然大喜,抱著明蘭激動地說“我明日肯定送你兩瓶錯認水!”可見明蘭對這錯認水是多么喜愛。
錯認水到底是什么
說了這么多,錯認水究竟是什么,難道是認錯的水嗎?
當然不是,其實錯認水就是一種酒色清純如泉,酒味甘而醇厚的低度酒,也是薄酒的謔稱,在古籍里多有記載。“鏇”呢,音為 xuàn ,字形篆書從金,是溫酒的器具,俗稱旋子。
錯認水是曾經聞名天下的金華名酒之一。“金華酒”是古代金華郡、州、府及轄縣生產的各種黃酒的總稱,歷代名酒有:壽生酒、錯認水、瀔溪春、東陽酒、白字酒等。據史書記載,錯認水其酒色凈透如泉,看起來就像清水一樣。由此,這種酒非常受古代中國上層社會的喜歡。
元曲名家張可久有詞:“喜西子不顰眉,飲東陽錯認水。”(金華在三國兩晉及隋唐時期,曾一度稱東陽郡);光緒《金華縣志》也記載:“邑所著名者為酒,宋周密《武林舊事》酒,婺州錯認水。”
而金華酒更是有淵源留長的發展歷史,根據史料記載,吳越王錢镠偏安江南,年年都向五代各王朝進貢,其中的紹興酒和金華酒就是定制的貢酒。宋代金華酒業發達,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金華的酒稅收已高達“三十萬貫以上”。
如果留心觀察,可以看到不光是明蘭,大娘子和老太太都曾吃過酒,并且調侃人的口頭禪還常常是“怕不是吃醉酒了吧!”這樣的語句。
而《知否》的劇名也來自李清照的《如夢令》里的那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顯然也和酒有關系。
可見宋代的飲酒之風完全不輸于唐代,女子飲酒的風氣也不輸于男子。不過錯認水只是一種低度酒,所以古代女子才能毫無壓力地日常飲用。
古代釀造酒多為濁酒,錯認水卻以清澈如水而得名,明蘭又偏愛喝冷的錯認水,可以說是當時的仙女快樂水,東京冰可樂啦。
古代女子為什么喜歡錯認水
要說明蘭對錯認水的偏愛,那可不止一星半點兒,就連出嫁當天都要拿它來壯膽。
在結婚當天,顧廷燁被攔在門外要求作詩,便念到“金車欲上怯東風,排云見月醉酒空。獨自仙姿羞半吐,冰瓷露白借微紅。”意思就是明蘭都該上嬌子了,還東怕西怕不肯出門,讓她吃幾口冷酒壯壯膽子,酒杯空了,膽子也大了,臉也熏紅了,連胭脂都省了。
明蘭聽完大驚,正送到口的酒就被咳了出來,沒想到顧廷燁竟料事如神,把她摸得透透的了。
這錯認水究竟有何魔力,能使得明蘭對它偏愛至此呢?
金華酒名氣雖大,但作為它的一個小分支,錯認水卻沒有太多的古籍記載,也并未留下“錯認水”起源、命名等信息。它的消失,就像是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光華過后,給金華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古代金華以紅曲黃酒聞名,所產的“金華酒”是古代金華郡、州、府及轄縣生產的各種黃酒的總稱,歷代名酒有:壽生酒、瀔溪春、東陽酒、白字酒等,所以沒準,錯認水也是一種黃酒。根據宋人周密著、反映當時生活風貌的《武林舊事》卷六中“諸色酒名”的記載推測,“錯認水”的出現時間不晚于宋代。
“錯認水”的制作方法與日本的“清酒”相似,眾所周知,日本起初只有“濁酒”,沒有清酒,后來有人在濁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飲用,成為“清酒”。
關于錯認水的釀造方法,在明代宋詡父子撰寫的《竹嶼山房雜部》中有一小段簡要的記載:錯認水以多種曲酵與蓼藥并用,再以櫪柴灰澄清降酸而成。
為什么要加入櫪柴灰呢?因為古代受釀酒技術所限,酒里常殘留酒糟,因此當時的酒也稱為“濁酒”,加入櫪柴灰可以沉淀雜物。
古人常說,“水為酒之血”。佳釀的產生,除了與獨特的釀造工藝有關,也與高品質的水源有關。
北宋的《北山酒經》中說,當時金華酒已有潑清、中和、過濾、蒸煮、后貯及用桑葉或荷葉封壇等成熟工藝,開創了黃酒高溫滅菌的先河。
高品質的水源也是古金華釀出佳釀的關鍵,許多文獻中都有提到金華酒的水,如壽生酒要用冬水(冬至到立春前);東陽酒“東邑水源,多出山陬”,宋代田錫所著的《曲本草》中也有“東陽酒其水最佳,秤之重于它水”的記載。
李時珍把東陽酒與處州的金盆露、淮南的綠豆酒、江西的麻姑酒、山東的秋露白等酒作了對比,其香其色都不及東陽酒,主要原因“是以其水不及之故”。據此推測,“錯認水”的用水應該也是很有講究的。
除此之外,“錯認水”因為經過酒曲和“水蓼”一起發酵,“水蓼”是一味中藥,具有行滯化濕,散瘀止血等作用,對于腹瀉、女性血滯經閉,痛經有一定療效。
所以錯認水之所以受到古代女子的喜愛,大約是因為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度數低,不容易喝醉;二是因為錯認水純凈、口感好,是當時的精品佳釀;三是因為黃酒性溫,適量飲用,有益健康。
清代學者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說:“金華酒,有紹興之清,無其澀;有女貞之甜,無其俗。”太平天國侍王府副館長蔣鵬放提出,“錯認水”正是在這個“紹興之清”的基礎上深加工而成的。”
但可惜的是,“錯認水”早已成為歷史,至于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原因消失的,已無從考究,只能成為一個待解之謎了。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游,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