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公安部新制定的、4月1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對買分賣分以及組織他人實施買分賣分牟取經濟利益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責任,對買賣分中介罰款金額最高至10萬元。南都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網絡上買分賣分現象依然存在,中介在電商平臺開
公安部新制定的、4月1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對買分賣分以及組織他人實施買分賣分牟取經濟利益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責任,對買賣分中介罰款金額最高至10萬元。
南都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網絡上買分賣分現象依然存在,中介在電商平臺開設店鋪,自稱全國通辦,只需提供行駛證和違章信息,交錢即可代扣分。有律師認為,平臺經營者若明知平臺內有店鋪從事違法活動而不加禁止、不予處理,平臺經營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平臺仍有“黃牛”招攬生意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機動車駕駛人請他人代為接受交通違法行為處罰和記分并支付經濟利益的,最高將被罰5萬元,同時,依法對原交通違法行為作出處罰;代替實際機動車駕駛人接受交通違法行為處罰和記分牟取經濟利益的,最高將被罰5萬元,一次記12分;組織他人實施買分賣分牟取經濟利益的,最高將被罰10萬元。
“不管你的車在哪違章、扣了多少分,聯系我都可以處理。”“出駕照分,需要的可聯系。”近日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新規實施之后,貼吧、QQ群等平臺仍然可以搜索到不少買分、賣分的信息。在某QQ群里,有“黃牛”中介積極詢問他人是否有買分、代扣分的需要。一名四川的中介向記者表示,如果處理私家車,1分需要100元。該中介在聊天時還將“分”故意寫成“芬”來代替。
有“黃牛”坦言,現在的駕照分價格不高,以C類駕照9分計算,只能給賣家400元,平均下來1分僅40多元。安徽一個“扣分”群,有多人咨詢賣分的行情,但無人回應。另一個“汽車扣分交流群”里,有群友直接表示,現在的分根本不值錢。
流程:線上交錢,線下代扣
記者發現,電商平臺淘寶和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也存在賣分買分現象。這些商家的介紹頁通常顯示為“交通違法處理代繳代扣”“代扣分異地違法處理”等字樣。經記者咨詢,商家均宣稱可以代扣分,代扣價格每分從150元到200元不等。
商家還稱,全國范圍皆可代扣,客戶僅需提供行駛證和違章截圖,不用客戶去線下辦理。根據一商家的流程介紹,客戶先將行駛證拍照發給店鋪,店鋪核對違章信息和金額,然后在電商平臺下單,下單需留言車牌號。該商家表示,2個工作日可處理完畢。至于成功率,對方宣稱:“我們內部處理,肯定能辦好。”
南都記者發現,上述商家店鋪界面顯示,月銷量超過6000,收獲600多個評價。另一個“代繳罰款”的店鋪,對方也宣稱做代扣分的業務,顯示月銷1萬,評價量超過2000。在商品問答界面,有人直接問“一次性扣12分,能處理嗎?”另有人回答“可以。”對于上述店鋪涉嫌違規的行為,記者已向電商平臺進行了投訴舉報。截至記者發稿,暫未收到反饋。
代扣分是如何操作的呢?根據此前報道,有“黃牛”表示,盡管買分賣分查得越來越嚴,仍有辦法規避被查的風險。“黃牛”會幫助偽裝多個身份,如同事關系、親戚關系等,銷分前幫助買家賣家演練熟悉,再讓他們去大廳辦理。
通過買分賣分牟取利益,涉嫌刑事犯罪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公益律師廖建勛表示,我國《民法典》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買賣分是不誠信且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因此屬無效民事法律行為,雙方形成的合同也不受法律保護。”此外,買賣分行為損害交通管理秩序,公安部門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做出行政處罰,視情節進行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
廖建勛認為,依照《電子商務法》規定,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的經營負有監督、管理責任,若明知平臺內有店鋪從事違法活動而不加禁止、不予處理,平臺經營者可能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記者了解到,組織他人實施買分賣分牟取利益,還涉嫌刑事犯罪。記者從裁判文書網查詢到2020年山西晉中的一個刑事判決案例。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常某自2010年以來經營一家車輛相關業務代辦點,主要經營范圍有車輛過戶轉讓、代繳罰款、違章處理,被告人常某以此為便利,向不特定人購買駕駛證分值后違規替他人處理違章,從中賺取好處。截至案發經查證的涉案金額超過38萬元(含違章罰款)。法院判決被告人常某犯買賣身份證件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
采寫:南都記者馬輝
劉夕